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奥斯维辛之后
2833700000048

第48章 《闲逛美国》序

这是一本以鉴赏收藏家的眼光、记者的文笔写成的美国游记。

从前我只知道书稿执笔者周倜是北大出身的资深记者,直到我迁居潘家园旧货市场对门而不曾涉足其间近四年之后,才知道周倜早已成为明清青花瓷鉴赏收藏家了。

说他以鉴赏收藏家的眼光观察美国,不光说他能在美国古董市场上“捡漏儿”,更是因为他和他的合作者、夫人吕丹云一起,在纵横美国东南西北几万里的行程中,面对目迷五色、七彩缤纷的多元文化和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现象,远观近看,摩挲端详,究其根柢,辨其源流,比较短长,品评高下,确有心得体会,这才笔之于书,用文字锁定,“收藏”起来,同时“收藏”于相机的照片,只是小小参照罢了。

说他以记者的文笔写美国,要在用事实说话。这在从事职务写作的,尤其是规规矩矩的“笔杆子”,未必容易做到,因为要忠于所谓新闻导向,每每不免对事实加以剪裁(不过剪裁有巧拙而已)。周倜从来不是一举手一投足每句话每个字都中规中矩的人,这里又是纯粹的个人写作,所以多采独立的视角,在这个那个问题上,说得高些是“一家之言”,说得低些是“聊备一说”,不可绳之以一时一地的宣传口径,更不必与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相对照也。

我,在喜读《闲逛美国》部分书稿时,也不是以听有关国际形势或某国国情分析的严重心情,而是如与老友闲坐聊天,倾听他说壮游见闻的自由心态,他的有些具体看法我也未必赞同,因为我于背景了解不多,自不能遽下判断,但我相信他说的都是亲见亲闻,所思所想,这才是最可贵的。

至于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如同我们的老大中国一样,原是看不完、说不尽的,尽管两位作者在美国游历了三四趟,但那活动范围仍不过是广大幅员上的点点线线,从中得到的感触和认知,从中提炼的思想观点会有一定的局限;但重要的是见从己出,不是先有成见,这就多多少少能为我们读者提供一些新鲜的,属于作者个人的发现。

这样做的作者多了,我们就可以从众多有关的书籍中,看到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美国。

作者说他对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度,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我看大抵做到了,还可以加上疑处说疑;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有些事一下尚且说不清楚,何况是别人的国家。在所谓“坏处说坏”的时候,作者也能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发表议论,而不像有些情绪化的文字,沿袭长期以来曾有的武断的文风,攻其一点,上纲上线,据说是针对着“妖魔化中国”,而去把这个那个对象国也“妖魔化”一番。这样的“反帝”情怀,似乎也不难理解;但如果把他们之所作为,跟19世纪下半叶为了救国,为寻真理、求进步而努力向外国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比一比,看看先贤们那时向西方以至东方(如日本)学习中写的游记、日记和纪实与议论文章,自然便看出目的不同,一切都会不同了。一百年后的人未必就处处胜过一百年前的人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关于美国的书也出版了不少,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林达写的近距离看美国的三本书。据说叶永烈新近出了一本面对一般读者的美国游记,现在周倜夫妇的这本书,可以说同样是写给一般读者看的,而有关专业人士应该也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希望有更多帮助我们“睁眼看世界”的,有可读性又有可信度的好书出版。

200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