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故事育人策略
28498700000016

第16章 情感与生活(3)

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后,亲朋好友沉痛地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人收到过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前曾拨出三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有关。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5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山。

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迈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

妈妈,我爱你!

故事2.车票的故事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外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后来,母亲就开始随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张车票。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开始每两个月回一次家。

在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专车,没必要再坐长途汽车,他开始适应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10年过去了,他已是市里的一位市长。有一天晚上电话响了,老家的弟弟来了长途,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对他来说是短途,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便见到母亲。这时,他突然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见了一面,天亮时母亲就去世了。

他带领兄弟姐妹们,安葬了母亲。

整顿母亲的遗物时,他从那只祖传的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来,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又一次地涌出,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他还突然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过他的四室二厅里住过一夜。

回城市时,他只携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对子女有一种深深的牵挂。他说,多回家看望几次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也许你也会有深深懊悔的那一刻。

故事3.爱的位置

那天下午,公共课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国王有3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3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你戴在头上歌颂你。”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之下的百姓离不开你,让他们明白,是你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你当作普通的父亲永远放在心里,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你的爱。”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教授讲完后问道:“记得父母亲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举手者寥寥无几。

“寒假里给父母亲洗过脚的同学请举手。”这是他放寒假前布置的一道作业,没有做到的同学将被扣德育分。

几十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只有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没有举手。

“你是不是把我的话当作耳旁风了?”教授有点恼怒。

“我很想给父母亲洗一次脚,可是……”

“可是什么,你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教授严厉地说。

“我的父母亲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脚,我只能给他们洗头。”

空气在那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记住,爱的位置不在嘴里,不在头上,不在脚下,只在心中,在我们时刻关爱他人的细小行动中。”

故事4.抱抱母亲的脚

日本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你妈妈的脚吗?”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青年红着脸走了。他闹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照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大学。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的脚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母亲很晚才归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问,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也不肯松开……已显衰老的母亲的脚,浓缩了母亲一生一世的沧桑,镌刻着母亲抚育儿子的满腹辛酸。母亲正是靠了这双脚,才满世界奔跑,才一次又一次为她的儿女们带回希望。母亲的脚踩出了儿女们的前程,却送走了自己的青春;母亲的脚曾站立成一棵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可同时又被岁月剥蚀,风化成炭;母亲的脚其实已不仅仅是一双脚,那分明是支撑世界的擎天柱,是托举未来——希望的脚手架……那晚,他终于理解了母亲。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当学生不理解父母时

每个家长渴望孩子的理解,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理解父母对子女的一片爱心。孩子也渴望父母的理解:我已经长大了,我需要独立,我需要父母的尊重!那么,什么是理解呢?一位家长说:“对孩子的理解,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将心比心。”孩子说:“对自己的理解,是一种坦诚;对父母的理解,是一种体谅。”做父母的,如果学会了理解,也就有了宽容的心态,凡事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会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而不能理解孩子的父母根本无法摆脱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痛苦。

人们也许对类似这样的情形并不陌生:一位已经下岗的父亲,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仍然每周双休日带孩子去“肯德基”,每月给孩子大把大把的零花钱,孩子身上穿的仍然是名牌服装、运动鞋……而孩子却一点也不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更不体会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但是,只有理解父母的孩子,才能承担家庭的责任。今天理解父母的辛劳,将来才能孝敬父母。

我们正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现代化动摇了父母的权威地位,终身学习社会中的后喻文化向父母提出了“向孩子学习”的历史使命。在一个家庭里,由于父母与孩子所处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尽管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代沟”仍不可能避免。但“代沟”可以跨越,理解就是两代人之间互动的桥梁。每天晚上,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年长的父母爱听民族化传统戏曲,年轻的孩子追求流行、时尚、通俗,其实一点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两代人之间只要相互理解,做父母的不妨也欣赏一下年轻人的流行歌曲,自己也会延缓衰老而永葆青春;作为年轻人也去欣赏一下老爸老妈的传统戏曲,也许会体会到有一种别有的韵味。有了相互理解,就有了共同分享交流的平台,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和谐家庭的生活之美。

了解是理解的基础,不了解又何以理解呢?是啊,正是因为不理解才造成子女对父母的抱怨,正是因为父母的担忧,才做出了千方百计偷看子女日记,偷听子女的电话,偷偷摸摸观察子女和什么人交往等等。可是又有多少子女能够理解父母的动机,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呢?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们,是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了,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不然我们的“月光族”“啃老族”会越来越多。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母亲的雕像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曾经历了一场森林大火,大火过后护林员们开始上山察看灾情。

有位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被烧焦的鸟。虽然已经死去,但这只鸟却像雕塑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护林员感到惊奇,便用树枝轻轻地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底下钻了出来。

原来,这只慈爱的鸟妈妈本能地知道有毒的浓烟会向高处升腾,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孩子们的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

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找一处安全的栖身之所,但它不愿把自己的孩子丢在大火中。

当火苗蹿上来灼烧它的身体时,它坚定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因为它已经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翅膀底下的孩子们。

故事2.先救哪个

5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到水里了,而你只能救一个人,你救谁?

这问题很老套,却的的确确不好回答,于是——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离我最近的那个,离我最近的那个最可能被救起来。”

滑头的丈夫说:“我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

最后,老实的丈夫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样选择,于是他只有回家把这个问题转述给自己的儿子、妻子和母亲,问他们自己应该怎么办。

儿子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屑一顾:“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河,怎么会全家落水呢?不可能!”——他的年龄使他只会乐观的看待目前和将来的一切。

妻子则对丈夫的态度大为不满:“亏你问得出口!你当然得把我们母子都救起来。我才不管什么只救一个人的鬼话呢!”——女人总是认为丈夫必然有能力,也必须有能力负担起他的责任。

最后,老实的丈夫又问自己的母亲。

母亲没等他把话说完,已经大吃一惊了,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带着惊慌说:“我们都掉水里了,孩子你不是也掉进水里吗?我要救你!”老实的丈夫顿时泣不成声。

故事3.天堂的来信

这是一个爸爸在临终留给他4岁女儿的遗书。

给可爱的女儿:

爸爸和你玩了好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出来。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藏好久好久。你先不要找,等你14岁(还要吃完10次蛋糕)的时候,再问妈妈,爸爸藏在哪里,好不好?爸爸要藏这么久,你一定会想爸爸,对不对?不过,爸爸不能随便跑出来,不然就输了。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变魔法出现。因为是魔法,不是真的出现,所以不犯规,爸爸不算输。爸爸的魔法是:趁你睡觉的时候,跑到你梦里大玩游戏;在你画图画爸爸的时候,不管好不好看,你觉得是爸爸,就是爸爸;当你拿爸爸的照片看时,爸爸也在偷偷地看你。

要记得,爸爸一直都陪着你!你已经是4岁的大孩子了。爸爸要拜托你一件事,要你照顾和孝顺爷爷、奶奶和妈妈,看是不是比爸爸以前做得好?有多好,妈妈会告诉你的。

爸爸猜想,我们这一次玩捉迷藏要玩这么久,爷爷、奶奶、妈妈有时候看不到爸爸,他们一定会偷哭。偷哭就是犯规,就是失败。他们偷哭,你就要逗他们笑,不然游戏输了以后,他们一定会哭得更厉害了。

好不好,宝贝?你们是同一国的,来比赛看你们厉害,还是爸爸?准备好了吗?比赛就要开始了!

故事4.母爱的光辉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一个风大雨大的夜晚,一辆肇事车将她从斑马线上撞飞出去,又在茫茫夜色中逃逸。她又是幸运的,交警和医院、保险、社会保障等部门统筹协调,刚刚开通了“交通事故绿色生命通道”。这个“绿色通道”让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救护,也就是医疗费用上没有后顾之忧。

自从入院以来,她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她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也许永远也醒不了。她还有身孕,已经5个多月了。出于治疗上的需要,应该考虑引产。可当她从神经外科转到妇产科病房,医生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这个手术,她腹中的胎儿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在一些生命指数上,高于同孕期胎儿,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她的身世也是个谜。在事故现场,只遗落着她简单的行装。她是谁?她有着怎样的人生?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的匆匆旅程是与谁相约?……

她得到了妇产科护士最精心的护理。她们让她的身体始终干净清爽,散发着孕妇特有的芬芳。她们愿意与她共同呵护一个生命的奇迹。

时光在她的昏睡中一天天地过去。后来她被推进了产房。后来医生骄傲地宣布:5公斤重的男婴,健康极了。护士小姐把她的孩子抱给她看,她们觉得虽然母亲是植物人,但是也应该让母子见见面。她们惊喜地发现她胸前濡湿一片,有乳汁分泌。她们小心翼翼地把婴儿的嘴贴上去。随着婴儿本能地吸吮,她脸上的肌肤竟然在微微颤动,那分明是在笑呀。此时,每当护士把她的孩子抱来吃奶时,她的脸上都会出现这种幸福洋溢的表情,有时嘴里还会发出含糊不清的音节,一如一位快乐的母亲在对着婴儿呢喃细语。神经科医生以此推论:她的大脑可能一直是有意识的、清醒的,只是神经中枢的连接出了问题,使她失去了语言与行动的能力,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

她的身体早已虚弱到了极点。母乳喂养,只能加速她的衰竭。可是,谁又能忍心剥夺她这样一位母亲哺乳的权利。

三个月后,又一次让孩子吃得饱饱的,她终于平静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护士长说,她入院时体重121斤,分娩时体重86斤,临终前的体重只有63斤。她是在用自己的血肉孕育、哺育这个孩子。本来她生下他后,就可以“走”的,可是她怕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怕他觉得孤独,又坚持着在人生路上陪他走了一程。

后来,人们捐钱给她买了块平价墓地。没有她的名字,没有她的生平,所以墓碑上只有一行文字:“一个全身上下都闪烁着母爱光辉的女人。”

故事5.藏羚羊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