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百家姓三字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
28516500000045

第45章 弟子规(2)

②《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果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大人物,说话不一定要有信用,行动不一定做到。)

\[原文\]

说话多,不如少①,惟其是,勿佞(音泞,巧言谄媚)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②。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只求说得对,不要花言巧语。刻薄挖苦,下流肮脏的话,小市民的习气,一定要警戒。了解得不真实,就不要随便说;知道得不确切,不要随便传。不合适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随便答应了,那么办与不办都是错的。凡是说话、吐字,音要重,速度要慢,不要急促,不要模糊不清。东家长,西家短,和你无关的,就不要管闲事。

\[注释\]

①《孔子家语》:“无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多坏事。)

②《孔子家语》:“无多事,多事多患。”(不要多管闲事,多管事多祸患。)

\[原文\]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音机,上升、跟上)。

见人恶,即内省①,有则改,无加警。

\[译文\]

看见品德好的,就要向他看齐,即使和他相差很远,也可以逐渐跟上。见到别人的坏行为,就要自我反省一下,有就改正,没有就加以警惕。

\[注释\]

①《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见到好的就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好的就自我反省一下。)

\[原文\]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忧愁、悲哀)。

\[译文\]

只有道德、学问、才能、本领不如别人,才应当自己勉励自己,迎头赶上。如果衣服、饮食不如人家,就不应该忧愁。

\[原文\]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①。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傥掩饰,增一辜。

\[译文\]

听到说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赞扬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接近你,好朋友就离开你。如果听到赞扬就不安,听到说你的过错就高兴,那么正直有信的朋友就逐渐亲近你。不是存心做坏事就叫做错,如果存心干坏事那就是恶。有了过错能改就等于没犯错,如果遮遮掩掩,那就又增加一个过错。

\[注释\]

①《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有信的人交朋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就有益。同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就有害了。)

(四)

\[原文\]

凡是人,皆须爱①,天同覆,地同载②。

\[译文\]

凡是人都要相爱,因为都被同一个天所覆盖,被同一个地所负载。

\[注释\]

①《礼记·哀公问》:“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古时候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让人们相爱,而实现爱人,遵守周礼最重要。)

②《礼记·孔子闲居》:“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孔丘说:天无私地覆盖着人们,地无私地负载着人们,日月无私地照耀着人们,根据这三者来统治百姓,这就是三无私。)

《中庸·三十章》朱熹注:“天覆地载,万物并育于其间而不相害,四时日月错行代明而不相悖。”(天覆盖着,地负载着,万物发育生长在天地间而不互相危害,春夏秋冬的运行、日月昼夜的照明毫不紊乱。)

\[原文\]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①,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音子,说别人坏话)。

\[译文\]

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声自然高,人们所以尊重他,并不是他相貌好。有才能的人,他的威望自然大,人们所以佩服他,并不是他会说大话。自己有能耐,不要自私,别人有能耐,不要轻视人家和说人家坏话。

\[注释\]

①《周礼·地官乡大夫》:“能者,有道艺者。”(有能力的人,就是懂得和能够实行先王之道的人。)

《孟子·离娄下》:“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那么一点点,而老百姓抛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

\[原文\]

勿谄(音产,巴结、逢迎)富,勿骄贫①,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

不要羡慕富人,不要瞧不起穷人,不要讨厌旧事物,不要喜欢新事物。

\[注释\]

①《礼记·坊记》:“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小人穷了就处于困境,富了就骄傲,处于困境就要去偷盗,骄傲就要破坏等级名分,犯上作乱。)

《论语·宪问》:“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富了不骄傲,容易做到。)

\[原文\]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匆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①,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②,疾之甚,祸且作③。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

人家没空闲,不要去打搅,别人心里不安,不要拿话去扰乱。人有短处,千万不要揭发,别人有见不得人的事,不要去宣扬。称赞别人好,自己也就好,人家知道了,更要勉励自己。揭发别人的坏处,就是一种罪恶,对别人恨得厉害,就会招来祸害。互相勉励行善,双方都积了德,有错不规劝,双方在道德上都欠缺了。

\[注释\]

①《礼记·坊记》:“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成绩归皇帝,过失归自己,这就是忠。……好处归父母,过错归自己,这就是孝。)

②《论语·阳货》:“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应该厌恶那种说人家坏话的人,应该讨厌那种地位低下而攻击统治者的人。)

③《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说人家坏话,后患来了,该怎么办呢?)

\[原文\]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①。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②。

\[译文\]

拿人家的东西、给人家的东西要分清,给人家的要多,拿人家的要少。打算怎样对待别人,先要问问自己,自己所不想要的,就应该立刻停止。有恩要报,有怨要忘,报怨是短处,报恩是长处。

\[注释\]

①《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这样,在社会上工作时没有怨恨,在家也没有怨恨。)

②《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问孔丘:“拿德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丘回答:“又拿什么来报答德呢?应该拿正直来回答怨恨,拿德来报答德”。)

\[原文\]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①。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

对待佣人,重要的是保持主人端庄的态度,但也还要仁慈宽厚。以权势压人,人心不服,用道理来服人,才能使人没有话说。

\[注释\]

①《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温良是仁的根本,恭敬和谨慎是仁的基础,宽裕是仁的开始。)

\[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①。

果仁者,人多畏②,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

同样是人,但高低贵贱各不一样,一般的俗人多,仁者少。如果真是仁者,人们都敬畏他,他说话不遮掩,态度不逢迎。亲近仁者,就有很大好处,德行日益增进,过错日益减少。不亲近仁者,有很大坏处,坏人就要接近你了,什么事都要坏了。

\[注释\]

①《论语·宪问》:“君子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君子中不仁的人也有吧,小人中却不会有仁者。)

②《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地望去严肃可畏,靠近时显得温和,听他说话却很严厉。)

(五)

\[原文\]

不力行,但学文①,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②,任己见,昧理真。

\[译文\]

不努力去实行孔孟之道,只学习儒家经典文献,就会滋长浮华,那成什么样的人呢?但只是努力实行,不学习儒家经典文献,只凭自己的见解去做,就不明白儒家的道理。

\[注释\]

①《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喜好学习接近于“知”,努力实行接近于“仁”,知道羞耻接近于“勇”。知道这三件事,就知道怎样修身。知道怎样修身,就知道怎样治人。知道怎样治人,就知道怎样统治天下国家了。)

②《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美玉不经过精心雕刻,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人不学习就不能领悟先王之道。所以古代帝王建立国家统治民众,总是先教人学道。)

\[原文\]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①。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屋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正,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②。

\[译文\]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三者确实是重要的。刚开始读这本书,不要又想读别的,一本没有读完,不要读其他的书。学习期限可以放宽些,但要抓紧时间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自然明白。心里有疑问,随时一条一条地记下来,找人问问,要弄清确切的意思。读书的屋子要清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清洁,笔和砚要放正。墨磨偏了,说明心不正,字写得不端正,说明思想上先出了毛病。摆放经典书籍,应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了要放回原处。即使有急事,也要把书籍捆卷好,有缺损的地方,马上补好。

\[注释\]

①朱熹《朱子童蒙须知》:“三到之法,心到最急”。“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②《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原文\]

非圣书①,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②,圣与贤,可驯致。

\[译文\]

不是儒家的经典,应该抛弃不要看,以免蒙蔽你的聪明,坏了你的心志。不要破坏礼义,不要认为自己不能行仁义,这样,圣贤的目标是可以逐渐达到的。

\[注释\]

①圣书:指孔老二之流的儒家经书。

②《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出言破坏礼义,叫作自暴;自己认为不能行仁义,叫作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