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前沿管理:13位中国商界大师的经营理念
28362000000027

第27章 对抗逆境乃为巨人(2)

史玉柱要去珠海,先要试一下珠海那边的反应,他先把这一两年的经营业绩(往来账和纳税已体现在珠海巨人公司的帐上)通过新闻界公布上,然后再派秘书跟珠海有关方面进行试探性的接触,立即得到的反响。秘书满头大汗地跑进办公室,一边擦着汗,一边说:"珠海那边很欢迎咱们去珠海发展,消息很准确,新任市长梁广大办事有魄力,非常重视高科技,就目前国内而言,就数珠海的政策优惠了。"史玉柱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他很快拜见了珠海市经协办和香洲区领导,接着梁广大市长到巨人现场办公,一揽子确定了很多优惠政策,解决了一系列在深圳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诸如户口调动、港澳长期往返通行证、税收减免等问题,还额外送给他一份特大的礼物:一块在珠海市新城市中心1万平米后来又加到2.9万平米的土地,按当时地价减免50%并且还可以分期分批交纳地价款,可以先使用,以后再补交地价款。这其实跟白给差不多。

聪明的史玉柱将这块土地拿去一评估,公司资产一下子猛增值一个亿,史玉柱很快对此进行注册,1992年9月,一年半前注册资本只有120万元的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立即被更名和升格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史玉柱随意地用他的出生年份1962加上一个亿拼凑成了一个庞大的注册资本数字,高达11962亿(他的手机号码9001962也是这样组成的),注册资本一下子增加了近100倍,并下设8家分公司,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显然是一个集团公司的架构,而且这样一来,就资产规模而言,巨人集团成了仅次于四通的全国第二大民办高科技企业。于是,史玉柱抓住这一契机大造声势,从广告费开支了几万元,给了部分报社或记者几台电脑,轻而易举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持续多年波澜壮阔的宣传运动,加之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视察巨人,各路记者纷纷把镜头瞄准了巨人,人云亦云,一好百好。在这些包装宣传中,史玉柱一夜成了一位年轻的亿万富翁。巨人集团已赫然成了中国电脑业的领头羊。

1992年10月,第二届全国巨人电脑连锁销售订货会在珠海度假村召开,巨人电脑订货会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脑盛会。1992年M-6403汉卡年销售28万套,销售额达到16亿元,实现利润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高达500%。史玉柱很快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亿万富翁。

在生意场上,有时候,让人认为你有钱,跟你实际上有钱是两回事。先让人们认为你有钱跟你实际上有钱是两回事。先让人们认为你有钱,然后再去赚钱,要比大家都认为你没钱而去赚钱要容易得多。史玉柱的聪明在于此,他让人以为自己已经是个亿万富翁了,然后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这一点。

一个成功者需要具备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敢于冒风险。这一点在史玉柱身上体现得很突出。他没有钱,敢去赊电脑,敢做半版广告,这除了思维方式正确之外,还是需要一点魄力的。想到这样去做和敢于做是两码事。此举使史玉柱一炮打响,在他的发迹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史玉柱的这段发迹史还有两个亮点,一是他在赚了一些钱之后,又几乎倾其所有提供路费让各地经销商来珠海开订货会,这是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当时他的所有部下都反对他这样做,但史玉柱对自己看准了的事就不惜一切代价去做,结果他做成了,敢冒风险是以胆识和魄力为前提的。这一步的成功使史玉柱一下子建立起了全国营销网络,为其下一步的飞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一个亮点是他决定移师珠海,事后证明此举的意义更是非同小可,但这要以放弃深圳良好的基础为代价,也是非有一定的胆识和魄力不能为。

一个有才能有野心的人,大都是固执的,尤其当机会来到他面前时,即使平时是他最敬畏的人,只要意见与他相左,他也不会听。

成败皆时势所定

1992年9、10月间,时任副总理的朱基在广东视察了许多企业,到珠海后,在市长梁广大的举荐和陪同下,朱副总理来到了巨人。这是第一位参观巨人的中央领导。

朱基走到已经准备好的题词台前,他只签了一个名,然后用手势表示不题词。

朱基环顾1000多米布置紧凑的开发办公区域,梁广大看出心意,便向朱副总理介绍说,巨人在珠海买了地,要盖一座38层的大楼,朱基感到很惊讶:"他们自己用不完这么多吧,准备搞些房地产?"

梁广大立即接话说:"让他们搞房地产。我们政府准备用一些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高科技企事业搞房地产?要注意发挥优势呀!"

这时机智的史玉柱立即答辩说:"我们搞智能化的大楼。"朱基话中有话,但当时并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事后,《人民日报》等全国新闻媒体对朱基视察巨人作了大量报道,在朱基视察的企业中,媒体对巨人的评价最高。

朱镕基副总理的这次来访,本来带有抑制经济过热的性质,当时巨人的声势造得很大,朱基选择巨人视察,显然是觉得巨人也有这种倾向。但以严谨务实著称的朱基没有想到,他的来访反而一举提升了巨人的级别和作为公众的形象,巨人的地位迅速上升了。原来巨人在珠海办事畅通无阻,现在一下子在全国也大开了方便之门。这里有一件事最能说明这一问题。

早在史玉柱想当"巨人"之前,北京已有电脑界的同行也想到了要做"中国的IBM"和"东方巨人",并捷足先登,注册了以"巨人"命名的电脑公司。巨人出名之后,这家公司起诉巨人侵犯名称权,称他的公司注册在先,按同行业不重复的原则,要求远在珠海的珠海巨人更名并赔偿损失。这一官司打则史玉柱必输,巨额无形资产旁落他人,所以史玉柱一直想庭外解决,与对方交涉了几个月未果。朱基副总理一来,法院对史玉柱的巨人顿生好感,结果在法院的调停下,珠海巨人赔了一些钱,对方撤诉了事,巨人集团得以延续使用这个名称。否则,巨人的历史早就改写了。

在朱副总理参观过巨人之后,凡来珠海的中央领导看企业必看巨人,以示对高科技和年轻大学毕业生的支持。这种参观于4个月后的1993年元月达到高峰,仅1993年元月及先后有当时的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田纪云、国务委员李铁映等参观巨人。

1993年1月5日,时任总理的李鹏从深圳转向珠海考察工作,时任珠海市市长的梁广大向总理提到,有几位年轻大学毕业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珠海办起了一个以计算机软件开发为主的高科技实体,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李鹏总理听后说:"要为科技人员包括出国留学人员,创造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此,一到珠海李鹏总理就提出临时增加一个考察项目,到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去看看。

李鹏总理先后来了"三次半",分别题词"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的希望"、"巨人集团在软件开发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并为巨人大厦题写楼名:"巨人科技大厦"。

史玉柱尝到了同政府打交道的甜头,也舍得下大力气将办公室布置得富丽堂皇,当初巨人只是在华能大厦租了1000平方米的写字楼,后来自己买了办公楼后又专门设计了600平米的展厅和气派非凡的电脑开发中心供参观用的,为了方便参观,二楼过道还专门设计了2米宽的玻璃隔墙通道。

在这幢总部办公楼里,迎来来了江泽民、胡锦涛、李鹏(第三次)、李岚清等中央领导人的参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巨人集团,在题写中文手写电脑时说:"中国人就应该做巨人"。

巨人成了到珠海的中央领导去得最多的地方,巨人公司的展厅里挂满了中央领导人的参观照片。与之相映成趣的是诗一般的巨人语言:"曾经,年轻的巨人在珠海悄然诞生,今天,成熟的巨人在珠海踏响脚步。""年轻是巨人的优势,知识是巨人是资本,实力是巨人的根基,速度是巨人的象征,气魄是巨人的风格。"

1992年起,正好是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领导换界执政期,领导人到特区视察工作比较频繁。在珠海市领导的举荐和陪同下,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基、胡锦涛、李岚清、杨尚昆、田纪云,李铁映、钱正英、谢非、宋德福等先后造访巨人。

史玉柱要把巨人办成一个和IBM一样知名的大公司,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使巨人成了知名公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玉柱不用出门拉关系跑门道做宣传,他只要把公司布置得好看,各方面参观者便纷至沓来,对巨人的免费宣传铺天盖地,史玉柱静受其益。

珠海市委市政府及市领导对史玉柱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

1993年,史玉柱果然获得了珠海市第二界科技重奖的特等奖,奖品依然是汽车、房子和十几万现金。不同的是,上一界奖的是黑色奥迪轿车,这一界奖的是白色奥迪车,梁广大用这种方式传达邓小平的"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后史玉柱又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秀企业家"、"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等。

可以说政府部门的支持,众多领导人的造访和史玉柱借此展开的宣传攻势,极大地提高了巨人的形象和知名度,为巨人赢得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举人在极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软件帝国"始见端倪。史玉柱也成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典范人物和现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识分子的代表。而此时的他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这个清瘦,讷言却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安徽人几乎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了全中国青年的偶像。当时某知名媒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城市的万名青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写出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结果第一名是比尔·盖茨,第二名就是史玉柱。

1994年,史玉柱提出"二次创业"的设想,让计算机、脑黄金、房地产三者上演"三国演义",但由于忽视了企业内部的产权和机制重塑,尤其是投资12亿,兴建70层高的珠海巨人大厦,并于1994年初破土动工。由于这个策略性错误,把史玉柱拖进了一场深重的灭顶之灾。1996年,巨人集团陷入财务危机,巨人大厦被迫停工,生物工程由盛及衰,负债结构中出现恶性债务。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能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为救巨人,史玉柱飘洋过海去美国寻求合作,但以失败告终,银行贷款毫无指望,工资发放日渐困难,史玉柱跌进了失败的深渊。

史玉柱在珠海受到的超常礼遇是十分关键的。在珠海,史玉柱不仅受到了珠海市委政府和领导人不遗余力的支持,并由此进一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既是史玉柱顺势而为的结果,同时也迎合了时势造英雄的需要。史玉柱看中了珠海的重奖效应,主动作出移师珠海的决定,这是史玉柱的借势造势,顺势而为;同时,在改革大潮中的珠海,政府部门也需要树立这么个典型,落在了史玉柱身上从而使他获得了超乎异常的大发展。这虽然也与他主观具备一定的条件有关,也与他的主观努力分不开,但毕竟是时代的产物,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并不是每个有他这种条件、像他一样有主观努力的人都能受到这种礼遇的。但史玉柱显然对时势造英雄这一层意义没有深刻领会,他以为他是正面的典型,这么多领导人都去看他,政府一定不会让他倒下,新闻媒介也不敢乱来。结果大错特错。当他陷入困境时,政府部门纷纷向他表示,这是企业行为,与政府无关,与他划清界线,新闻媒介更是群起而攻。史玉大惑不解。

史玉柱成功地借势造势,但不懂得时势造英雄的真谛,结果又为势所累。这就走入了势的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