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习惯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28382500000033

第33章 青少年有哪些心理特征

(一)青春期是青少年成长的多事之秋

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有人把青春期称为“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应悉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注意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二)对少年进行引导和教育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许多家长都有同样的感受: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就不如上小学时好管,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身心成长问题、习惯问题等等,都是家长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初一阶段无疑是挑战的开始。但是,有些家长觉得初一的孩子挺老实,到了中学后期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很棘手了。所以家长要在初一阶段即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尽早养成好习惯。毕竟初一的孩子属于青春早期,心理发展的水平还比较幼稚,对成人的依赖较多。这一时期的孩子个性还不稳定,面对新教师和新同学,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上进心,是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好时机。

(三)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情感是初中生教育的重要方法

初中生的心理独立愿望增强,自己有主见,不愿听从家长的意见,有话不愿对家长说,愿意写日记,和同学打电话时有说不完的话,顶撞家长等等。有的家长采用对小学生的方法来对待初中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孩子顺从。孩子对此很可能变得更加逆烦,或者胆小退缩,缺少主见和自信心。所以,做家长的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隐私,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相反,你越是把孩子当朋友尊重,孩子越愿意和你说心里话,关系也越好相处。

(四)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变化而易导致情绪不稳定

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心理发展,例如情绪变得很不稳定、个性变得捉摸不定、敏感、自尊心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家长要理解这一时期孩子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要及时与其沟通,为其开导。这一时期家长应细心体察初中生的情绪变化,加以引导。

(五)青春期的青少年面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障碍

中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与小学有很大变化,老师对学习强制管理少了,学习内容更需要抽象思维。一些孩子很不适应这一改变,尽管小学学习很好,由于不能适应变化、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很有可能下降。有的孩子是经过很大的努力才考上重点中学的。上学后,家长觉得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不像以往抓得那么紧了。结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性格也变得自卑、内向,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疾病。所以,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

(六)好的伙伴可以对青少年产生良好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伙伴行为的影响。家长不要禁止孩子交友,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有位家长把孩子送到一个贵族式寄宿学校,孩子周围的同学经常攀比物质条件,结果不但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剧滑坡,还沾染上了许多坏习气。后来家长及时换了学校,孩子的情况才大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