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交友之道
28398100000029

第29章 做一个内心旁观者

著名作家威廉·史泰隆在自述严重抑郁的心境时,曾有过十分生动的描述:“我感觉似乎有另一个自我与我相随——一个幽魂的旁观者,心智清明如常,无动于衷,带着一丝好奇,旁观我的痛苦挣扎。”有些人在自我体察时,的确对激昂或困扰的情绪了然于胸,从自身的体验向旁边迈开一步,仿佛另一个自我在半空中冷静旁观。

“我在愤怒面前不能自已了!”有人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情绪。

在这种场景中有两个我,一个身临其境、怒火中烧的我,一个旁观的我。“旁观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自己,来评判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他与自己之间存在某种距离,是在以一种鸟瞰的方式来打量自己,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潜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实的情绪。

每当你受到刺激需要发泄时,便可试着先强制自己冷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地幻想出一个内心的旁观者,这个人可以是潜在的自我,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人,想象他就在你旁边,他在注视着你的表演,看你如何发泄不满,而他的内心正在嘲笑你,这时你便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不理智,你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

其实做一个内心旁观者,并不只是在有不良情绪时才需要自我分离,可以随时给自己设置这样一个观察自己的影子,来审视自己一段时间内的行为,中国自古有“静坐常思己过”一说,当你静坐思过时,其实就已经使自己做了一个内心旁观者,此时这个旁观者就会用社会赋予他的一个价值尺度来衡量行为的是非。

宽容、上进、乐观这些都是人们心中向往的正面的品格,自私、嫉妒、愤怒都是人们不屑或摈弃的不良情绪,然而大多数时间人们却被这些不良情绪困扰,因为这些不良情绪合乎人们的生理欲望,极易出现,一种想法就可能导致你的心情陷入某种情绪困境,而人每天大脑要有5万个想法产生,随之而来的情绪状况可见一斑,人之复杂乃至于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驾驭,后果可想而知。

而驾驭这些情绪的关键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做一个内心旁观者,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其实很多刺激人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换个角度考虑一下,或站在别人的立场做一下换位思考,坏事也许是一个好事,“祸之福所倚”,好多种情况正是因为我们不善于做内心旁观者,被一时的情绪蒙蔽而导致当局者迷,使好事情变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