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了健康,健康是人生的一大资本。哈佛人是很注重健康的,他们也懂得“心病还需心药医”的道理,他们知道在劳累之余给自己放放假。与此同时,他们能够为自己培养一个业余爱好,并且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一点。
心病还需心药医
人们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一些让人心里难受甚至上火生病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经常不是很累的事情,也不是繁琐困难的事情,而是一些困扰内心的事情。这种困扰内心的事情经常是一些自己不想去做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内心犹豫不定的事情,或者是让自己内心爱恨交织的事情,或者是让人受委屈的事情……总之,这些事情很让心灵受到折磨,这样的事情容易造成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只有把心中的结解开,才能够把心病解决。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70%的人死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心身疾病。今天,危害人们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与心理、环境和与社会相关的心身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也不断警告说,心身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在医学上,心理卫生的概念就是指人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由于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刺激导致生理机能的失调,进而导致生理病变,这便是心身疾病;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刺激导致高级神经活动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便是精神性疾病。心理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统称心理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这样为健康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4个方面都健康,才能说是完全健康。于是,社会对于发生在人群中的心理问题格外关注起来。
有关研究机构对几个大城市的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有20%~30%的大、中、小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另外一项研究表明,98%的城市人渴望增加交流机会。
哈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候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更加重要。
有一位叫张娟莉的患者慕名找梁医生看病。诊断桌前,病人把病历、检查报告单一一摆在桌面上。自述:“半年来没有食欲,几家医院检查后都说是肠胃神经官能症,开的是香砂养胃丸、谷维素之类的药物,可服药后没甚效果。”
梁医生看她一脸倦容,为她进行了详细的常规诊断,查阅了检查报告,和蔼地问道:“你近来有过心情不愉快吗?”“半年前,我母亲突然去世精神受挫,之后便不想吃饭,睡觉也不好,整天没精神,我担心肠胃生了大病,唯恐不可救治。”
“你是因为失去亲人过分悲哀了,需要从根本上消除食欲欠佳的心理因素。”接着,梁医生给她讲了调整心理和饮食习惯的几点注意事项,她的悲哀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对自己吃不下饭、肚子不舒服还是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梁医生继续耐心地和她沟通着,并且讲述了一位类似病人的就诊情况。
碰巧张娟莉与梁医生治愈的那位患者相识。她对梁医生说:“那人我认识,他现在身体很好,就是他介绍我来找您看病的。我连跑几家医院也没遇到有一个医生能像您这样给我看病的。听您这么一讲,我心里亮堂多了,对治病也有信心了。”
没过多久,张娟莉身体就有了明显好转。当她找到梁医生表示感谢时,梁医生告诉她:“医生有了慈悲之心,才能认真地看病。既要会看身体上的病,也要学会解开病人的心结。这样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
哈佛学子认为,不要头痛医头,找出病因才是根本之道。有时候治病不仅仅要针对躯体本身,更要找出致病的根本原因。这样,身体才能够得到完全的康复。张娟莉的例子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生理卫生,更要注意心理卫生。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发作的时候,他总是昏昏沉沉,胡言乱语,好像在做梦一样。
这个毛病让邝子元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的心情越来越压抑。后来,有人向他推荐说:“真空寺有位善于医治心疾的老僧,医术精湛,你不妨请他看看。”
邝子元接受了这个建议,专程到真空寺去求医。
老僧听他说完病状,就分析道:“施主的病起源于烦恼。有了烦恼,便会产生妄想。妄想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生得突然,灭也突然,禅家称之为‘觉心’。古人说过:‘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假如你能把妄念驱除干净,让心里洁净得像虚空一样,烦恼又到哪里去落脚呢?”
邝子元连连点头,觉得老僧说得很有道理。
老僧又继续说道:“你的病根乃是水火不交。得这种病的人,通常都是白天沉迷美色,禅家称之为‘外感之欲’;夜里思念美色,禅家称之为‘内生之欲’。不管是外感之欲还是内生之欲,只要让这两种欲念绸缪染著,就会很快地耗尽人体之精。如果你能与美色一刀两断,肾水自然会逐渐自升,上交于心。此外,还有两种障碍需要克服:一是读书写作太投入,以至于废寝忘食,禅家称之为‘理障’;二是日常事务太繁忙,以至于思绪纷乱,禅家称之为‘事障’。”
听到这里,邝子元忍不住问道:“请教师父,读书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日常事务是我的工作职责。如果这两样算是‘障碍’的话,我怎么去克服呢?”
老僧解释道:“这两样虽然不是人欲,但也会损及性灵,所以也是障碍,必须克服。当然,不是叫你不要读书写作,也不是叫你不管日常事务;而是合理调整,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样心平气和下来,心火不上炎而下交于肾水,肾水复升腾而上交于心火,从而形成一种水火既济之象——你的心疾也就痊愈了。”
邝子元觉得老僧的话确实有一番道理,于是便连声称谢,作揖告辞。
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现在被老僧用话头一点拨,便豁然。回家后,邝子元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
邝子元得的是心病,真空寺老僧自然得用心药来医治他了。他找出了病根,分析了得病的原因,指出了病症的危害,提出了治疗方案。从头至尾,都是佛理与医理的结合,可谓是“三句不离本行”。他的话句句在理,说得病家心服口服,照他的话去做,心疾就痊愈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的愉快、内心的安宁与和谐。在西方发达国家,19世纪50年代以来,精神卫生几乎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运动,人们把看心理医生也当成了一种时尚,心理医生也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追求心理健康将会成为新的时尚。
减轻压力的几种方法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过着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工作强度高,家庭责任重,无疑我们有时会感到压力极大,并且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少不了压力,但如果没有得到控制,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幸运的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放慢生活节奏,并抑制压力的产生。
压力不仅仅来源于令人不快和烦恼的事件。一些积极的事件(如结婚、新入职、怀孕等)也会使我们紧张起来。
压力也不是完全无益。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压力可以使人体准备好快速应对逆境,从而保护自己。当人类所处的环境要求他们对威胁做出快速的身体反应时,这种对抗或逃避反应会使人类得以生存下来。
现代社会的问题在于,即使我们的生命不处于危险状态,我们身体体内的应激反应也会定期被触发。应激激素的慢性刺激会损害人体健康。
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皮疹、脱发、心跳紊乱、背痛及肌痛等症状都可能与压力有关。
对压力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因人而异。刺激你朋友神经的东西可能对你没有丝毫影响,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最重要的不是你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你如何对发生的一切做出反应。
在哈佛,有这样一个奇特的风景: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开始的前一天,在半夜12点整,会有一些本科生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着裸奔两圈,以此来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试。这些学生当众裸奔有以下两个理由:
如果当众裸奔都不怕了,期末考试还用怕吗?
如果身体都不受束缚了,思想还会被束缚吗?
“裸奔”在英文中是“原始的尖叫”(PrimalScreaming),以这种尖叫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尽情放松整个学期下来那已绷得极度紧张的大脑神经。
在美国的名牌大学读书,压力很大,据调查显示,哈佛70%以上的学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摆脱压力、释放压力的方法,裸奔就是一种他们认为较有效果的方法。
哈佛教授也常常告诫学生,生活不是苦难的修行,面对诸多的压力,要懂得管理压力,更要学会放下压力,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态。
那么,除了有点另类的“裸奔”外还有什么实际可行的方法能够帮我们减轻心中的压力呢?
(1)改变对事物的认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非常发人深省: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二女儿晒盐。为两个女儿老太太差不多天天发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叹息:“这大晴的天,伞可不好卖哟!”每逢阴天,老太太又发愁:“这阴天下雨的,盐可怎么晒?”老太太整日愁眉苦脸,终于积虑成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个女儿倒也孝顺,四处求医,幸遇一智者,口授一方曰:“晴天好晒盐,老太太应为二女儿高兴;阴天好卖伞,老太太应为大女儿高兴。这么转念一想,保你没忧愁了。”老太太依计而行,果真变愁为乐,日渐心宽体健起来。
细细品味这个故事,对我们该有很多的启迪。人生快乐与否,在人不在天,在人不在物。天和物是我们自己很难控制的因素,而我们却能控制自己去如何看待生活。因此,遇事我们要把眼光放宽,不仅看到它不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
(2)承认自己能力有限
许多人都要求自己达到十全十美的目标,但这并不实际。有史以来,从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不管他的实际表现如何。那种过高的追求,使一些人总感到自己不够好。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设定渐进的、可能达到的目标,要实事求是地为自己设定一个可能完成的工作量,还要学会拒绝接受自己不可能完成的附加任务。
(3)一吐为快
也许你正为孩子的升学考试而坐立不安,也许你正为职称晋升而担忧,不妨说出你的焦虑。有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会成为一个阻挡压力事件的缓冲器,当你把问题说给他们听之后,压力就被表达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确实出现了心理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请记住,借酒消愁是不可取的,寻找出气筒只会损坏你的人际关系,增加新的压力。
(4)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
如果你找不到人听你倾诉压力事件,你可以试着把你的想法和感觉写下来。一些研究发现,那些把自己烦恼的体验、想法和感觉写下来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压力,这类人中较少出现身心疾病。
此外,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静思、冥想、深呼吸放松等方法,解除你的心理压力。
(5)通过体育锻练来解决您的烦恼
有氧运动对身心大有裨益。它可以使人产生安宁感并减轻应激反应。你并不需要去跑马拉松,每周进行三次持续20分钟的锻练就足够了。如出去散步、游泳、骑车、慢跑、跳舞或者进行其他体育锻练。如果您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练,或者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请在锻练之前先咨询医生。
(6)抽出时间放松自己
每天至少花15分钟来放松自己。有必要的话将休息时间排进日程表或计划表,因为放松心情与任何其他安排一样重要。
缓解肌肉紧张的放松运动很有帮助。方法是吸气并收紧一组肌肉,然后呼气并放松肌肉。接着再对下一组肌肉重复同样的过程。从脚趾开始,慢慢运动到您的脸部。
(7)缓慢地深呼吸
进行平稳缓慢的腹式呼吸可以使您在压力状态下平静下来,从而更加清楚地思考问题。尝试以下短暂的呼吸放松方式:一边吸气一边数到五,屏住呼吸并数到五,然后一边呼气一边数到五。再重复一次。(但是,不要重复太多次或数到五以上,否则会导致过度呼吸。)要有耐心。也许这需要进行一些练习才能做到,尤其吸烟者可能存在困难。
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
现代人由于生活的快节奏而导致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所以经常像车轮一样高速运转——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忙着奔波,忙着谈情,忙着说爱,忙着伤心,忙着伤痛,忙着……大家都在为活着忙碌着,有时甚至连星期日和节假日也是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地忙啊忙。当一个人感到“累”的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比他还“累”。所以有一点不顺心,一点不如意,就会感叹、感慨,心情就会跌落下来,就会满腹牢骚、满腹伤感。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你的心情永远忠实地追随着你。绷紧的弦会断,穿久了不换的鞋也会因疲劳而过早磨损。而一个人的人生却是一条漫漫长路,很多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随时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吧,让心去旅行。
记得有一则《蜗牛散步》的寓言,讲的是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人朝着天喊,天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蜗牛慢慢往前爬。此时,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说得好,“我来到这世上是为见到太阳和高天的蓝辉,我来到这世上是为见到太阳和群山的巍巍,我来到这世上是为见到大海和谷地的多彩……”人生有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绚丽灿烂的风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一去不复返。“体验阳光,体验美丽,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世界实在太有魅力了。
有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每天承担巨大的工作量,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够替他分担一点点。在整日的繁重的工作之余,他每天还得提着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包里装的都是必须由他亲自处理的急件。
紧张劳累的工作,使得这位实业家身心疲惫不堪,他不得不去医院进行诊疗。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处方: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