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哈佛心理课
28397900000001

第1章 哈佛幸福心理课——找到你的幸福感(1)

幸福是哈佛人的追求目标,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着。哈佛人懂得以感恩的心善待生活,更懂得以如海般的心胸去包容自己不喜欢的人。他们常常告诉自己:不要为小事而烦恼,每天都心怀希望。

没有感恩,就没有快乐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所拥有的而对世界充满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恩赐。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这样你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哈佛学子认为每天都对身边的人道声谢,不仅会使自己有积极的想法,还会让别人感到快乐。

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而当别人帮助自己时,以真诚的心微笑着表达感谢;当你悲伤时,有人会抽出时间来安慰你等等,这些小小的细节都源于一颗感恩的心。

有一天杰克逊失业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一个程序员,在软件公司干了8年,他一直以为将在这里做到退休,然后拿着优厚的退休金颐养天年。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家公司倒闭了。

杰克逊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他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意识到,重新工作迫在眉睫。作为丈夫和父亲,自己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妻子和孩子们过得更好。

他的生活开始凌乱不堪,每天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没找到工作。除了编程,他一无所长。

终于,他在报上看到一家软件公司要招聘程序员,待遇不错。杰克逊揣着资料,满怀希望地赶到公司。应聘的人数超乎想像,很明显,竞争将会异常激烈。经过简单交谈,公司通知他一个星期后参加笔试。

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笔试中,杰克逊轻松过关,两天后面试。他对自己8年的工作经验无比自信,坚信面试不会有太大的麻烦。然而,考官的问题是关于软件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问题,他竟从未认真思考过。

杰克逊觉得公司对软件业的理解,令他耳目一新,虽然应聘失败,便是他觉得收获不小,有必要给公司写封信,以表感谢之情。于是立即提笔写道:“贵公司花费人力、物力,为我提供了笔试、面试的机会。虽然落聘,但通过应聘使我大长见识,获益匪浅。感谢你们为之付出的劳动,谢谢!”

这是一封与众不同的信,落聘的人没有不满,毫无怨言,竟然还给公司写来感谢信,真是闻所未闻。这封信被层层上递,最后送到总裁的办公室。总裁看了信后,一言不发,把它锁进抽屉。

3个月后,新年来临,杰克逊收到一张精美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尊敬的杰克逊先生,如果您愿意,请和我们共度新年。贺卡是他上次应聘的公司寄来的。原来,公司出现空缺,他们立马就想到了杰克逊。

这家公司是美国微软公司,现在闻名世界。十几年后,凭着出色的业绩,杰克逊一直做到了副总裁。

看完这个故事,让人不禁感悟到心怀感恩,无需高调宣扬,心怀感恩,无需山盟海誓,心怀感恩,无需甜言蜜语;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次举手之劳......都会给人带来温暖,给人带来希望。我们在感恩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自己,感恩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快乐,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1920年,林语堂获得官费到美国哈佛大学做研究生的机会。不料他到美国后,官费却迟迟不至,顿时使他陷入了困境。他遂打电报向国内告急。很快,他收到了2000美金,得以在异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十分感恩的林语堂一回到北平,就去向北大校长蒋梦麟面谢为自己及时汇款一事。

很显然,林语堂是感恩的,危难时刻的那笔钱帮了他的大忙。所以,他一回国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向自己的恩人表达感激之情。

亨利·基辛格出身哈佛大学,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是外交界的“教父”式人物。在中国也是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明星式的人物,中国人对他都相当有好感,不仅是因为他促成了中美的正式外交,或许还有他对中国人的感恩。

1969年3月18日,华盛顿白宫因中苏关系的恶化引起了一段谈话:“尼克松总统问:‘亨利先生,抛开我们的身份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你认为,中国、苏联这两个国家哪个更可爱些?’基辛格认真考虑了一会儿,才笑着说:‘阁下,你明明知道,这两个国家都是我不愿谈论的,如果一定让我讲,我似乎偏向一点中国……我是一个犹太人,创世纪前,我们的国家遭到了毁灭,犹太人无家可归,四处逃亡,而又处处碰壁。一个国家接纳了我们,那就是中国。二次大战中,犹太人又遭劫难,许多国家因畏惧德国人,将犹太人拒于国门之外。又是中国,在上海港接纳了二千多犹太,使他们免遭暴尸大海的厄运……’”

中国人听到这句话一定会对亨利·基辛格充满好感的,这分明包含着对中华民族的感恩之情。毕竟,感恩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人心,有谁会不喜欢他人发自内心深处的赞美与感激呢?另外,基辛格多次访问中国,把一个亲切、绅士的形象留在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

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个人一起去见上帝,问上天堂的路怎么走?上帝见两个人饥饿难忍,先给他们每人一份食物。一个人接过食物,很是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另一个人接过食物,无动于衷,仿佛就该给他似的。之后,上帝只让那个说“谢谢”的人上了天堂,另一个则被拒之门外。

被拒之门外的人很不服气:“我不就是忘了说句‘谢谢’吗?”上帝说:“不是忘了。是没有感恩的心,就说不出谢谢的话;不知感恩的人,就不知道爱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爱。”那人还是不服:“那少说一句‘谢谢’,差别也不能这么大啊?”上帝接着说道:“这没有办法。因为上天堂的路是用感恩的心铺成的,上天堂的门只有用感恩的心才能打开,而下地狱则不用。”

人间需要感恩,连天堂的门也只有“谢谢”才可以打开。善于表达、心怀善意的人是很容易得到幸福的,他们能够顺利地打开天堂之门。然而,那些不知感恩,甚至忘恩负义的人是永远也到不了天堂的,等待他们的是苦海无边的地狱。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如果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如果你心中没有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忧人,那么你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

试着去爱你不喜欢的人

宽容,是对亲人的理解,对爱人的体谅,对朋友的忍让;宽容,是人类的美德,是伟岸的胸怀。

宽容就像寒冷冬天里的阳光,融化别人心田的冰雪。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苍老得很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被生活中的锁事压得身心俱疲。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功利的环境里,但是,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让步,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就如凌空在太高的山顶,会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因为弱小易变,因而情绪波动,随时都在改变对事物的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就是圣贤也会有犯错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宽容并不意味着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

在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利益和朋友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他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清朝时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做大官的亲属张廷玉帮忙。但是,张廷玉没有出面干涉这件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了他的话,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和,反而由你死我活的争执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家如何污秽不堪。有一天她故意将一位朋友请到家中,指着室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宽厚地待人,而是轻易地指责呢?

努力爱你不喜欢的人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宽容。

王芳刚毕业后就在某合资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后没有什么事儿也要跟着日本课长拼命“加班”,无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章弄得一团糟,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全部推给王芳。王芳不是一个会“争”的女孩子,只好忍气吞声等日本课长长出“火眼金睛”。结果一连等了好几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王芳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在那里,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张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她又萌动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新加坡总裁递交了辞呈。总裁先生没有竭力挽留王芳,只是告诉她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曾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老板两大优点,而老板也逐渐喜欢上了他。王芳依旧讨厌她的经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辞呈。她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换一种思维看人生,你会发现,乐趣比烦恼多。”

人性大师卡耐基曾说:“一般说来如果你不喜欢某人,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改变这种特性:寻找别人的优点。你一定会找到一些的。”哈佛学子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帮助朋友,以保持友谊;宽恕敌人,为争取感化。”试着去爱你不喜欢的人吧,用你的真诚与智慧去打动他们吧。

“失金者是小失,失友者是大失,失志者是全失。”生活的阳光因理解而光明;因包容而灿烂。让我们用如海的胸怀,给别人多一点时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

别为锁事烦恼

我们没有必要把一些不愉快的小事总放在心上,不然,心灵只能被它腐蚀,滋长憎恨。因此,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千万别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生气。只有敞开胸怀,用豁达的心包容天下,才能活得更潇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和麻烦,不知你可否注意到,有些人即使在处理一些伤脑筋的问题时也不像别人那样整天愁眉苦脸,而比较乐观呢?这些快乐的人不一定个个是幸运儿,大部分也曾遭受过噩运的打击,而且并不富有,但他们却常怀着一颗满足的心。

一个人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人生际遇,都应保持快乐的心境。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是很多的。俗语说:“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际遇不是个人力量所左右的,唯一能使我们不觉其烦恼的办法,就是使自己“随遇而安”。

在你的生命里,有许多值得你欢乐、欣喜之事,你何必偏偏去想那些使人不愉快的事呢?

不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愤怒,消除怨恨,这样你的心境才会越来越豁达,这样你才会自得其乐。

人一定要清楚,良好的情绪可以使自己精神饱满,生活充满活力。豁达地对待一切,你才能活出潇洒。

南极探险家哈伯德上将发现一种现象:他的伙伴们能够毫不埋怨地面对南极探险中危险而艰苦的工作,但有些人却为一些琐事而整天计较。

在哈伯德上将的伙伴中,有好几个同室的人彼此不讲话,因为他们都怀疑对方把东西乱放,并且占用了自己的地方。其中有一个人吃饭非常讲究,注重空腹进食、细嚼慢咽。这位先生的每口食物,一定要嚼过28次才吞下去。而与他同处一室的另外一个人,一定要在大厅里找到一个别人看不见自己的位置坐着,才能吃得下饭。

“在南极的营地里,”哈伯德上将说,“像这类的小事情,可能把最富有训练经验的人逼疯。”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小事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这种“小事”如果发生在家庭生活中,搞不好也会把人逼疯。

基朴林和妻弟莱斯蒂尔是好朋友。一次,基朴林从莱斯蒂尔手里买了一块土地。根据双方签订的购买协议,莱斯蒂尔可以在那块地上割草。有一天,莱斯蒂尔发现基朴林在那片草地上建了一个花园,他无法再从草地中获得青草。他生起气来,暴跳如雷,基朴林也反唇相讥,两人因此反目成仇。

其实,引起这一变故的原因,只不过是一件很小的事。

如果我们想要保持平安快乐,就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抛开和忘记的小事来烦心。生命如此短促,何必为小事烦恼?

“那是1945年3月的一天,我和我的战友在太平洋海下的潜水艇里执行任务。忽然,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一支日军舰队朝我们开来。几分钟后,6枚深水炸弹在我们潜水艇的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到海底280英尺的地方。尽管如此,疯狂的日军仍不肯罢休,他们不停地投下深水炸弹,整整持续了15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有十几枚炸弹就在离我们几十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倘若再近一点的话,我们的潜艇一定会炸出一个洞来,我们也就永远葬身太平洋了。

“当时,我和所有的战友—样,静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安静。我甚至吓得不知如何呼吸了,脑子里仿佛蹿出一个魔鬼,它不停地对我说:这下死定了,这下死定了……因为关闭了制冷系统,潜水艇内的温度达到摄氏40多度。可是我却害怕得全身发冷,—阵阵冒虚汗。15个小时后,攻击停止了,那艘布雷舰在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