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28411400000010

第10章 以平和为伴走出焦虑的泥沼(2)

焦虑症的成因非常复杂,可以是遗传方面的,也可能是由后天环境引起的。有些焦虑症可能具有遗传性。调查研究发现,一些儿童甚至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害羞症状,一见到陌生人就心跳加速、哭泣或表现出害怕状,这很有可能是遗传造成的。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儿童自身会慢慢摆脱这些心理反应。当然他们也可以通过接受游戏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来克服这些障碍,这些都是近年来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父母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自己害羞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应该客观对待,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和治疗。毕竟害羞的儿童并不总是变成焦虑的成年人,很多症状也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还是可以健康成长的。

心理保健屋

化心大法第六式——学会减压 轻松面对考试

现在中考、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都对孩子寄以厚望,希望他们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在家长、老师的殷切希望下,孩子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反而影响了他们在考试中的发挥,这也更加剧了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考试焦虑,做为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怯场、丧失信心、外来“刺激”带来的烦恼、偶发事件带来的惊慌等几个方面。

考生在考前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是一种正常现象,适度焦虑可以令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精神集中,不受外界干扰,达到良好状态。但是过度焦虑就会干扰听课,也会影响课余的复习,尤其会妨碍考试时的良好发挥,给学生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影响学生的升学。但是,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面前,不少学生不免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严重者整天忧心忡忡,甚至失眠难寝,影响复习备考。这些尤其在初三、高三学生中表现突出。

(一)考前减压法

下面介绍一些小方法,为有考前焦虑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1.饮食减压法

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品,具有良好的、直接减轻人心理压力的作用。考生在备考阶段可多吃诸如草莓、洋葱头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还要注意合理增加营养。健康的体魄可以有效地提高心理承受负荷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是:适当补充一些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每天补充一瓶天然营养品,缓解疲劳,保证学生的学习状态。

2.运动减压法

科学安排生活,适量地增加运动。运动能使人体内有益的神经递质分泌增多,这些神经递质能缓解过度焦虑,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减轻压力,使大脑适度休息,及时消除疲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可在学习间隙伸伸腰、踢踢腿,随意走动一下;在休息日,家长与孩子一起适当运动。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放松。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下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回家后与家人、朋友聊天。当压力较大时,不要闷在心里,找信任的人倾诉苦恼,或到空旷的地方大喊,都可以宣泄压抑的情绪,有效缓解焦虑。

4.环境减压法

在学校大家都忙于学习,氛围已经很压抑和紧张,回到家里,家长在言行上应该注意不要再向孩子施加心理压力。这时候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积极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在孩子承受巨大压力时,家长的不过分“关心”就是最大的关心。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可使心理压力大大降低,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考生每天要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晚上最好不要超过11点钟睡觉。

如果一时无法入睡,可躺在床上先不要闭上眼,什么都不要去想,等情绪放松后,再自然地闭上眼睛。

6.过渡减压法

在接近考试的时候,考生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减少学习时间,适量地给自己的心情放松,保持大脑的兴奋,避免过度疲劳,采取过渡调节方式。

7.心理暗示减压法

考试前夕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肯定性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同时要尽量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可以起到缓解心理焦虑的作用。

8.想象减压法

在家复习准备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时的场景,被第一道题难住时的场景,以及时间快到了而我无法交卷时的场景等,并想象一下应对策略,为考试时出现意外情况做足心理准备,这样,考试焦虑就会有所缓解。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考生的心理状况,但拥有良好的心态只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学生也要做好充分的考试准备。

首先要充分复习。大部分学生的过分焦虑主要是因为复习准备不充分,产生害怕、焦躁情绪,所以考前一定要全面地、充分地进行功课复习。要注意讲究方法,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有策略、有计划地展开复习;并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以免打击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要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复习计划。

其次,在复习中还应提高自己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学会养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而不是表达焦虑的情绪,要知道单纯的焦虑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因为任何人处于过度焦虑状态下,都无法用清晰的头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考前营养饮食须知

考生的饮食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在这里为“高考家长们”准备了一份孩子考前营养饮食秘笈,为你的孩子考前如何饮食开出以下7大秘方。为那些同样为高考紧张、焦虑、手足无措的家长添个小帮手,帮你做一个合格的“高考家长”。

秘方一:考前食谱尽量不要太大变动

考生考前的饮食不要因高考临近、需要增加营养而刻意改变,嘬好选择考生最喜欢、最熟悉,也是平时吃惯了的食物,防止突然的饮食变化造成孩子的身体不适,影响学习和考试,这就适得其反了。在临考前的一段时间及考试期间,饮食量都不要比平时增加太多,尤其考试期间,饮食应尽量保持和平时一致。

秘方二:保证主食的摄入量

临考期间,家长们总认为要让孩子吃点好的、有营养的,这样才能有助于学习。其实,鱼类、肉类等食物只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而大脑思维主要依靠的是葡萄糖,只有主食中的米、面才能转化为葡萄糖,这就需要每天摄取一定量的主食,既保证大脑的思维能力,又减少饥饿感,稳定学习情绪。

秘方三:忌吃大量的油腻食品

油腻的动物性食品,还有猪肉都不应该吃太多。油炸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腹感,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专家推荐考生应多吃鱼、去掉皮的鸡肉、牛奶、鸡蛋等营养而常食用的食物。也可以熬些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可口,又清热祛暑。考生的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摄取,切不可偏食。

秘方四:注意饮水和喝饮料的问题

考生考前不要喝太多的水,每天只要保证1500~2000毫升的摄人量即可,过量饮水,在考场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上厕所的需要,影响心情。不能以喝饮料代替喝水,最好是饮用白开水、矿泉水和纯净水,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一些含糖的饮料在吃饭前最好不要喝,易产生饱腹感。考生考前可以喝一些茶及咖啡,但浓度不能太高。浓茶及浓咖啡都有兴奋的作用,但兴奋刺激过后,是大脑的疲劳和迟钝,会适得其反。在考试期间一定不要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作用会使人尿频,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秘方五:避免坚果类零食

有的考生一看书就想吃些零食,零食可以适当吃些,但要记住:油腻的食物及坚果类食物,如瓜子、花生要少吃,还有甜食及奶油过多的食物要少吃。

秘方六:多吃蔬菜、水果

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缓解厌食及便秘的作用。考生应保证每天吃水果约500克,以应时水果为佳。

菠菜、胡萝卜可增强记忆力,洋葱能改善大脑供血,帮助考生集中精神,这类食物可适当增加一些。

秘方七:厌食者宜用少食多餐法

很多考生在考前压力过大,食欲不振,产生厌食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把每日三餐变成每日四餐、五餐,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增加进餐的次数,采用少食多餐的吃法,也同样可以摄取到考生一天所需的营养量。

(三)焦虑者应试法

高考是能力和心理的双重较量。在考场上,单纯掌握了知识和应试的技巧是不够的,心理素质同样重要。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心理波动,如何处理在考场上的焦虑心理,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抑制法

有许多学生在临考前总是焦虑怯场,怕自己会紧张,因此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答题。对此,考生可用抑制法来避免怯场或走神。从生理学角度讲,当大脑中一组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发出兴奋去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思维活动。同时,它又会发出另一种兴奋,去抑制其他神经元的活动。运用这个原理抑制其他思维的干扰。具体方法是:当考生拿到试卷后,只需冷静地思考试卷上的题目,认真地读题、做题,甚至把试卷上的题目阅读一遍,怯场或走神的心理干扰就自然会被抑制,进而调整大脑进入最佳状态来完成考试。

2.睡眠法

在考场上总有一些学生,前一天晚上由于过度的紧张、焦虑而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欠佳,精神状态不好,或者因为怯场,导致发挥失常。如果出现这种问题,不妨趴在桌上休息1~3分钟,放松思维,什么也不去想,让大脑极度的放松,以达到镇静的效果。这样做有利于中枢神经的协调,还能消除疲劳、紧张,使情绪稳定,思路敏捷,能使机体竞技状态从低谷走向高峰,为考试增加了转折点。

3.翱翔法

有一些考生拿到试卷后,出于种种原因而忧心重重,情绪焦躁不安,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使交感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迷走神经过度抑制。这时,考生可以暂时放下考试,让思路像雄鹰一样,任其在碧空中翱翔,想想考试后自己的计划,想想大自然的清新和秀丽,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让自己的紧张情绪平缓下来,然后及时收回思绪,全心投入考试。这样,有利于神经协调,从而摆脱困境,顺利考试。

4.化简法

这既是应考技巧,也是对心理的一个调配和激发的过程。拿到试卷后,先把简单的、会做的试题消灭掉,再一步一步地解决疑难的问题。因为在完成简单的试题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稳定情绪,活跃思路,迅速提高反应能力,有些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四)避免孩子产生考试焦虑症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倍加呵护、照顾有加,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除了给孩子大量进补外,往往忽略了自己一些无意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时甚至充当了造成孩子患考试焦虑症的主要角色。家长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期望值过高

有时家长们给孩子打气或在闲谈时,喜欢说“我没读过大学,我希望孩子能读大学”、“我孩子不比别人笨,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等。家长的本意是好的,或是无心的,但在孩子听起来,这些期望就像一个重大的包袱,压在自己身上。而脱离现实、脱离考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过高期望值,往往更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最终非但不能实现家长的愿望,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许多不堪设想的后果。

2.注重卷面成绩

有些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卷面成绩,以孩子测验获高分为喜,得低分为忧,每次都会把成绩和第一名或者高考录取分数线做比较。这其实对考生的心理稳定十分不利。有些考生本身的情绪也常常会随着老师的评价、分数的高低、他人的评价而不断波动。考分不理想时不去找失败的原因,或者一味地强调客观因素,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考试分数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家长和学生应正确对待它,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3.忽略休息时间,不能劳逸结合

有些家长过于重视和强调保证考生的学习时间,他们常常只顾着督促孩子啃书本,而忽视了孩子也是需要休息的。劳逸结合才能使大脑得到信息,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功能,而一味苦读则会使大脑因过度疲劳而产生“自我抑制”,反而影响学习效率。况且,在大脑功能处于低谷时仍拼命苦读,收效甚微,得不偿失,长此以往甚至会引起睡眠障碍。

4.过度谦虚

有些家长为了防止给孩子太多压力,在外人面前总是保持谦虚或低调。这看似“谦虚”的态度和做法,常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学习的志气和威风受到打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如果刚好考前的一两次测验成绩不理想,更易使孩子陷入“宿命”的误区,认定自己没有读大学的“命”,并由此对成功失去信心。所以家长应把握自己的态度。

(五)谨防考后不良情绪

当紧张的高考落下帷幕时,尽管分数尚未揭晓,但孩子和家长多少可以松口气了。长期高度紧张后的突然放松有时也会导致心理问题,这很有可能是备考和考试期间的心理问题的反向或后续表现,值得大家注意。

高考之后要有落榜的心理准备,做最坏的准备,防止心理落差过大。参加高考的人都想上大学,事实上总有一部分人不能如愿,所以要给自己打针强心剂。心理压力对不同的人来讲,其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异,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和承受能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事前要有心理准备。

有的同学因考得不理想,或是因本身的期望值过高,产生了抑郁的心情,出现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等现象。这种短暂的心理失衡是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待时间的延续缓解不良情绪,心理状态会渐渐恢复平衡。不过,如果心理压力过于沉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不利于身心健康了,应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一旦高考失利,家长和学生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全面看问题。高考落榜后的学生和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不要相互埋怨,造成彼此心理的伤害。要知道上大学并非成功的唯一途径,可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做今后的打算。

要懂得合理地宣泄情绪,学会积极休息。刚走出考场的考生们还沉浸在一种“应激状态”之中,其身心负荷较重,此刻仅采取蒙头大睡或加倍补充营养的消极休息只是对身体进行了调整,是远远不够的,注重精神调节的积极休息才是良方。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让孩子外出旅行,充分地融人大自然,在绿水青山中增长见识,放松自我。此外,欣赏音乐、阅读优秀图书亦是有效的安神剂。

化心大法第七式——警惕信息膨胀避免信息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