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习惯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28382500000065

第65章 怎样衡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有一半是指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即一个人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有健康的个性,能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一般来说,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和认识能力正常

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保证青少年完成学业的必备心理基础。能客观地反映外界事物,正确地进行判断、推理,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有理想、目标

即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远大的理想,并能为创造出一个符合自己理想和目标的环境而拼搏。

(三)遵纪守法

即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四)情绪稳定

即情绪波动适度,既不要过分高兴,也不能过分悲伤,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乐观,具有朝气。

(五)具有自信

即对自己、对社会发展坚定自信,努力进取。并且善于团结他人,宽以待人,广交朋友,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强

即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不仅能适应各种自然环境,而且能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等社会环境。

(七)自我意识正确

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有独到见解,有鲜明的是非观、善恶观,做到既不目中无人,又不妄自菲薄。

(八)性格、意志品质健全

即在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保持人格的和谐完整。对确定的目标或要干的事,能自觉地、果断地、顽强地去完成,并且,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