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哈佛心理课
28397900000015

第15章 哈佛社交心理课——一分钟,让别人喜欢你(3)

其实上司一点也不瞎,人家心里亮堂着呢。职场升职加薪需要靠自已的努力和才干获得,但职场还有自己的潜规则,说的是做事要多请示上司,功劳、荣耀要与上司一起分享,千万不要埋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从不出事,也不需要上司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甚至还不讨上司喜欢,因为面对他的完美,上司无法进行指导,无法显示才干,而他也就不会和进步或改正之类的词挂钩。这时候,完美就是你的缺点。倒是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又喜欢和上司接近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们给老板预留了发挥的空间,让上司很有成就感,即便日后升了职也会被骄傲地冠名为“我培养出来的”。有时候,满足一下上司的虚荣心也算剑走偏锋的一招。顶头上司对我们的晋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的晋升就容易得多,否则的话,即使你有一身的本领,也毫无用武之地。因此,如果你有晋升的愿望,就要和顶头上司搞好关系。

记得我曾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位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招聘书上写下了自己“不太合群”的弱点。意想不到的是,招聘单位反而录取了他。在招聘单位看来,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个性弱点,恰恰是其诚实守信的表现。真诚地坦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示弱”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古人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诚恳展示自己经验有限等弱点,成功者不回避自己的失败记录,有一技之长的人承认自己在其他领域上的不足等,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处世智慧。至于那些因偶然机遇获得成功的人,则更应宣示自己的幸运。沈从文虽然小说写得很好,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颇有自知之明,上课时开头就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示弱”地一说,反而赢得满堂彩。作为中国当下身价最高的体育明星姚明,我们从没听说过他的乖戾、狂妄等传闻,即使外界对他有一些误会,他也甘心“示弱”,以一贯的从容、自信、优雅来轻松化解,从未见他大动肝火,也不去解释他的所为。正因为他低调处事,与人为善,才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聪明的哈佛人认为强者“示弱”,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弱者,都能有所收获。因为强者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乐意接受。如此,则强者更强。而对于弱者,则能从中获得慰藉、平衡,从而在心平气和中自觉向强者学习,并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其实,适时示弱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获取成功的手段。强者示弱,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留下“谦虚、和蔼、平易近人、心胸宽广”等美名。懂得示弱的人,往往能更有力地存活下来。

因此,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适时示弱。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顺畅。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宽容,就是宽厚能容忍。它是人类一种可贵的胸襟,可以说是一种美丽而富有爱的人格。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孤立存活的。从原始社会到现在要是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接触,估计人类仍然过着野蛮的生活。古人很早就提到过,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更是把后者人和做为最为关键的条件。人和就是团结,团结就需要一个融洽的环境,内部的成员“宽容”可以营造一个能固若金汤的团队。

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还是我们每一个个体而言,宽容都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前提。宽容,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有了宽容、谦让,就有了和平、平安的环境,人类才可以享受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

学会在宽容中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关心他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这也是对于人的一种本身的尊重的表现之一。

汉景帝时,袁盎曾经是诸候国吴国的宰相。他在吴国任职时,手下有一从史跟他的侍女私通。袁盎知道后,不但没有说什么,还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对待这位从史还和以前一样。当从史知道自己的事情已经泄露到袁盎那里后,从史害怕,连夜逃跑了。袁盎得知后,赶紧亲自追回从史,并把侍女送给从史。有人说闲话,袁盎就说:“喜欢美女是人之常情,不必再提。”这番举动让从史感动不已。

后来袁盎被招进朝廷为官。当时正值各分封诸候国飞扬跋扈、不听中央号令的时候。不久吴国和楚国叛乱。朝廷由于实力不够,不得不派遣使者前往说服吴楚停息叛乱,于是袁盎被派往吴国。

出使吴国后,吴王想留下袁盎做将军,袁盎不答应。于是吴王密令一都尉带领500人包围了他的住所,将其软禁了起来,准备第二日杀害他。

半夜里,监守袁盎的校司马把袁盎从床上拉起来,说:“您快逃走吧,吴王要杀你。”

袁盎不相信,问:“你是什么人?”

司马说:“我过去是您的从史。蒙您不记我的罪过,并赐我侍女。”

袁盎推辞道:“我不能走,这岂不连累了你和你的家人。”

司马说:“我已经安排好了,您不用替我担心!”说完,割破帐篷,领着袁盎到了安全的地方。袁盎于是安全地回到朝廷。

哈佛学子亨利·梭罗曾说:“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当你善待别人时,别人也会给你应有的回报。

袁盎因为当初的宽容之举使自己危险时刻逃过一劫。或许这并不是袁盎当初宽容的意图,但是生活中宽恕了他人,换来的却是别人的誓死相报。因而你的宽容之举拓展的也必然是自己的生活之路。正如某位智者所言:你待人的心有多宽,你的路也就会有多宽。

宽容不仅赐福于被宽容的人,也赐福于宽容者本人。其实,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恶交到宽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杰斐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维护他们之间的友谊。可杰斐逊还来不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从此两人不再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讲给了杰斐逊听。听后,他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宽阔的胸怀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亦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宽阔的胸怀意味着理解和通融,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是友谊之桥的凝固剂。宽阔胸怀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

一个富翁有三个儿子,就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富翁决定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谁呢?富翁最后想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他要三个儿子都花一年的时间去观游世界,回来之后看谁做了最高尚的事情,谁就是财产的继承者。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儿子按时回到家中,富翁要三个儿子各自讲一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儿子得意地说:“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可那个人却意外地去世了。最后,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二儿子自信地说:“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随后留给他一笔钱。”三儿子犹豫了一下说:“我,我也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我差点死在他手上。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抬一抬脚就可以很容易地把他踢到悬崖下。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立即就叫醒了他,然后我才继续赶路了。这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富翁听完三个儿子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诚实、见义勇为这都是一个人应该有的品质,但是称不上高尚。有机会报仇最后却放弃了,又反过来帮助了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这样的胸怀才是最宽阔的、最高尚的。因此,我的全部财产都归老三管了。”

宽容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间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用宽阔的胸怀包容他,还是从此与他分手,两不往来,或俟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分手或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倘若这样做的话,怨恨就会越来越深,仇也越积越多。可是这样的话,以冤报冤何时了呢?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用宽阔的胸怀包容对方,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胸襟,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你的人格就会折射出更高尚的光彩。

哈佛教授珍妮·玛蒂尔说:“人们每做一件好事的时候,都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其实,这就是爱心和善举给我们的回报,这种回报正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在我们的生活中,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要想让自己活得更开心,就宽容曾经让你失望的人吧,宽容你的敌人,以退为进,也是一种高明的处世策略。学会宽容,一切矛盾和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变得海阔天空;学会宽容,遇到生活中的旋涡和大浪,也会让你控制得风平浪静。

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道理很简单,宽容也是一种做人的艺术,学会了宽容,相信一定能给你的人格增添一分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