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报恩般若地
28435600000006

第6章 佛法本为报父母恩

惠能在传承历代孝道的基础上,又去专心学佛,就更值得赞许了。

佛法的孝道,比孝亲思想有超过之处。就拿成佛来说,一般人认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其实孝养父母才是成佛的主要原因。

菩萨本业经上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祝,便成佛道。”报恩经上也说:“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集经云:“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综观佛教历史,佛在因中所表现的种种难行能行,难舍能舍的崇高伟大之菩萨行,无一而非是为报父母恩,佛法并不是与孝亲毫无关系的。

儒家的报恩思想见于儒家经典,出于儒家功利主义思想,儒家把事功作为第一要义,实施孝道,也是为了建立在孝道之上。由此,出现了明哲保身、杀身成仁与佛家普度众生,甚至以身侍虎的献身主义相同。

佛教的报恩思想,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文化中。我们从新兴的国恩寺和报恩塔想到了全国各地的佛教的报恩建筑。例如全国的报恩寺建筑较著名的有山西汾阳市的报恩寺,安徽寿县的报恩寺,安徽巢湖的报恩寺,四川平武的报恩殿、报恩堂、报恩塔。当然,在一些经典文化中,也有阐述佛教的报恩思想的。

看看如下的例子吧:

报答的四恩是:一父,二母,三如来,四法师。父与母,生育我之形骸,如来法师长养我之智慧,皆恩之极重而难报者。《观佛相海经》云:“有恩不报,是阿鼻恩。然则报答之事,可忽乎哉?报答父母之恩,唯有尽劳尽养,得亲之心,引导父母以出世之法而已。报答师长之恩,唯有依教奉行,四事供养而已。至于如来之恩,尤难言报,唯有发菩提心,立宏誓愿,仰学菩萨而已。”莲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楞严经》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报佛恩。”

净慧大法师说:布施不贪求众生的财物回报,不执著众生的音声赞叹,以无欲无求之心布施;既报佛恩,又报众生恩,这才是无所执著而行布施。

净慧大法师进一步解释说:“布施是菩萨六度万行之首,平常人做不到,偈云:“日夜忙碌只为钱,财宝富贵人人贪。谁肯将钱送别人,无求布施难上难。人修布施为圆满,内财外财一起捐。一切的——一切,无有休止穷极限。”

净慧大法师认为菩萨这种无欲、无求、无相、无受的布施,功德不可称量。不可思议,已得佛寿命财增长。

净空法师说到报恩时说:“你要认识福田,才能真正种到福。”“福田像种稻,土地肥沃、阳光雨水充足,种子种下去长得好,种在砂石里,种子长不出芽来。福田指:“悲田”,慈悲怜悯一切贫穷苦难的众生;“恩田”,报恩、报答父母、师长恩,是种福田。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切善知识、国家、一切众生都是恩田。三、“德田”,佛法僧三宝,不但有恩,还是有功德之田。三宝有大智、大德、大能,种福要到这些地方去种,如果我们的里来那个达不到,要有心。

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地,佛者出世福田之极也。

种福田最大的是弘扬佛法。流通经典是世间第一等的福极。

净空法师把报恩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了。

在惠能安顿了母亲北上学佛的过程中,对于佛教的报恩观念是逐步加深的。

既然“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那么在家时惠能靠卖柴供养母亲,这就是报父母恩了。既然“佛者出世福田之极也”,那么惠能决意到黄梅向五祖学佛,弘扬佛法,就是最真诚的报佛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