书城童书百家姓三字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28516500000049

第49章 附录《历代圣贤家训》篇一修身养性(2)

看一看古人,有很多贤德的女子。以她们为榜样,以礼义为准则,就能做好。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一生贞节、孝顺,善于教育子女,成为贤妻良母的表率,受到人们的赞扬。周武王的母亲太姒治内有方,和周文王的众妾和睦相处,使周文王传下不少子孙,当时的人们倍加推崇。汉文帝时一个叫缇萦的女子情愿自己做官婢来赎父亲的罪,皇帝受感动批准免了她父亲的罪。唐朝郑义宗的妻子卢氏,在家被强盗抢劫,家中人都四处躲藏,只有她守着不能走的婆婆而差一点被打死。晋朝陶侃的母亲为了维护儿子的名誉,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剪掉自己的头发换了一桌酒席招待名绅范逵,后来范逵推荐陶侃做了官。汉武帝化装私访,被人怀疑是盗贼,幸而被开店的老妇人发现相貌与众不同而设法相救,并杀鸡而招待。老妇人后来受到汉武帝奖赏。周朝百里奚外出求官当了奴隶,妻子始终等待,最后成了秦国相府的洗衣妇。后来秦穆公发现了百里奚有才能,用五张羊皮赎出来让他当了宰相,终于夫妻团聚。汉朝戴良虽然家中很有钱,但给五个女儿的嫁妆全是布衣竹箱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女儿们没怨言,都能安心度日。东汉梁鸿结婚时,妻子孟光打扮得很华丽,梁见了不高兴,七天没理妻子。后来妻子穿布衣与梁鸿长期隐居。春秋晋国时郤缺和妻子每天相敬如宾,后来晋文公封郤缺为下军大夫。战国时楚王曾用重金聘请齐人陈仲子去做宰相,他妻子劝说他不要去干那个担忧受累的差使,后来两人逃走给人管菜园子去了。古时有个叫少君的女子出生在有钱人家,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贫穷的书生,于是她换上了短布衣,开始了提水操作家务的俭朴生活。春秋时齐国宰相晏婴的车夫骄气十足;车夫妻子看到后,批评了车夫不应该盛气凌人,车夫从此改正,晏婴把车夫夫妇向齐景公推荐,受到封赏。唐朝有个夫人的婆婆年岁大了掉了牙齿,吃饭有困难,这个夫人天天为婆婆叩拜并给她哺乳。孟轲的母亲为了教育孩子注意选择邻居,并在孟轲逃学时砍断机杼进行劝说,使盂轲最后成为大儒家。唐朝一女子玫英遇到强盗,她怕被强盗污辱,损坏了贞节,就跳进大粪坑里,还喝了粪,强盗只好走了。五代时,王凝在外做官病死,他的妻子背遗骨回乡,住宿时与店主发生争执,店主拉了她的胳膊,她自己便用斧子把被男人拉过的胳膊砍掉了。三国时魏国曹文叔的妻子令女因丈夫早死,担心被逼改嫁,先后将耳朵和鼻子割掉,以示决心。华夏有着许许多多的贤良的妇女。她们的事迹说是说不完的。贤良的妇女如果能按此典条去做的话,她们的故事能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她们的名字将流芳万代。

王褒教诸子孙努力学习

【原文】

陶士衡曰:“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阴。”文士何不诵书,武士何不马射。若乃玄冬修夜,朱明永日,肃其居处,崇其墙仞,门无糅杂,坐阙号呶,以之求学,则仲尼之门人也;以之为文,则贾生之升堂也。古者盘盂有铭,几杖有诚。进退循焉,俯仰观焉。《文王》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立身行道,终始若一。“造次必于是”,君子之言欤。

……吾始乎幼学,及于知命,既崇周、孔之教,兼循老、释之谈,江左以来,斯业不坠,汝能修之,吾之志也。

——选自《梁书·王规传》

【译文】

陶侃(又作士衡,东晋征西大将军,荆、江二州刺史)说:“从前大禹不吝惜直径一尺长的玉璧而珍惜短暂的光阴。”文人为何不去读书?武士为何不去骑马射箭?不论冬夜夏日,能够让住所保持肃静,加高围墙,门前无杂乱,座上无喧哗,像这样来探索学问,就可以像孔子的弟子了;能够这样来作文章,就可以像贾谊一样有高深的造诣。古时盘、盂上都铸有铭文;桌子、手杖上都刻有诫语,进退都有所遵循,低头抬头都能够看见。《文王》(其实是《诗经·大雅·荡》里的诗句)这首诗里说:“并非没有开头,而是很少有终结。”不论是做人还是行事,都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哪怕是匆忙时也必须这样。”这是孔子告诫我们的话。

……我从幼学开始,到了五十岁才懂得了天命。我既崇敬周公、孔子的教导,又遵循老子、佛教的学说,从江东以来,这些学业都不荒废,你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学习,这是我的希望。

杜秋娘诫皇子“惜取少年时”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选自《唐诗三百首》

【译文】

劝你不要留恋于豪华的生活,要珍惜少年时代宝贵的光阴。在花盛可以折花的时节,你应该立即去攀折,不要到无花的时候才去折空枝。

陆游诫后人珍惜时间

【原文】

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心心慕绳检,字字讲声形。吾已鬓眉白,汝方衿佩青。良时不可失,苦语直须听。

——选自《剑南诗稿》

【译文】

读书做学问最可贵的是对所学的道理能够身体力行,作为一个儒生应该终生恪守先贤经籍的教训,心中应该始终仰慕圣贤的人格,努力以先贤的教诲约束自己,并且要讲究解词释义的功夫,每个字的读法写法都要认真琢磨。我已经老了,而你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一定要刻苦攻读,莫失良机。我苦口婆心是为你好,望你一定听我的劝告。

于谦诫子勤奋读书

【原文】

阿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衔命年年巡塞北,思弟夜夜梦江南。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选自《于忠肃集》

【译文】

阿冕今年已经十三岁了,耳边垂着乌黑发亮的鬓发。希望你能够好好研读经书史籍,平日里殷勤地侍奉祖父母的起居饮食。我奉命长年累月巡视塞北,却时常挂念双亲,每天夜里都做梦回到了家乡。今日题诗远寄给你并非没有原因,我的意思就是希望你不要辜负时光而自觉惭愧。

傅山诫子侄读书尊友

【原文】

眉、仁素日读书,吾每嫌其驽钝,无超越兼人之敏。间观人有子弟读书者,复驽钝于尔眉、仁,吾乃复少恕尔。两儿以中上之资,尚可与言读书者。此时正是精神健旺之会,当不得专心致志三四年。记吾当二十上下时,读《文选》京、都诸赋,先辨字,再点读三四,上口则略能成诵矣。戊辰会试卷出,先兄子由先生为我点定五十三篇。吾与西席马生较记性,日能多少。马生亦自负高资,穷日之力,四五篇耳。吾栉沐毕诵起,至早饭成唤食,则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马生惊异叹服如神。自后凡书无论古今,皆不经吾一目。然如此能记,时亦不过六七年耳。出三十则减五六,四十则减去八九,随看随忘,如隔世事矣。自恨以彼资性,不曾闭门十年读经史,致令著述之志不能畅快。值今变乱,购书无复力量,间遇之,涉猎之耳,兼以忧抑仓皇,蒿目世变,强颜俯首,为蠹鱼终此天年。火藏焰腾,又恨呫哔大坏人筋骨。弯强跃马。呜呼已矣!或劝我著述,著述须一幅坚贞雄迈心力,始克纵横。我庾开府萧瑟极矣,虽曰虞卿以穷愁著书,然虞卿之愁可以著书解者,我之愁,郭瑀之愁也,著述无时亦无地。或有遗编残句,后之人误以刘因辈贤我,我目几时瞑也!

尔辈努力自爱其资,读书尚友,以待笔性老成、见识坚定之时,成吾著述之志不难也。除经书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皆须细读。其余任其性之所喜者,略之而已。廿一史,吾已尝言之矣:金、辽、元三史列之载记,不得作正史读也。

——选自《霜红龛集》

【译文】

眉、仁平日读书,我时常嫌你们迟钝,没有超越众人的聪明。过些日子,我又观察其他读书人的子弟,发现他们比你们更加迟钝,于是我也就少责怪你们了。你们的资质属于中上,还可以给你们讲点求学读书的事宜。此时你们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应当专心致志读书三四年。记得,我当时二十岁上下,读《文选》上东汉张衡的《二京》、西晋左思的《三都》等赋,先辨认字,再点读三四遍,上口就能简要地记诵。戊辰年会试进士卷子出来后,先兄子由先生为我点定五十三篇。我和家里请来的马先生比试记忆力,每天能记多少。马先生也很自负,认为自己有很高的天资,每天竭尽全力,只有四五篇。我早晨洗漱完毕开始诵读,到家人喊吃早饭,五十三篇就背诵出来,而且一字不差。马先生大为惊异,叹服如神。从此以后,凡书无论古今,我都过目成诵。但如此能记诵,只能维持六七年之久。三十岁以后就减去十之五六,四十岁以后就减去十之八九,随看随忘,好比隔世之事了。恨只恨自己在那样的好记性时,不曾闭门苦读十年经史,以致不能顺利地完成著述的志愿。现在政局变乱,买书再也没有力量,偶然遇上,也只能粗略地阅读罢了。加上当时心情愁闷不乐,匆忙又慌张,极目社会的变化,只能强颜欢笑,俯首贴耳,如同书中的蛀虫了却一生。我年轻时火藏焰腾,对坏人的言行恨之入骨;待到年迈时再想弯弓跃马,却已为时过晚了!有人劝我著述,而著述必须有坚贞的精神和雄健的体力,方可战胜苏秦、张仪一类的纵横家。我像从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一样,萧瑟极了!虽然虞卿以穷愁著书,但是虞卿的愁可以通过著书消解,而我的愁,犹如东晋时的郭瑀在北方一样,要著述无时机也无地点。或许有遗编残句,使后人误将我看作在元朝以学行著称的刘因一样称赞我,我的双目几时能闭上啊!

你们要尽力爱惜自己的资质,读书尊友,等到文章老成,见识坚定之时,完成我的著述的志愿就不难了。除经书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都要细读。其余任凭自己的爱好,略读算了。廿一史,我曾经说过:金、辽、元三史类属记录性质,不得当正史读。

彭士望诫儿立志高远

【原文】

少年须常有一片春暖之意,如植物从地茁出,天气浑含,只滋根土,美闷春融,绝无雕节,自会发生盛大。

今之少年,往往情不足而智有余,发泄多岐,本地单薄,专力为己,饰意待人,展转效摹,人各自为,过失莫知,患难莫救,殖落岁逝,竟成孤立。千年之木,华尽一朝,良可惜也。

——选自《耻躬堂文集》

【译文】

少年人要时常保持一种融融春意、勃勃生机。有如植物从地上茁壮成长需要雨露的滋润、和风的吹拂一样,不必人工的雕饰,自会枝荣叶茂。

如今有些少年,往往情感不足而智巧有余,四处发泄,根基浅薄,一心为己,假意待人,辗转仿效,各干各的,有了过失,互不知情,遇到患难,互不救援,有作为的时机随着岁月消逝,终于成为一个孤立无援,无所作为的人。本来可以成长为千年的大树,却只开了一次花就枯萎,好可惜啊!

张英诫子少时勤读书

【原文】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古《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如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且更可异者,幼龄入学之时,其父师必令其读《诗》《书》《易》《左传》《礼记》,西汉八家文;及十八九,作制义,应科举时,便束之高阁,全不温习。此何异衣中之珠,不知探取,而向途人乞浆乎?且幼年之所以读经书,本为壮年扩充才能,驱驾古人,使不寒俭,如畜钱待用者然。乃不知寻味其义蕴,而弁髦弃之,岂不大相剌缪乎?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我所已读者,决不可轻弃,得尺则尺,得寸则寸,毋贪多,毋贪名,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自《聪训斋语》卷二

【译文】

大凡二十岁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后所读的书完全不一样。幼年智力尚未开发,天真纯朴,但所读的书,虽久不温习,日后偶尔提起,也还可背出几行来。假如壮年所读之书,一个月后就忘了,一定不能持久记住。古代《六经》中秦汉的文章,词语古奥难懂,必须幼年时读,壮年后虽加倍下功夫,最终还是会在理解方面受到影响。八岁到二十岁,中间岁月不多,哪能荒弃或不抓紧时间读书呢。在这段时间里时尚文章固然不可不读,但也须选择那些典雅醇正,道理纯正,辞意通畅,可经历二三十年后还站得住脚的文章来读。那些昙花一现,浅陋无见识,怪僻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能花费宝贵的时间去读呢。不如读《左传》《国语》一两篇,以及两汉的经典文章数篇,可以终身受用。但令人奇怪的是,人幼年入学时候,他的老师必让他读《诗》《书》《易》《左传》《礼记》,西汉八家文;到十八九岁,写应考文章去应科举时,便把以前读的种种文章束之高阁,都不温习了。这种情况就像衣服里有珠宝,却不知探取,而向路人乞讨求助一样。况且,幼年所读经书,本来就是为壮年扩充才能,追赶古人打下基础,使自己不孤陋寡闻,这就像储钱备用一样。但人们竟不知寻求它的深意,而把它当成无用之物来蔑弃,这岂不是大错特错,我希望你们把以前已读过的经书,看作珍贵的东西,一月之内,一定要加以温习。古人的书是读不完的,对已经读过的,更不能轻易舍弃,得尺就是尺,得寸就是寸,不贪多,不贪名,读一篇,就须背诵出来,然后想通它的含义,而选用自如,这样,才气自然能得到发挥。如果虽曾读过一本书,却不能说出里面的词句,可称是画饼充饥;虽能说出里面的词句,而不能运用,可称是食物不消化;二者同样造成腹中空空。你们在这方面,应该猛然清醒。

李光地诫子弟时时思考

【原文】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此文公自言读书事也,其要诀却在“纪事”、“纂言”两句。凡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虽览诵二十遍,不如钞撮一次之功多也。况必提其要,则阅事不容不详;必钩其玄,则思理不容不精。若此中更能考究同异,剖断是非,而自纪所疑,附以辨论,则浚心愈深,着心愈牢矣。近代前辇当为诸生时,皆有经书,讲旨及《纲鉴》、《性理》等钞略,尚是古人遗意,盖自为温习之功,非欲垂世也。今日学者亦不复讲,其作为书、说、史、论等刊布流行者,乃是求名射利之故,不与为己相关,故亦卒无所得。盖有书成而了不省记者,此又可戒而不可效。

——选自《榕村全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