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前沿管理:13位中国商界大师的经营理念
28362000000023

第23章 打造天下的恒心与毅力(4)

此前,吉利已经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就设计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家用轿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吉利CEO徐刚指出,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惟一的民营汽车企业,吉利身上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驱使着吉利在学习中提高,在完善中创新。我们要在培育自有品牌的基础上,与国际领先的汽车制造公司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徐刚透露,这次合作仅是第一步,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对内对外的国际性合作。但是在与国际汽车公司进行合作的同时,吉利也不会放弃培育自主品牌的立场。

业内人士分析,以大宇国际和塔金属集团为核心的韩国多家公司以及意大利项目集团与中国吉利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产品开发与技术提升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预示着吉利今后无论是新车型新产品的设计理念的确定、设计路径的选择、设计流程的优化,还是新车型SE分析,冲压模具、夹具和检具的设计开发、焊装线等其它制造工具的研制,以及其他主要零部件的开发研制,乃至为吉利集团培养、训练研发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工人,它已经发出了解决技术瓶颈和提高产品档次的一个信号,标志着吉利已从单纯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模式转型到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拉开了吉利全方位战略合作的帷幕。

2003年3月30日,在香港上市的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宣布,其全资附属公司CenturionIndustries与吉利控股及吉利集团达成正式协议,组建合资企业,定名为"浙江吉利国润汽车有限公司",并将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经济开发区生产经济型轿车。

吉利选择的伙伴----国润,是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原名为南华资讯科技,2002年6月,以贺学初为首的财团(ProperGlory)对其进行财务重组,成为控权股东,并更名为国润。国润的主要业的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则主要从事资讯科技相关业务、物业发展和投资。国润公司CEO贺学初还特意介绍说:"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力前,国润通过财务重组清洗了公司过去的不良资产和债务,现在公司没有负债、担保及诉讼责任。"国润为了与吉利的合作付出了不少。

1984年,李书福靠冰箱配件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而1993年、1994年的创业,则是李书福第一次认识到"规模"这个词的价值。因为就在吉利进入摩托车制造产业后的1994年,他在国内首创了踏板式摩托车。而当吉利摩托年产量达6万辆,高峰期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时,李发现其摩托车的生产成本已经由开始时的每辆9000余元人民币,降至大规模生产时的不足2000元。

在1998年汽车厂的创业中,摩托车时代靠规模降成本的意识对李书福起到了重要作用。"滚雪球"的融资方式也在那时形成,各家带着自有资金加入吉利汽车,最终形成了由14家附属企业组成的吉利汽车产业体系,187家一级经销商,67家4S汽车专卖店、386间零部件供应商和391家售后服务站也相继被滚进了吉利的大"雪球"里。

但在规模化的进程中,对资金和经营模式的需求开始与吉利的现实资本产业结构发生了矛盾。按照吉利的规划,要形成年产近20万辆轿车的规划产能,钱从哪里来?更重要的是,现实的公司结构是不是完全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后半段的竞争态势?从家庭企业,到引入徐刚、柏杨等职业经理人的换血式改革,在李书福看来,还都不彻底。

李书福说:"万事开头难。我希望全世界有兴趣的投资者都能成为吉利的股东,在资本市场融资并不是吉利最主要的目标,吉利现在也并不很缺钱。去年我们大刀阔斧地充实了吉利的管理层,我们进一步的目标,也是更重要的目标,是把吉利的经营管理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与国润的合作让吉利朝这一目标迈开了第一步,吉利也期待着与国润进一步的合作。"李书福这番话既是说给媒体的,也是说给合资伙伴听的,意思是我对管理结构的改革比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

按照协议,合资企业吉利国润的注册资本首期为108亿元人民币,首期总投资额2亿元人民币,国润占合营企业468%股份,首期投入5055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以认缴股本,浙江吉利汽车占合营企业532%股份,首期以其宁波一条单班年产5万辆轿车的汽车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全部设备作价约149亿元人民币投入,其中5745万元人民币认缴注册资本,超出部分作为股东贷款。

专家分析,吉利这步棋从方向看还是走对了,他选择了目前公认最保险的融资方式,即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换取不足的流动资金,同时改革公司和管理层结构,引入经营理念。不过也有专家分析,由于新投资的企业收益要分出将近一半给合资伙伴,因此吉利必须尽快上新产品,形成更多的增长点,以期减少人们对其利润减少的担忧。

协议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合营企业将按较低廉之价格向浙江吉利汽车租用其现有厂房,并使用其注册商标及知识产权,在有需要时亦可按固定代理费用使用吉利之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合营企业将生产及销售吉利之成熟产品:吉利·美日及吉利·优利欧二款经济型轿车。"吉利的主要家当和市场好销的产品转到了吉利国润,但成本不高,因为厂房不是重建而是租用;也不用大费的周折地折腾经销商,因为是付费借用网络。这种快速而省钱的方法在初期可以减少阵痛。

合营企业所租用的厂房原为吉利集团汽车产业的宁波生产基地,于2000年开始试生产,2002年生产轿车17552辆,2003年全年计划产销轿车40000辆至50000辆,合营公司之短期目标是在2005年将产能提升至双班年产15万辆,按现时两款轿车的平均售价计算,预期届时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合营企业还承诺,会寻求研发及生产新型号轿车的机会。吉利集团CEO徐刚则表示:

"与国润合资的宁波车厂,今年计划产销美日、优利欧二款轿车共4万~5万辆。"

在吉利国润面前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杰士达美鹿怎么办?这家由李书福的兄弟李书通在浦东开办的企业会不会影响合资公司呢?吉利方面称,"吉利将会向合资企业作出不竞争承诺,即吉利集团其他的汽车产业不会生产与合资企业相同品牌及轴距的汽车。"也就是说,美鹿不会和合资公司接过来的美日和优利欧竞争,自然也不会和未来的新车竞争。不仅如此,杰士达上海厂将来也有被吉利国润接收的可能,因为国润与吉利的协议还订明:"国润有权要求在二年内将合营企业吉利国润的投资总额由现时的2亿扩大到15亿人民币,吉利也已承诺,若国润要求,吉利愿将其整个汽车产业,包括上海基地、临海基地、路桥基地、发动机厂、变速箱厂、销售公司、汽车研究院等,逐步注入合资公司。"

似乎为了证明吉利与国润合资,在改革管理结构上的决心,吉利在与国润签署合资意向后,国润又于3月6日委任了两位中国汽车业界的重量级人物加入助阵:原一汽集团总工程师徐兴尧被委任为国润执行董事兼副主席;前一汽金杯副总经理刘鸿源则被任命为国润副总裁。据一汽高层透露,徐兴尧是1999年退休的,而刘鸿源很可能是直接到国润去的,这件事一汽知道的人还不多;4月3日,国润又宣布委任另一位在国际汽车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德国宝马汽车公司驻中国前首席代表董显铨博士加入国润董事局出任执行董事。这些人的加盟实际上表明,以国润力量为代表的新吉利时代已经到来,而吉利品牌的资本运作和国际化经营也要鸣锣开道了。

吉利集团内部一位管理人士表示,目前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吉利集团确定的中长期规划----实施骏马、猎豹和雄狮三大工程。其中骏马工程为到2005年要实现产销轿车30万辆,销售收入180亿元,利润10亿元;猎豹工程为到2010年实现产销汽车100万辆,销售收入400亿元,利润25亿元;雄狮工程为到2015年实现产销汽车200万辆,销售收入800亿元,利润40亿元,并力争使吉利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