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闲情逸致
28404000000033

第33章 说话的艺术

语言交流是交往过程中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要想获得比较好的沟通效果就必须掌握相应的讲话艺术。一句热情得体的话,可以使人感到温暖;一句尖刻低级的话,则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和矛盾。礼貌友好的谈话艺术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讲究说话艺术应力求做到:少说抱怨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少说讽刺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少说拒绝的话,拒绝形成对立;少说命令的话,命令只是接受;少说批评的话,批评产生阻力。多说宽容的话,宽容乃是智者;多说尊重的话,尊重增加理解;多说关怀的话,关怀获得友谊;多说商量的话,商量才是领导;多说鼓励的话,鼓励发挥力量。

首先,和人交谈要保持和蔼的态度,真诚而又风趣。语调语气要温柔平和,文雅得体。时刻注意您的语言是否柔和悦耳,注意避免使用令人难堪的字眼,避免语调粗野。矫揉造作,弄虚作假,无中生有,是品格不好的一种表现。真诚,首先要超越自我,不卑不亢。言必由衷,言必行,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风趣来自活泼的语言,来自妙言成趣的幽默。人们愿意听风趣的语言,哪里有风趣,哪里就有活跃的交谈。

其次,应该保证语句的流畅。半天吐不出一个字,语无伦次,不能不令人遗憾。有抑扬顿挫之势,又有音乐节奏之美,声声入耳,句句撼心,方为上乘。

最后,与人交谈要注意节奏与分寸,特别对陌生人。打断别人谈话不礼貌,要善于限制、隐藏自我,让他人随意表现。不要轻易否定别人,在众人面前,即使对方真的错了,也不要那样做。

语言是人际交往和交流的基本途径,对于激起双方在认识上的共鸣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态都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语言交流过程中,词不达意或者对语义发生误解是交流的最大障碍,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因而,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准确恰当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社交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善于倾听。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听众倾听他的想法和意见。与善于倾听者就是善于让对方讲话的人交谈,能够感受到一种得到认可的喜悦和共鸣。善于倾听要求用神态表示出自己正在积极地参与交流,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而不做任何评论。随声附和,用目光、表情、态度、语言来表示你的参与,不但会对对话产生"润滑"的作用,而且还会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

其次,需要用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要使交谈变得热烈、融洽,在话题一致、双方都感到趣味盎然的时候,为了引到共同的话题上,就必须避免一言道破而导致再也无话可说的窘境。可以从天气、体育等话题开始交谈,这些话题不会引起对方的戒备心理,容易成为双方交流的突破口。在谈论思想、政治、宗教等话题时则需慎重,因为这些话题易引起对方情绪上的对立。

最后,选择一个广博而丰富的话题可以产生不错的交流效果。如果对方主动来与你交谈,你就应该做出适当的回报,这就需要拥有相应的话题。如果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就会令对方感到有回味,有分量,而使双方的交谈兴趣倍增。

幽默在沟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恰到好处的幽默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这又是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和充分发挥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地制造幽默,可以活跃沟通的气氛,使沟通的效果更趋完美;还可以驱除沟通中的疲劳感,同时,它还可以让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幽默是一种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润滑剂。一句得体的幽默话,能消除一场误会;缺乏幽默的人,常使人感到难以相处,缺乏幽默的家庭则缺少温馨。

友善的幽默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能沟通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填平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是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不可缺少的东西。特别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如果能使用幽默的语言,则听起来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改变到肯定时,幽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即使在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幽默可以使彼此从容地摆脱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

幽默具有自我激励的作用。人们可运用幽默来增强活力,从幽默中汲取力量来应付任何困境,摆脱种种烦恼。一个不懂幽默的人,他就不懂调节情绪的方法,他所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他的情绪也最容易消沉。因此,面对困难重重的人生,我们必须学会和训练自己的幽默感。

善于说话是生存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但说话的才能并非先天就有,而是要靠后天的训练和培养,可以尝试如下的几种训练方式:

(1)介绍式说话训练。将自己了解的介绍给别人知晓,这是人们交往时的方式,介绍最好借助于一些典型书面语的帮助,从中汲取营养,掌握要领,然后联系自己想要说的话,这样的介绍较为规范。

(2)叙述性说话训练。叙述比介绍详细一些,复杂一些,是在介绍基础上的发展,以感性认识和记忆为基础。叙述事件应注意无关紧要的枝节不做累赘的解释,防止把话题拉远;不可过分夸张,防止失去信任;叙述一件事要有头有尾,适可而止。

(3)描写式说话训练。说话要力求形象、生动、风趣,以吸引听者,达到更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表情、手势、语调,又要用词准确、形象,易于上口,适合口头表达。

(4)体会式说话训练。不仅要有叙述,还要有一定的分析,而且在分析的基础上,要是非分明,态度要严肃认真,用语直截了当、朴实无华,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5)报告式说话训练。可从简单一点的形式开始,做到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6)讨论式说话训练。这种展开矛盾、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说话形式,可以促进思维活动,并且迅速从口头表达中反映出来。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谈话前忌吃洋葱、大蒜等有气味的食品。

谈话时若伴以各种面部表情、神态和手势,往往会更直接地交流感情,更好地表达思想,给人印象深刻,从而使谈话的效果更好。但须注意,世界各民族的人体语多种多样,内涵也不尽相同。就点头而言,世界大多数民族的习惯上是表示同意、赞同、肯定,但在希腊和保加利亚等国,则表示否定、不同意。再如伸出大拇指,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表示赞赏、夸奖,有"好"、"真行"、"太棒了"、"顶尖高手"之意,而在澳大利亚,竖起大拇指则是一个粗野的动作,欧美人在公路上若横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日本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印度尼西亚人用大拇指指东西。

参与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说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如果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打招呼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如果发现有第三者要参加谈话时,应以微笑、点头、握手等表示欢迎。如果谈话时有人来找或遇有急事要离开时,应向对方解释清楚并表示歉意。如果谈话是在三人以上之间进行的话,应照顾全局,寻找共同有兴趣的话题来谈。不要只和一两个人交谈,对其他在场的人置之不理,而应不时地和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如果两人谈及他人一概不知的事情时,应稍作解释,以便共同参与谈话。如果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地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在社交场合不要高声辩论,应毫无偏见地、心平气和地开展讨论;不要出言不逊,恶语伤人,而应该言语得体。古人说得好"不能美言则免开尊口";不要当面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语气委婉,各抒己见,尽量说服对方或求同存异,辩论完分手时应相互道歉。

切忌在社交场合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夸夸其谈。谈话要自然,态度要和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