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圣旨原件藏于南华寺,文中标点为编者所加)
唐、宋皇帝赐谥六祖慧能大师封号
唐宪宗:谥大师曰大鉴禅师。(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
宋太宗:家谥大鉴真空禅师,诏新师塔曰太平兴国之塔。(约公元977—983年间)
宋仁宗: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迎师真身及衣钵,入大内供养。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
宋神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约公元1069—1085年间)
以上唐、宋皇上赐额,是对六祖慧能创立南禅宗功绩的高度肯定,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如唐武则天的圣旨首先肯定了六祖大师“入大乘之顿教,表无相之真宗”的伟大功勋,说六祖大师德光先圣“,因此,有相当良好的社会效果:“万机无恼,八识俱安,功超解脱之门,心证菩提之岸。”
武则天的圣旨,表达了她所代表的统治者也有德政仁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愿望,并高度肯定六祖大师以超人之功,使民众解脱苦难,使社会安康。无疑,这是进步的。
同时,武则天悟到了自己“身居极位”,“恨不趋陪下位,侧奉聆音”,这是谦语,却也是对六祖智慧的高度评价,对六祖大师“大济群生”的报恩思想和功绩的挚诚评价。
武则天给六祖大师赠送的礼物,用她的话说“前件物微”,但也是一片心意,更是六祖大师佛教思想产生社会影响的例证。武则天派员看望六祖并赐给六祖礼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感恩报恩,是感四重恩之一的佛恩的一种表现。武则天既信道,又信佛,平常念的《金刚经》,经义开头四句偈子天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正是这位高高在上的女皇帝所做的开经偈。
佛教所谓“报答四恩”者,有些文章是这样表述的:“四恩者,一父,二母,三如来,四说法师(本师)也。父与母,生育我之形骸;如来法师,长养我之智慧,皆恩之极重而难报者。”报答父母之恩,唯有尽劳尽养,得亲之心,引导父母以出世之法而已。报答师长之恩,唯有依教奉行,四事供养而已。至于如来之恩,尤难言服,唯有发菩提心,玄宏誓愿,仰学菩萨而已。
即使是“身居极位”的武则天,也是不忘记“三宝恩”的。她的圣旨其实也是报恩的一种宣言。她是懂得“三宝恩”的。因为三宝“中僧宝指引让民众以至皇帝知信佛学佛;法宝的信奉受行而又解脱乃至成佛的可能;佛宝的慈悲使得佛的方法可信可学,所以说三宝”对我们有无上的恩德。
唐代武则天、王维等人为六祖撰写的碑。
武则天称赞六祖“德光先圣……声誉四海,万机无恼,八识俱安,功超解脱之门,心证菩提之岸。”她谦逊地说:“朕以身居极位,事继繁煎,空披顶戴之诚,伫想醍醐之味,恨不趋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女皇帝似醒悟了些,给六祖的顿教以很高的地位,理解到在佛教面前,皇帝亦应如平民,“趋陪于“下位”,站在一旁聆听六祖讲座。她虽“身居极位”,但更有高者如佛的“妙峰之顶”,更有妙者是“出离之源”。她这样理解六祖的深思所在:“师以宏扬之内,大济群生,横舟楫于苦海之中,究沉溺于爱河之岸。”她盛赞是一种报恩,送礼也是一种报恩。武则天的“圣旨”,再次证明,佛恩是要真诚地报答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