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哈佛心理课
28397900000020

第20章 哈佛性格心理课——好性格好人生(2)

后羿无奈,满面羞愧地收拾起弓箭,勉强赔笑着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对这一结果,夏王既感失望,又心存疑惑,就问手下:“听说此人箭技通神,发必中的,今天看来,也平常得很,难道是浪得虚名?”

一位大臣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因为没有赌注的压力,心情放松,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箭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得失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后羿不是常人,他在得失面前也难免发挥失常,何况一般人呢?要想避免患得患失的危害,就要努力培养平常心,使自己达到“八风吹不动”的佛家境界,或者达到兵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就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了。韩国围棋天才李昌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无论多么重要的对局,他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好像没有什么事能扰乱他的心神一样,因而被誉为“石佛”。有此定力,难怪他成为世界围棋第一人。

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呢?最好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但这很难做到。有没有比较容易做到的呢?以下四个方法值得一试:

(1)身体调节法

当你感到紧张时,进行深呼吸,直至心情平静下来。人在紧张时,大脑缺氧,指挥失灵,很容易失误,进行深呼吸,可给大脑充氧,有利于保持冷静。还可以用手掐自己的皮肉,疼痛感能分散注意力,可以暂时摆脱担心或渴望的事,有利于恢复平静。

(2)坦陈恐惧法

如果在他人面前感到紧张,不妨主动说出来:“我现在感到很紧张,我怕会说不好。”或者:“我很紧张,做得不好请别见笑。”当你说出自己的紧张时,你会发现,紧张感很快就消失无踪了。

(3)自我鼓劲法

当你担心做不好或说不好时,就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一定能行。”等等。当你这样说时,勇气会渐渐充满全身。

(4)破罐破摔法

先设想最坏结果,然后对它表示轻视。比如电影里经常有人说:“怕什么!大不了一死。”“怕什么!掉了脑袋不过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说这种话的人,并非真的无所畏惧,更不是对生死无所谓,其目的是平息紧张心情。

我们平时一般不会面临生死考验,大不了丢人、赔钱或输球之类。运用此法时,就可以说:“怕什么!大不了让大家笑我,反正不会笑死我。”“怕什么!大不了赔个精光,重新再来。”“怕什么!大不了这次输了,我下次再赢他。”当你对最坏结果表示轻视时,勇气就滋生了。丘吉尔说:“勇气使危险减半。”当一个人滋生出勇气时,最坏的结果通常不会发生。

心胸狭窄的悲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大文豪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热情地歌颂了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周瑜。在历史记载中,周瑜智勇双全,指挥有方,同时胸怀开阔,雅量高致。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却被刻画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生动典型。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资质风流,仪容秀丽”,是统领江东八十一州军马的都督。在赤壁大战中,他巧施离间计、苦肉计、诈降计、火攻计,大破曹兵。但他却对智谋超过他的诸葛亮心存嫉妒,常怀谋害之意。诸葛亮为他草船借箭,借东风,有功无罪。而在面临大决战时,周瑜却派大将分水旱两路,速奔南屏山,并下令:“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幸亏诸葛亮早有防备,赵云按时来接,才幸免此难。随后,周瑜为了夺荆州,灭刘备,杀孔明,三番五次设计,但都被识破,落了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他施“假途灭虢”之计,也未得逞。遭受“三气”之后,他怒气填胸,箭疮迸裂,坠于马下。被救回船后,他看了诸葛亮的来信,又气得昏厥。苏醒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一个活生生的人能被气死吗?祖国医学早就提出“百病皆生于气”,民间也有“气是惹祸的根苗,怒是伤身的毒药”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生气对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会产生危害。因为生气会使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造成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致使体力消耗增加,免疫力下降。因为生气而导致血压升高、胃肠疾患、肝脏不适、精神伤害、心肌梗塞者屡见不鲜。还有资料显示,各种严重疾病中,有70%左右与生气有关,生气也是癌症的诱发因素之一。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心胸狭窄、容易生气造成的恶果呢?

(1)要跳出“我”的狭小圈子

心胸狭窄,患得患失的人,凡事总是以我为中心,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要改掉这个毛病,就必须跳出“我”的小圈子,去掉一些私心,减少一些计较,这样时间久了,心胸就会慢慢开阔起来。例如,有些老年人为自己在退休前未能加上工资、评上职称、分上房子而整天闷闷不乐,感到委屈、压抑、愤怒。其实,一个单位加工资、评职称、分房子,情况相当复杂,有的是受现行政策规定的限制,有的是受名额的限制。如果我们能多从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方面想想,那么个人的一点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2)要学得宽容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他人排忧解难,对他人的过失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体谅,这样我们就能从生活中获得许多安慰和快乐,取得他人的尊敬。相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横眉冷对,怒目相视,不能谦让。那么,我们就会活得很累,自寻许多烦恼。

(3)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和牺牲

生活中的事情不可能都合理,心甘情愿地为某些事做些牺牲,放弃一些要求,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需要的。高尔基说得好:给予永远比索取要好。牺牲一点,放弃一点,并不影响你什么,但却可以换来和平与宁静,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自己的心灵也会因为付出而感到满足和充实。

搬开拖延的绊脚石

拖延的习惯,可以把自己拖垮;拖延的习惯,只能让别人领先;拖延的习惯,是时间管理中的最重要的罪恶。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你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留恋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于是,在犹犹豫豫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是10分钟。

拖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时间记录一下,会惊讶的发现,“拖延”花掉了我们很多时间,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机会。

一个求职者在填写应聘书时,在工作的种类上犹豫起来,于是他回家准备考虑一下再作决定。第二天他又去了这家公司,可是这家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对他说:“对不起下一次再说吧!”就这样,这位求职者在犹豫中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工作机会。

拖延给幻想者留下惆怅,行动给创造者带来幸福。要知道,你等得越久,情况就越糟糕。

一位国王做事喜欢拖延。有一次他收到一封潜伏在敌国的间谍发回来的情报。他没有把情报拆开,而是随手放在了餐桌上,心想:“明天再处理吧!”第二天,在吃早餐的时候他看见了那封紧急情报,仍然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等会再说,于是先让侍臣为他斟上了一杯香醇的美酒。喝完之后,他才慢慢拆开信封。看完信,他立刻跳了起来。原来上面说国王的侍臣中有间谍,他接到毒杀国王的命令。国王想召集侍卫,可是已经太晚了,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下来,他刚才喝的正是那杯毒酒。

只不过把事情拖了一个晚上,国王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他能够立即采取行动的话,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生活中许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由于这种习惯,他们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可能失去更好的改变他们整个生活境况的良机。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情的话,那就马上开始行动,千万不要拖延。我们应该戒掉拖延的习惯,要不断提醒自己“立即行动”,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抓住宝贵的时机,成为你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