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
28447700000035

第35章 超越自卑,要给青春设防(4)

这其中包括“体谅对方”与“表达自我”两方面。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在经营“人事”的过程中,我们要体谅和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3.善用询问与倾听

询问与倾听的行为,是用来控制自己的方法,让自己不要为了维护权力而侵犯他人。通过询问的方式可以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通过倾听既可以诱导对方发表意见,也可以让对方感到自己在尊重他,尊重他的说话,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一位优秀的沟通高手,绝对善于询问以及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视对方为“敌人”,还常常提醒自己,他是我的竞争对手,也就是我们的敌人!只要他成功了,我就会被打败!因此要提高警惕,不要对他有半点好心。

对现代人而言,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这样的“敌人”,如政敌、商敌、情敌、棋敌、考敌等。其实,既然同样是人,为什么要为自己设下那么多的敌人?为什么要那么怀恨别人?这种朝朝暮暮与人为敌的人,终有一天会变成冷酷无情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什么人都得有所接触,是对手又怎么了!对手也一样能和你坦诚相处,真心交流。只要你能放下那种狭隘的看法,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清他,你就会发现,对方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他有许多东西值得你去学习和借鉴。

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量欣赏对方的成就,体谅对方,而不是播下仇恨的种子。

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一位新秀皮蓬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成为公牛队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蓬紧紧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蓬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蓬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

但乔丹没有把皮蓬当做潜在的对手而排挤他,反而对皮蓬处处加以鼓励。有一次乔丹对皮蓬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

皮蓬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

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蓬和乔丹成了最好的朋友,皮蓬也成了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

而乔丹这种无私的品质则为公牛队注入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乔丹与皮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对手、敌人、对立面,与其怨恨报复、对抗、无味的搅局,倒不如谨慎地、不卑不亢地先求助于对方,以此博取对方的好感而消弭以往的情绪和芥蒂更为有利。

用仇恨的眼光看待对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自己搞得疲惫。与其如此,还不如用一颗友善的心去欣赏对手。欣赏对手,你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不但使对手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闲言碎语是一柄无比锋利的剑,但这剑多用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之用,这方面任何文字都比不上它厉害,但假如你认清它的真相,无疑它是最无力的一种语言。

面对闲言碎语除了要能够决断,有所担当,还要求你能独立,保持内心的自由。如果你无法独立,任何忠告都是徒然,你只能卑躬曲膝地服从大众的意愿。

若想正确判断闲言闲语,还在于你要能够忠于自己。如果你追寻自己的信仰,如果你按照自己所知的真理去努力,就没有人能够为难你,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所谓的忠实以及幸福。

如果你想免于流言的困扰,还必须对这些拨弄是非的人加以裁判,他们关心的全是一些次要琐事,他们关心新娘的白纱长度有没有差错,却并不关心新娘是否爱她所嫁的人。同时,你应该看到,喜欢道人长短的人,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有问题,当一个人心存邪恶时,就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所以,责备你的人,才是真正需要责备的人,他的谴责正是内心邪恶的表现。

诸葛亮要出兵伐魏,深怕南蛮乘虚而入,于是决计先将孟获收服,擒他7次,放他7次。恩威并用,才做到了“南人不复反矣”的效果。

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若要联络感情,应处处重视对方的自尊心,而要重视对方的自尊心,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但是一味地退让又会让对手误认为你的真实本领不够。这就要你把握欲擒故纵的度了。

现实生活中,要知道该进则进,该退则退,给对手让出空间,也给自己让出空间,空间大了你与对手的关系也就更有回旋的余地了。化敌为友也就成为可能。

生活的环境好像一个大染缸,会将形形色色的人同化其中,而亲近什么样的人与疏远什么样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结果。“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蓬草虽然散乱,但是生长在笔直的麻中,也能随之笔直地向上生长;白色的沙子放在黑泥中,会一同变成了黑色。一个人如果处于修心重德、正气的环境中,亲近有仁德有修养的贤士,那么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相反,一个人如果处于道德颓废、弄虚作假的环境中,与自私奸诈的小人为伍,他也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使其正邪不分,随波逐流。可见,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于是孟母三迁,择良邻而居,才使孟子能够专心读书,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玫瑰园中的泥土,会散发出一种非常芬芳的香味。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有相同的“味道”。

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们要丰动走进修心重德的环境,靠近仁德的贤士,“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更要自我期勉,将来也能够为别人营造这样的一个环境。

战国时期,孟子来到宋国,发现宋王左右少贤臣,于是打算离开宋国到别的地方去。宋国大臣戴不胜挽留孟子,并说到打算把一个叫薛居州的贤士荐于宋王。孟子就此事对戴不胜说:“如果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戴不胜说:“当然是找齐国人来教他好。”

孟子说:“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相反,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不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君王又和谁去做好事呢?单单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孟子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说明周围环境对人的重要性。所谓“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不就是为了找一个周围环境好的地方以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吗?孟子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熏陶,早有切身体会了,所以说得非常在理而又生动形象。

管宁和华歆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整天形影不离、互助互敬。有一天,两个人一起在田间锄草,都顾不得休息。突然,管宁一锄下去,碰到了一个硬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黄澄澄的一块金子。管宁不为所动,没有理会那块金子,而是继续锄草,但是华歆却扔下锄头,跑过来拾起金子捧在手里,啧啧地称叹。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提醒华歆说:“钱财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得,而不应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富,这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啊。”华歆虽然嘴里说着“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眼睛始终不离金子,最后实在受不了管宁谴责的目光,才恋恋不舍地把金子放下,但是干活的时候却心神不宁,唉声叹气。管宁摇摇头,非常失望。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正坐在一张席子上聚精会神地读书,忽然听到外面一片鼓乐鸣锣之声,人们吵吵嚷嚷很是热闹,原来是一位达官贵人乘车经过。管宁不以为然,继续读书,对外面的嘈杂声充耳不闻。然而华歆却被这种热闹豪华的排场深深吸引住了,他甚至嫌站在窗前观看不过瘾,竟然扔下了书本,急急忙忙跑到街上看热闹。

管宁对华歆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痛心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之后,管宁用刀子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坚定地对华歆说:“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实在是不同,从今日起,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管宁“割席断交”的做法看上去似乎有些决绝,但是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朋友应该结交那些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才不至于毁了自己的德行。

我们人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朋友的陪伴下度过的,可以说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情趣。很多人因为与道德败坏的小人为友而误入歧途,而很多人正是因为与君子为朋才提升了自己。朋友也是我们的老师,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就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而高尚的教育和卑劣的教育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很深远的影响。

友情和亲情、爱情一样,是一种抽象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但却要比它们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搜狐网友空城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