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革命烈士书信
28363700000068

第68章 给妻子的信

玲:

匆匆别后不觉已届两度寒暑,两地遥隔,能不依依?时为秋凉,尤望加衣珍重。别后想必学业进步,身体健康。我在这里身体比前健壮硕大,精神健全,食欲增加,工作更比以前进步见识亦较以前广泛,身心非常愉快。

妮娜在你殷勤爱护之下,必定很幸福地过她的生活,亦必比以前更天真活泼了。她这一幅〔副〕小面孔,我时常都怀念着她,今年她是两岁了,长大一些还是送她到幼稚园,免得你分心,有碍工作和学习。

我们今后更要进一步的锻炼自己,尤其在处事、待人、接物的各方面。我总有这样的感想,我们一天比一天进步,但我们在现在的环境,应该更努力去学习和工作。比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就是锻炼自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苦干和谦虚的精神,我相信你比我做得更好,我时常提及无非就是勉励我们加紧日常生活。的确地我在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和经验,我想在不久,我们可以见面团聚彼此交换一些过去经验和意见,又是何等愉快的事呢。现在你更要安心工作,我回来时必定带给你许多安慰和愉快。

妈妈生活不知到〔道〕怎样?!我怀念着她如同怀念着你们一样,我深怕老人家生活又成问题!你是否仍然每个月给她写信?我相信你一定做了,我记得我从前在上海的时候,百代公司还欠我一些唱片的版税,而今已是四年了,这匹〔笔〕钱积蓄起来亦不少,如果能想办法写信托上海友人去代取,把钱交妈妈维持生活,亦是一个好办法。你可记得这一件事,不然老人家在上海是孤苦无靠的怎样度过这样的生活呢?

或许你明白我为什么许久没有给你写信的原故,现在因有机会可以带信,顺便写了几行,聊解你和妮娜的远念。愿努力、珍重代候好友们的安好不另

黄训

九、一八、一九四一年

【写作背景】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临行前,毛泽东在家里接见了他与妻子钱韵玲。冼星海到莫斯科不久,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使他预定的回国计划不能实现。他曾假道蒙古回国,由于敌人严密的封锁,未能通过边境,不得不返回苏联。在战争残酷的日子里,他与苏联人民一道过着极度困苦的生活。这是他在苏联写给妻子的信。信中与妻子共勉要努力学习,加紧工作,并嘱咐她要照顾好慈母和可爱小女儿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妻女和母亲真挚、深切的爱。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省番禺县人。自幼随母去南洋。1918年回到广东,进岭南大学附中,后进入大学部半工半读。1926年,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音乐理论和小提琴。1927年,到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并加入了田汉领导的"南国社"。1929年,到法国巴黎谋求深造。193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毕业回国,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到武汉,在周恩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持抗战音乐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我要抗战》、《战歌》、《救国军歌》、《保卫武汉》、《在太行山上》等大量唤起民众的歌曲,并亲自教唱。1938年底,应延安鲁迅艺术研究院聘请,任该院艺术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作了《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民族解放交响曲》等著名歌曲,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1940年为完成抗日新闻纪录片《八路军和老百姓》的作曲配音任务赴苏联考察。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时年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