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故事育人策略
28498700000013

第13章 为人与处世(3)

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时时审视自己,用博大而无私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诚实守信的人生准则去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只有真诚地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心理才能维持正常发展,性格才能积极、健康,生活才有幸福感,让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学会怎样待人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要求,它将伴随着他们整个一生,影响他们的成就和幸福,也影响着未来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古人认为,诚是立人之本,又说:“诚之所感,角处皆通。”意思是说,以诚心待人,就会使人感动,所以触及到任何地方都会把事情办成。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打天下,靠的就是一个“诚”字。尤其,在学校生活中,让学生学会真诚关心同学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心理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了解这一点。当一个学生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既然受了别人的关心,他同样也会去关心别人,这样,相互间就容易有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了。当然,真诚地关心同学要有同情心,要热情,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当发现班中有学生遇到困难时,就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推想:假如自己是他,此刻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让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设想一下他这时的痛苦和烦恼,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对他的同情和理解。另外,我们教师还要设法让学生帮助别人解决痛苦和困难,使他从学生装这里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关心,同情和理解。

古话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待人以诚信,如同一轮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是诚信,让黑暗变得光明,让世界变得美丽,是诚信,让世界充满生机,让生命充满活力,让我们共同来营造一个诚信的世界,感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感受世界的宁静与美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问候

有一位经理,在商场上经营多年,向来以讲信义和重感情著称。逢年过节,必给有生意往来的朋友打电话致意,嘘寒问暖,很是诚恳。大家都说,这人不错。

这年春天,他在吉林省吉林市谈了一笔大生意,但遇到了一点小麻烦,迫切需要一个当地人出面调解。找谁出面呢?他一拍脑袋,想到了自己的一个老同学。像他这样的人,在全国各地都不愁没有“铁哥们”。于是一个电话打到老同学家里。接电话的是老同学的妻子。还没等人家开口,他先说上了:“哎呀,嫂子,我是某某,你的身体还好吧,哥哥的老寒腿怎么样了?还总是疼吗?现在天气好了,让他有时间多出去溜达溜达吧!”

然而,电话彼端沉吟片刻,没有回答,挂掉了。

他不解。打电话给其他同学,才知道,老同学已经去世了。当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起火,火灾中50多人遇难。电视里连续几天都在播出这则新闻。很多外地的亲友看到新闻后,都在第一时间内打电话询问情况。当然,他们得到的都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答案。而这位经理,当时也看到了新闻,但他一笑了之,仿佛与己无关。

一不小心,暴露了另一个人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扪心自问,你有多少问候是发自真心的?又有多少问候是在求人时的虚与委蛇?

故事2.诚恳的收获

在几十年前的美国费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个阴霾满天的午后,倾盆大雨瞬间落下,行人纷纷就近跑到店铺里躲雨。一位浑身湿淋淋的老妇人蹒跚地走进了费城百货公司。许多售货员看着她狼狈的样子、简朴的衣裙,都漠然地心不在焉。这时,一个叫菲利的年轻人诚恳地对老妇人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她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随即又不安起来,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在人家的屋檐下躲雨。她在百货公司里转起来,想哪怕买件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是个光明正大的躲雨理由。正当老妇人神色迷茫的时候,菲利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菲利道过谢,随意要了他一张名片,然后颤巍巍地走进了雨后的彩虹里。几个月后,这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原来,这封信就是那位老妇人写的,她竟是当时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信中要求将菲利派往苏格兰,去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还让他承包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采购单都是卡内基家庭所属的几家大公司。詹姆斯震惊不已,匆匆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百货公司两年利润的总和。

詹姆斯马上把菲利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当他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这位22岁的年轻人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

随后几年,菲利以自己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了卡内基的左膀右臂。菲利功成名就,向全国近100所图书馆捐赠了800万美元的图书,用知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

当学生自私时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情境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只埋头读书,对同学的困难和请求置若罔闻;随地乱扔纸屑和杂物,而轮到他清扫又一走了之;对学校和班级的活动总能找出理由,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与同学相处,只能占上风,不能吃亏;无法正确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总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上课不仅自己不认真听讲,还影响其他人,自习课到处借东西或问作业,还振振有词,他没有讲闲话等等。教师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不应该简单处理一下即可,而是要首先界定这些问题的范畴,仔细思量一下,真是百川归海——都属于自私的范畴。

教师应该诊断其原因。其一,在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减轻压力,超越别人,以求自保,自然而然地产生自私地心理。其二,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但年轻一代的精神生活却走向迷茫,资讯的发达,沟通工具日益增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人情味越来越淡。学生的价值观易受电视、网络等不良传媒的影响,加上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自私就不足为奇了。其三,家庭的耳濡目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自私心理及家长那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都助长了孩子自私心理的膨胀。如:某些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发生纠纷,一味护短,生怕孩子吃亏。又如在集体活动中,一怕孩子累着晒着,二怕孩子耽误学习,三怕孩子弄脏衣服,这样育出的孩子能不自私吗?其四,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使孩子纯洁的心灵发生变化,教师在考核和评比机制下,如果教师心存公正,不为自己班争荣誉,不护短,整个班级就会形成一种正直无私的班风,反之,学生必然同老师一样局限在狭障的集体荣誉感中,说到底,这是“小集体”的自私行为,他比一个人的自私行为更加可怕。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动的收获,播上行动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可见我们的教育是可以通过孩子心灵这块土地播下优秀品德的种子。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提倡负责、守信、诚实、友爱的品质。如利用班会时间,举行先进人物故事会,办道德手抄报等,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观察评选出身边的榜样,这样更利于学生自我对照反省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用自身高尚的品格熏陶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直无私是人类美好的品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这样的人经过教师的一番诱导,使许多孩子心灵都受到了震撼。

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不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改为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将评价融合着关心和爱的寄语,抓特点,评个性,注重优点的迁移功能,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使孩子扬起奋进的风帆,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有些同学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他们的身上却有许多闪光之处。教师在评价时,要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千万不能以丑遮美,要抓住闪光点,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能有自信心改掉不足,取得更大进步。

在现代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想凭一己之力“打天下”是绝对不可能的。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而合作恰好是治疗自私的灵丹妙药。老师和班主任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当然,班主任还可以在班级日常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例如,在班级大扫除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擦玻璃、扫地、排桌椅等;在出黑板报时可以采用自由组合,合作出刊,从内容选择、版面设计和板报书写都由他们自己合作完成。合作能很好地克服学生自私的缺点,能极大地发挥个体潜能和群体合力,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自我调控,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自私这一现象,通过自身人格的健全,并努力寻求家长的配合和最大可能地净化社会,同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变他们,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一双鞋

在印度马德里东北部的朱木拿河畔,有一座坟墓,墓主人叫甘地。

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他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不小心一只脚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他没有犹豫,随即将另一只鞋脱下来,也扔出窗外。

一些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甘地被当地人尊称为“圣雄”。

是啊,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想到那些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他不是圣人是什么?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这样做,世界一定会像春天般温暖。

故事2.落水

一次,苏格拉底趟水过河,一不小心,跌入了一个深坑里。他不会游泳,只好在水中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喊“救命!”

这时,一个正在河边钓鱼的人,听到呼喊声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收起钓鱼竿,起身就走。幸亏苏格拉底的学生及时赶到,才救了他。学生们七手八脚地帮苏格拉底换掉湿衣服,异口同声地谴责那个见死不救的钓鱼人道德太低下。

不久以后,那个钓鱼人过河,一不小心,也跌入了深坑里,他同样不会游泳,只好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呼“救命!”

恰巧,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在河边散步,听到呼救声就飞跑过去,用一根长竹竿把那人救了上来。

等看清救上来的人的面孔,苏格拉底的学生就后悔了,说:“如果知道落水的是他,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救他的!”

苏格拉底为落水人换掉湿衣服,平静地说:“不,救他,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故事3.舍与得

有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

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唯一的一瓶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这瓶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再加上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