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着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他作画的60多年中,据说只有两次间断,10天没有动笔。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几次不省人事,另一次是64岁时母亲病故,因过度悲伤,没有作画。85岁那年,有一天他连画4张条幅,已经很累了,可仍要坚持再画一张。画毕,他在条幅上题写了这样的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空闲过也。”齐白石在艺术的道路上,十分爱惜时间,不停地辛勤探索,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绘画成就。
时间的价值非比寻常,它与人生的发展和成功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在时间面前如果是个弱者,他将永远是一个弱者,因为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了他。如果一个人在时间面前是个强者,那么他将是一个善于运用“时间”于手掌之中的成功者。成功者的现在这一分钟,是经过了过去无数亿万分钟的努力后才换来的。
从时间的奴役中解脱出来吧,被时间束缚住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可怜的生活。早上被闹钟吵起,然后赶时间搭车,以分秒为单位追逐着时间,就这样地冲进公司。到了中午,又急匆匆地奔向餐厅。到了下班时间,等待那好像慢了几分钟的打卡机,再随着下班的人潮而去。每天就是这样地度过,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实在是一种痛苦。
如果只是按照时间来行动,完全被动地生活,这样你只不过是时间的奴隶罢了。因为你是以时间为基准来行动,人就好像机械一样,有没有内容都不重要了。如果想要专业化的做好工作,一定要突破时间的围墙。如果你认为努力工作是一种损失的话,那绝对别指望得到充实的工作。其实你可以偶尔尝试摆脱时间的限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使命,硬拼到底,使工作尽善尽美。这就是从时间的奴役中解脱的开始,超越时间的自由世界之门将为你而开。只知道细数着时间过日子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所有的只是空白的过去,将来所能回忆的也只是一片空白的时间罢了。
忙得忘了时间、忘了吃饭、也忘了睡觉,“那个时候太专注啦!”这种令人怀念的充实生活,即便在你回忆起来的时候也是非常兴奋的。
有人说:“能够控制时间的人,也就能控制世界。”但是在摆脱时间限制的同时,能够妥善利用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事。就好像开拓时间的原野,最要紧的是勤于耕种以及施肥,而且必须付出很多的工夫,才能增加收获。
为了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充实,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吧:
今天就要做好明天的计划和准备。
要比别人早30分钟开始。
把今天要做的工作按重要程度排序。
在较忙碌的日子,要先把重要、紧急的事物处理好。
从最讨厌的工作开始做。
每天要比别人多做30分钟。
每天至少要有30分钟用来思考。
每天要安排10分钟做将来准备的突破。
在每天即将结束时,要做当天的反省工作。
在过去的岁月里,也许你说不上努力也谈不上勤奋,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怨悔中平庸地生活着。
是的,也许你虚度了光阴,甚至华发初生却还一事无成。但是,我还是想说的是,这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事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未来的态度将如何?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圆,总沉湎于昨天的人,其人生只能是抱残守缺。因为把目光滞留在昨天,就永远不会有余暇关注今天,更不可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创造明天。
孔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难收,往事难追,后悔无益。
人生总有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无论成与败,悲与喜,幸福与不幸,无论曾努力还是在混日子,他都只能代表过去,而未来是未定的,未来的状况如何,要靠现在的行动来决定。
1940年,娜西亚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上,她是一个私生女。娜西亚慢慢懂事了,发现自己与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她没有爸爸。小伙伴们不愿意跟她一起玩,还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感到很迷茫。
娜西亚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一直和妈妈相依为命。上小学以后,她仍然遭遇冷眼,许多人鄙视她,认为她是没有教养的孩子。在周遭这样的环境下,她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封闭,逃避现实,不愿意和人接触,变得越来越孤僻。
她害怕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去,因为在那里总能感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她是个没有父亲,没有教养的孩子!”
娜西亚14岁那年,镇上来了一个牧师,她的一生从此开始改变了。
一天,其他人都进入教堂以后,娜西亚偷偷地溜了进去,躲在最后排。这时,牧师正在讲:“过去不等于未来,即使过去成功了,未来不一定就成功;即使过去失败了,未来也不等于失败。过去的成功或失败,都只是过去的事情,未来是靠现在来决定的。”
牧师的话感动了娜西亚那颗受伤的心灵。娜西亚听得入迷了,她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卑和怯懦。人都走光了,她还没有觉察。这时牧师已经走到她跟前。温和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
娜西亚十多年来最害怕听到这样的话,这句话就像匕首一样,深深地扎进她流着血的幼小的心房。她开始不知所措了,“我……我……”这位牧师好像意识到什么,立刻笑着说:“我已经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牧师抚摸着娜西亚的头,语重心长地继续说:“你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如何,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你现在就可以作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来自哪里,而是你要走向哪里。只要你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你现在就会有无穷的力量。”
正是牧师的这番话使娜西亚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若干年后,娜西亚成为一个大公司的总裁。
上面这个故事中出身问题一直困扰着娜西亚,一个牧师的一句话改变了她,她开始懂得过去的不幸只能是过去,未来是要从现在开始自己努力去创造的。
一个外国企业家做洗发水,做了12年都没赚到钱。如果换作别人别说做12年了,做两年恐怕就要放弃了,但是这个企业家并没有放弃。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他相信过去不等于未来。他认为人生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没有成功。
他在第13年赚了5千万美元,第14年赚了1亿美元。
昨天不成功,不等于今天不成功,也不等于明天还不成功。只要有目标,有信心,付出辛劳和汗水,也许明天就会一次性把所有的付出全都补偿给你。忘记过去,把握现在,构建未来,这才是一个人的正确选择。
千万不要说时间来不及!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4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
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4年也是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
是啊,即使你不行动,时间还是无情地流逝,片刻不会停留。那么,何不在这段时间里努力进取,做出成绩来呢?
只要你立刻开始努力,就一点儿也不晚。
有位哲学家说过:“支撑人类不断进步的力量,是人类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因为不满足,我们才能够始终坚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才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创造更大的成就。
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说:“我敦劝员工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的历史中已经导致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绝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
常常有机会看见那些天分颇高的员工,一生只做些平凡的事。他们的天分虽高,却没有受过充分的训练、培植。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进步。他们熙来攘往,所看到的只是月底领薪水,以及领到薪水以后几天中的快乐时间,结果他们的一生总是平平庸庸。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满足于现状。任何人只要满足现状,就不会有所作为。
很多人以为在学校里学了一定的知识,可以找个工作,能够养家糊口就心满意足了。这样,人们只能利用其一小部分的天赋才能以从事事业,而不能尽其教育与训练的全部天赋才能,所以他们在事业上一定要受很大的影响。本来足以领导人的人,因为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更辉煌的前途了。
有一位名叫克尔的人,毕业后去了纽约,找了一份好工作,又娶了一位好太太,生活非常美满。一次他的大学同学到纽约出差,顺便去看他。他带着同学到一家高档饭店去用餐。他的同学对他说:“都是老同学了,随便找个地方吃点就行了。”他看出来老同学的意思,怕在这里消费不起,便说道:“我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到这个地方来对你我都有好处。你只有到这个地方来,才能知道自己的包里钱少,你才能知道什么是有钱人来的地方,你才会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如果你只是去中等饭店,永远也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这里的常客。”这些话有一定的道理,人只有不满足自己的现状,才会产生出动力,去改变自己。如果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现状,你就不会有所成就了。
美国某铁路公司总经理,年轻时是一个三等列车上的工人,周薪只有12美元。有一个老工人对他说:“你不要以为做了管理制机的工人,就觉得了不起。
告诉你,你想当车长,还得好几年呢。到那时,你才可以趾高气扬,享受一周100美元的待遇。”没想到这位年轻人满不在乎地说:“你以为我做了车长就满足了吗?我还准备做公司的总经理呢!”正因为这位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最终就实现了他的愿望。
不满足现状,可以改变你的现状。你可以利用10分钟思考一个工作的难题,在自省上下一分工夫,就足以助你在事业上上进一分。许多成功人士的早期,年薪很低,工作却很苦,但他们利用其闲暇的时间,勤思苦练以求上进,比之他们在日间的工作更为努力。在他们看来,薪水并不是大事,而追求知识、要求进步则是真正的大事。不满足现在,立志在未来,所以,成功者就不断地追求知识,给自己创造机会。
无论怎样,一个员工愈能求知,则愈有知识。你能多多储备知识,就能够丰富你的生命。这种努力,日积月累,可以使你于日后大有收益,可以使你更为充实,可以使你更能应付人生。
一个青年,他常有机会坐火车、轮船旅行远方。每次在火车中,他总是随身带些读物,如袖珍书本、函授学校中的讲义,他总是利用那些易为一般人所浪费的零星时间来求自己的进步。结果,他对于各门学问都有相当的认识,他对于历史、文学、科学及其他各种重要的学问都了解很多,研究很深。不满足自己现有的知识,不断地学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适应社会发展的机会。
孜孜以求地不断追求进步,是一个人“优越”的标记与“胜利”的征兆。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思考工作总得不到多大的成绩,因而不想在闲暇的时间多作一些努力。这无异于一个人因为自己进款不多,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成为巨富,所以一有金钱,尽数挥霍,不屑储蓄!但是有许多人,就是因为利用了零星的闲暇时间求得了工作中的巨大成绩,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工作竞争日趋剧烈,工作情形日益复杂,如果你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那么,你不仅不能使自己的命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可能会使你在不远的将来混不下去。在今天的工作场上任何人都不敢满足现状,每个人都必须勤奋努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工作的目的。
大多数人的问题,就在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成就大事。其实事情是要渐渐成就的。这些人应该不断地努力思考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最终才能够改变自己命运。
不满足是工作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你就能够克服所有的困难,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改变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好多人认为,奋斗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状态能得以改观。从表面上来看,这种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如果我们变一个角度,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这种眼光就有些浮浅了。
纵观人类的发展过程,真正能促进社会进步的,都是那些不计个人得失而全力奋斗的人们,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的。
而那些只为个人利益做计较的人,是成不了社会进步的主力的。如果这种思想能称得上是奋斗的话,那么这种奋斗在现实中,多数时间是以投机钻营而从中渔利来经营他的人生的。这种人永远不会为哪一个科研成果而苦付终生的,这种“奋斗”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不会有太大的帮助的。
所以,以上两种都能称之为奋斗,只是大的奋斗是为人类和社会的,而小的奋斗,是为自我个人得失而存在的。
它们的区别和特点我们只能从它的结果上来分析,大的奋斗,可能是奉献得多回报得少的一种上进的精神意识,而小的奋斗则是以少付出求得多回报的一种索回的意识理念。所以前者可称得上是进取,而后者只能说是一种索取了。
也正因为人生真正的收获和快乐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我们再从进取和索取上来分析人生中的收获与损失,痛苦与快乐,可能也就不言自明了。
我国着名的固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曾是复旦大学的副校长、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部委员,她还曾接受了美国史密斯学院和纽约市立学院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并在美国的几所大学讲学。
谢希德出生在科学世家,有着天赋和智慧,又勤奋好学,1947年,她赴美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享受着非常优越的待遇和政府津贴。
后来她知道了解放初期的中国在物理科学领域还十分的落后,国家的建设急需她这样的人才。所以,她决心放弃在美国优越的条件,和多年经营的研究成果,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当时,中美关系还十分紧张,美国政府政策是禁止中国科学家回国的。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就同正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未婚夫曹天钦相约,在李约瑟教授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才得以离开美国,到了英国。在那里她和未婚夫草草完婚后,一同回到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