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的成功心得
28421600000028

第28章 耶利内克的故事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Jelinek,1946~),奥地利女作家。出生在奥地利米尔茨楚施拉格,在维也纳长大。4岁学芭蕾和法语,后来又学了许多乐器,并学习过作曲。中学毕业后学习戏剧文学和艺术史,但因患幽禁恐惧症休学回家。在此期间她开始写诗歌。她的创作从诗歌开始,后来主要写小说、戏剧、广播剧和电影、电视剧脚本。

才华横溢

耶利内克1946年出生在奥地利施蒂里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旺族。

耶利内克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管风琴和八孔长笛,后来她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音乐学习的同时,她还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

从年轻时起,耶利内克就开始创作诗歌,1967年发表了处女作《利莎的影子》。由于她与学生运动有接触,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社会的批评口吻。1970年,她完成了讽刺小说《我们都是骗子,宝贝!》,这一作品与其随后完成的另一部小说在语言上都充满叛逆的特点,直指流行文化及其标榜的虚假美好生活。

她在文笔和格式上不拘一格,散文、诗歌、小说、剧作、影视脚本等文体都曾在她笔下诞生。20世纪70~80年代,耶利内克撰写并发表了三部小说——《做情人的女人们》、《美妙的年代》和《钢琴教师》,征服了德国读者。

为父亲洗冤

耶利内克喜欢用激烈的言辞批评奥地利社会和政治。她在接受奥地利电台采访时曾经透露,她写作背后的动机之一,是因为她身为犹太人的父亲曾经受到纳粹迫害,“我的一生都在为我的父亲雪冤”。

耶利内克说她父亲给了她巨大影响,她“在童年时就被塑造成一个艺术人才”。“我的家庭背景使我有一种使命感,每当我发现‘极权’倾向时,我不得不大声喊出来。”

耶利内克的父亲晚年在一个精神病院度过并在那里去世。耶利内克在1988年发表的作品《钢琴教师》中讲述了维也纳音乐学院一位钢琴教师的故事,实际上是以她父亲的命运为线索的。

性与政治

耶利内克的作品在欧洲颇具影响,受到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特别是女性读者对她的著作情有独钟。因为她的许多作品强烈批评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耶利内克还有“激进女性”之称。在她发表的抒情诗、散文、剧本、广播剧以及电影剧本里,她所描写的大多数都是妇女如何被毁掉的故事。

耶利内克最有名的作品是1988年写的小说《钢琴教师》。这部小说2001年被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改编为同名电影,一举夺得多项国际大奖。《钢琴教师》是男导演迈克尔?哈尼克的杰作,但其原始脚本却是女作家耶利内克1983年出版的半自传体小说。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受性压抑困扰的钢琴教师与一位学生的情感纠葛。片中,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女教师艾丽卡靠偷窥和自虐来发泄性欲,甚至用刀子刺进了自己的肩膀。影片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艾丽卡种种变态的性狂想。片中,艾丽卡把偷窥视为男性的权利,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奥地利,似乎没有一位著名女作家敢于触碰变态性心理这个禁区,并大胆出版半自传体小说。在耶利内克的作品中,性和政治是她着力探讨的两个话题,两口深井,两个不断被打开的窗户,也是两潭不断被她所搅动的浑水。政治是耶利内克另外一个符号特质。在奥地利文坛上,像耶利内克这样深深地搅入奥地利当代政治的女作家,可以说非常少见。

经常通过作品探讨女性社会地位的耶利内克是奥地利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不过她的作品在国内外的评价却不尽一样。在国外,她用文学语言对性别问题、社会中的性与暴力等主题的探讨有很高的声誉;而在国内,她却是个争议人物,尤其是她对当代奥地利社会问题,对伊拉克问题,对反犹主义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