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处世学问
28424800000049

第49章 中庸达观沉着稳定

具有中庸精神的人知道何时顺情理,何时顺事理;该理智时理智,该动情时动情;平时不声不响,却能四平八稳地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远如尧舜,近如康熙;中如毛泽东,外加罗斯福,莫不是有王者风范却无霸厉之气,外表平和而胸藏万兵,一旦发威,如同草原跑马,顺水飞舟;好比虎啸山林,龙吟四海。使得百兽归顺,万物降服。

东晋宰相谢安年轻时就思想敏锐深刻,举止沉着镇定,风度优雅流畅,能写一手漂亮的行书。东晋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导、桓彝都很器重他。

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后来,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优游山林,就是不愿当官。

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咦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

谢安回绝了朝廷的多次征召,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也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终身“封杀”的决定。然而谢安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

即便如此,当时的士大夫却都对谢安寄予很大的期望。升平三年,谢安的弟弟谢万被废黜,为了家族的荣耀,谢安被迫步入仕途。

当年,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之后,大举南伐。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他从长安出发,有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前后千里。百万重兵,出至淝水。

大兵压境,军情危急,朝廷一片震恐。谢安依然是那样镇定自若,这无疑起了稳定人心的作用。担任前锋的谢玄来请示军机,他不置一词,带领谢玄及其部下,共游于山间别墅,并下棋消遣。谢玄棋艺原高出谢安,但紧张之中,竟未能取胜,这位曾大败秦军的勇将当时之恐慌,由此可见一斑。

淝水之战,晋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当棋友诚惶诚恐地问谢安战况如何时,谢安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什么,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他这份举重若轻的潇洒让后来的曾国藩好不羡慕,曾国藩几次因为胜利沾沾自喜时,就以谢安为镜鉴,为自己的轻狂自惭。

其实,捷报传来,谢安何尝不欣喜若狂?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在家里唱着跳着,以至于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

淝水之战的胜利当然有其他重要的因素,但谢安自身那种中庸精神实在也令人为之叹服。沉着、镇定、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这常常是优秀生意人所具有的典型气质,也是实行其政治战略和手段的有效保护。

几千年来,中庸精神不知道是多少人追求的人生、道德与智慧的境界,但能真正读懂中庸精神的人凤毛麟角。在神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紧不慢、从容不迫、胸怀宽广、坚忍不拔、锋芒内敛、善于自保、寿与天齐……“中庸”就是命中目标,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不能命中。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等人生作为,无不体现了这个道理。中庸是一种聪明的处世方式,中庸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中庸是一种睿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