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考状元经验谈
28330500000009

第9章 人生能有几次搏

姓名:苏培成

毕业学校: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中学

高考分数:661分

所在院系:清华建筑管理系

和许多同学一样,高考是我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高考前的我从未离开过家乡,见识比较浅,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高考后的我第一次远离家乡,依照梦的方向踏进了神圣庄严的清华园。曾经的那一瞬间,颇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豪气。现在,坐在清华大学的老图书馆里,手捧一本《圣经》慢慢咀嚼,不甚悠哉;然而当初在高三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曾经迷茫过,焦急过,甚至张皇失措过。我很了解高三的辛酸与苦痛,所谓"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现在回首高三生活,真的觉得它是我一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日子。经历了高三,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我学会了怎样将理想变为现实,我学会了怎样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起来。

(一)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同样的,良好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你将学习看作痛苦的事,不认真投入,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有好成绩吗?相反,我们应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主业,热爱、重视学习;要明白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进步。这样摒弃杂念,全身心投入,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学习成为良性循环,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学习习惯方面,我认为首先应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埋头死学只能生产读书机器,勤于思考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人。就拿数学来说吧,一定要善于总结。做完题后一定要有反思的过程,提高学习的目的性、监控性。其次,学习要有一定计划性,要明确自己每一阶段、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不要追求一蹴而就定得过高,但也不应太低而使时间不能最有效利用。

(二)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真正是千古名言。用在高考身上也是一样。你先得了解自己,优点缺点,强项弱项,再要了解高考,用这个标准往身上一套,你就知道哪儿该加固检修。

每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偏好,能力所长,各科水平高低不齐是很正常的。但高考分要五科相加,不允许任何一科有明显的缺陷。对于文科,英语和数学是很重要的,分值易拉开差异,在这两科上多下点功夫是值得的。当然,其余的科目也不能放松,特别是当你有一两门弱项时,更要下功夫补上来。对一门具体学科也是如此,比如英语,你可能发音很准,但阅读太慢;可能语法很熟,作文不好。你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在平时,学习中,要特地留出一段时间,专攻此项,经过一段专门训练,可以收到较明显的效果。但要注意不能让这种训练干扰你正常的学习计划,当然在计划时,就应考虑到这一点,预留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来。

刚才说到高考的标准,要知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高考虽然年年不同,但仍有规律可循,每年题型,考察范围,评分标准变化不大,出题思路也是一脉相承,这要求你尽量熟悉高考的模式,要研究高考题,捉摸知识渊源,考察目的,出题思路,关键题眼,答案设置。

另外,不仅要了解试卷,出卷人,还要了解判卷人。判卷时间紧张,不可能彻底研究答卷,只能看个大概,因此你的答案要尽量提纲契领,简洁、明确,采用总分的逻辑结构。判卷常常按点给分,因此答题要尽量完整全面,归纳成点。特别是数学题也按点给分,因此程序一定要完整,即使写出公式也能得分。

(三)三鼓不衰

准备高考是件漫长又枯燥的事,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很重要的事,不仅要做到一鼓作气,更要做到再而不衰,三而不竭,完成所有枯燥或不枯燥的任务。

达到此目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一旦有了兴趣,不需催促你也能完成任务,你会以更强的观察力去探究别人常常忽略的角落,你会不厌其烦地探求一个问题的多种变化,你所涉及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你的实际应战能力就越强。

兴趣并非绝对的东西,一个人可能喜爱历史课对史学的精彩分析,便对大量史实的收集归纳记忆感到不厌其烦。但另一方面,没有兴趣也不是绝对的事,你可能厌恶数学,但你会发现变化万千的解题技巧很有艺术。你应尽量捕捉这种兴奋点,使之扩大化,以此为中心,带动其他非兴奋点。以历史为例,你可以多看讨论文章,做分析题,在实际的应用中,熟悉史料,搜集史料。

兴趣很容易被枯燥的劳作冲淡,你应尽量保护它。你应该有意识地注意这点,小心翼翼地维护它,不断调节以刺激它。

我向来做事毛燥,俗话说"五分钟热情",为了保持兴趣,我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针,常常背一课单词看几页历史,做几道语文习题,再算几道数学题,给自己一种新鲜感。

一旦感到厌倦,就调节一下,运动运动,听听音乐,看一篇短小说或散文,放松一下,让自己不要绷得太紧。即使学习时,也可以采取不同姿势,不同方法调节调节。

参考书也可以有助于带动积极性。书中有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这本身就颇具新鲜感。但我不愿把参考书当第二本教科书用,只是有时拿起一翻,选上感兴趣的文章一口气读下去,常有如饮甘露之感,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深化了对学科的理解。参考书本就是辅助读物,你应有选择地利用它。

(四)挑战高三

高三的学习非常紧张,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另一件重要的事:锻炼。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8+1>9",指的就是如果每天认真学习8个小时,然后锻炼或放松一个小时,得到的效果要胜于9个小时高负荷的学习。

大脑也是会累的,经过了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应该让你宝贵的大脑休息休息,因此学习要劳逸结合,尤其在高三,这一点更为重要。我当时每天都走路去学校,课间累的话,就趴在课桌上小睡一会儿。每天下午我都出去走一走,放松放松心情。当时,我每周周末都要痛痛快快地打一场篮球,锻炼后,既放松了精神,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失眠是我高三学习的最大敌人。这一点我想在中学生中应该很普遍。我在高中几年备受它的摧残。平时我睡的就不好,而在我的两年高考中,每次考前都睡不着。刚睡下,我就开始紧张,告诉自己一定要快点睡着,提醒自己明天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结果越想脑子越活跃,原本有点睡意的大脑渐渐兴奋起来。经过长时间的折磨,我也就慢慢习惯了,不再去想能否睡着,这样反而容易入睡了。

其实,我们都是年轻人,一两天睡不好,对第二天的学习影响也并不是很大,如果有的话,也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负担。如果你上床却还不累的话,不妨看看书,等觉得有点疲倦了,立刻关灯。

如果实在难以入睡,那就闭着眼睛休息。睡在床上,不要去想今天我做了什么,明天还要干什么(尤其不要睡在床上想数学题),让你的大脑自然放松。总之,失眠就是精神过度集中或紧张造成的,大家平时要注意锻炼,学会放松。

(五)走过高考

既期盼又恐惧的高考终于来到了,对于十年砺剑、志在一搏的学子,想想即将走进影响自己一生命运的考场,其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是可想而知的。这很正常,没有必要畏惧;事实上,适度的紧张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可以转化为谨慎和细心,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记得考语文的时候,我几乎是战战兢兢挺过来的,就连写作文的时候手还有些抖,作文的词语更是一个一个地想出来的,完全没有平时写作时的挥洒自如。这种感受对我来说还是头一次,很是担心。但事实上,我语文考的成绩比平时任何一次考试都要好。

现在回想当时的状态,我认为正是紧张让我对题目审得格外仔细,写作文的时候虽然不是洋洋洒洒,但语言的准确、层次的清晰也胜过了平时。当然,如果考试过于紧张以至于心慌意乱精力无法集中,那就会从坏的方面影响成绩了。

这个时候调整心态就格外重要了。记得刚刚走进考场的时候,一向被认为心态很好的我竟也感到心怦怦直跳。这时,我竭力让自己想两个问题:第一,凭我的实力,只要正常发挥,就一定能够考上理想中的学校。一直以来,我不是都在期待这样一个凭实力取得成功的机会吗?那么,它来了!第二,即便是发挥不好,也应该有一所大学可上。

高考前我真的是非常想上清华,但我并没有将自己定在非清华不上的位置,我想得更多的是考上一所大学来完成我的高等教育。当时我想,只要有实力,在其他大学同样能有作为。这样一想,信心足了,压力轻了,心情平静了许多。这一点,我尤其感激我的父母,他们在默默地关怀我的同时,在这方面几乎没有给我压力。

他们告诉我,只要我努力了上什么学校他们都可以接受。考试的当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我的考桌上不知是谁刻下了"自信自强"4个字,在我考试遇到困难时,这几个字给了我对考试成功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回首高考,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成功并不很难,只要你拥有扎实的基础,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并具备良好的心态,那么心目中的圣殿之门就会在高考的铃声中向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