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考状元经验谈
28330500000019

第19章 我在北大等你

姓名:白薇

毕业学校: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一中

高考分数:656分

所在院系:北大历史系

2005年夏末秋初,几乎就是在跨入北大西门的一瞬间,我的身体便融化在燕园的神韵之中。燕园的美貌与气质打乱了我的呼吸,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挪动着我的双腿,贪婪地走过燕园的每一寸土地。小桥流水,钟亭岛阁,雕梁画栋,飞檐走扇,集皇家园林之典雅与江南水乡的妩媚于一身的燕园让我几疑梦中。草坪上潇洒地拨着琴弦,银杏树下静静地品读诗篇,北大人脸上那难以掩饰的幸福告诉我:北大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还在孩提时代,北大在我心里就是一份难舍的梦想。从小生长在南方的我甚至无缘得见燕园的一草一木,但是那种向往却从小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从懵懂无知的天真孩童,直到庄重地写下北京大学作为我的第一志愿那刻,这种执著一如既往。

考上北大无疑是别人眼中的荣耀,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看到那荣耀背后的艰辛。没有一种成功不经汗水的浇灌就能轻松得来。回忆我曾走过的路途,鲜花掌声固然有过,更多的却是夹杂着汗水与泪水的荆棘之路。

我深知还有许许多多的同学也和我一样,热爱北大,向往北大,更相信你们终究会有圆梦的一天,所以就以我个人的经历,向你们提供一点建议,希望所有人的燕园梦都能最终成真。

(一)树立自信

自信是重中之重,是支撑你站起来的"骨架"。没有自信,你就像软体动物,永远只能在别人脚下爬行!因此,你要勇敢地站起来做"直立行走"的人。告诉自己,我生下来并不比别人差。因此,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一定会超过所有人。这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事实。每个人都是在同样的教室上课,都是同一个老师在教,为什么有人考第一,有人考倒数?并非考倒数的人就比别人笨,而是不自信,不努力。

但是,我并不是要你自大。自信和自大的界线其实很模糊,有时它们是一样的。它们本质的区别在于:自信的人在成功时会担心有一天会失败,会有危机感,在失败时知道找寻方法扭转局面;自大的人在成功时会忘乎所以,在失败时只会自我安慰。

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激励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成功时,进一步激励自己"我真行",同时记住,我不能不行;失败时,总结问题,告诉自己"我不是不行,是因为某某原因"。现在站起来,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我能行",是不是有了自信的感觉?

(二)学习方法

如果说勤是学海之舟,那么学习方法便是这舟上的帆,它可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到达学习的彼岸。介绍各种学习方法的书不少,各有可取之处,但应认清,方法不是固定的。它因人因目标而不同。

一个人学习方法的确定,有赖于其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时间安排以及个人的学习能力等。就学习方法而言,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抓牢基础。必须抓住课本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知识点的本质,真正从根本上理解与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够用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第二是注意培养能力。学习不能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应通过练习以及对习题解答的分析,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有一个"度",例如,对于某个知识点,应很好地掌握一种能力、方法,过多则等于浪费时间,过少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在学习他人或总结经验时,必须注意这个"度"。第三,注意学科间的渗透,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不但可以加深对各科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把自己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整体,有助于提高能力。所以,理工科学生应学好文史,借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文史科学生应学好理工,借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会对我们的学习大有益处。

下面从每一学科来讲。

我最喜欢的科目一直是数学。小学时参加奥赛取得的成绩,是我以后成绩不断攀升的基石。在这个科目上,我在中考、高考取得的都是最高分。说来似乎是灵性,竟像下棋一样,看到一个棋局,几种可能性便浮现在脑海里,于是开始破解对手的迷阵,拿出可行的方案。

数学题常常也是有规律可琢磨的,如辅助线的作法、未知数的引入形式等。老师及一些参考书常做出关于某一知识点的总结,如中位线、角平分线的引入、复数方程的解法、坐标系的建立,等等。牢牢把握这些基本思路,在遇到具体练习时,快速分析已知条件的特点,与可能问题存在的联系,对号入座,依可能性代入,多数情形下都是可以解决的。

数学当然会有综合知识的跨越加巧妙思维的应用,这既是在基础知识牢固基础上综合层次的考察,也是天资的奖励,人的潜质是惊人的,只要得到适当的挖掘和激发,我相信你完全有机会做得非常出色。我高三时的同桌就时常观察我的学习方法,又非常勤奋,等到期末总考时,成绩的进步相当可观。所以只要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与习惯,数学并不可怕。

我想语文很重要的就是积累和坚持,比如每天记忆三两个成语或读一篇美文,但很可惜很多人都做不到。如果老师采取一点强制措施,另一方面个人处处留心发掘语文,是应该可以在高三的紧张生活中尽可能地提高人文素养的。

那些成语病句等基础知识,跟着老师以一本教材为主认真学习,等学习完了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了。至于诗词文言和阅读,我主要把近几届高考原题做了一遍,尤其是说明文阅读,我做了之后简直是茅塞顿开。最后是作文,自己的作文最好让老师看看,聆听老师的建议。

我2005年的高考作文被评为了一类文,之所以这么幸运,主要因为高考前几天我练了作文让老师过目,她告诉我如果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会更好,我印象极为深刻,就把这一经验发挥到高考中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用是永远的法门。"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却很难,兴趣和毅力,是你走下去的两条拐杖。另外,相比较其他科目而言,做题对英语的提高比较大,但做题时要注意对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单选题要有熟练的语感和扎实的语法基础;完形填空要注重整体把握;阅读一定要带着问题读;改错题要分类去想去做;而作文最好先打一遍草稿。还要提一点,英语语法书要当工具书来查,而不要去读,因为语法书本身很枯燥,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读,硬啃很困难,而且忘得快。

英语是成为高端人才的基本要件,是步入国际社会的基本工具,上了大学后我越来越感到它的极端重要性,在大学,除了自己的专业课,花最多时间的就是英语,这一点,学弟学妹务须注意。

(三)迎战高考

高考第一天语文考试我基本正常发挥,如果以后的考试我也能像第一天一样顺风顺水的话,圆梦北大就是板上钉钉的事。那时的我对第二天的数学考试信心十足:因为我是本校高三级文科数学最好的学生,何况高考数学一般来说难度比平时考试还要低,你说我会没有信心吗?

也许老天最喜欢和信心爆棚的人开玩笑吧,我第二天就把最有把握的数学考砸了,而且砸得极其彻底--错了两道选择,应用题没有看懂因此没做,还有两道大题只答了一半。只要是高中的学生都明白,这样的卷面分数不会高于130分。

而对于一个第一志愿是北大的人,这场考试就足够判个"秋后问斩"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考上北大只能说等奇迹了。所以那天我走出考场的时候,轻轻对自己说了一句:你完了,你完蛋了。

我当然没有等到奇迹出现,因为奇迹从来都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虽然我那时极度绝望心灰意冷,但是马上明白自己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自暴自弃,反正完蛋了,随便考完算了;第二,坚持到底,反正完蛋了,死马权当活马医。

很明显,尽管考上北大没戏了,但是高考还没有结束,认真考还是随便考都是要考下去的。那我何不好好考呢?悲观点儿想,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乐观点儿想,高考还没完呢,谁知道最后鹿死谁手?

当然,想和做是两回事。下定决心坚持考下去是一回事,但是在后面的考试中完全不受前面的挫折影响又是另一回事。对自己缺乏必胜信念的人,哀兵心态也许能破釜沉舟;对自己信心百倍的人,骄兵心态可能会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考试中最可怕的不是过于自负或者过于自卑,而是瞻前顾后想赢怕输。

所以,尽管我时不时会不由自主想起可能接到令人难堪的分数和结局,但是我考任何一门之前都抱定主意:第一,要心无旁骛,眼前的考卷就是我要面对的一切,考好这一门是我惟一的任务;第二,即便再遇上意外,也万万不要分心去想考试之外的事--反正都已经有数学垫底了,死猪不怕开水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照考不误!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心中已把自己置之死地,能不能"后生"是一回事,坚持到底做到问心无愧是另一回事!

剩下的三门考试,我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去考的。结果怎么样?说实话到了考完都没什么感觉,只知道没有失误而已。7月底出来的分数告诉我:英语和综合科都很正常;而最后考的历史我居然是全省第二名--也就凭这连我都惊讶的超常发挥,我完成了高考这场战役的大逆转,满天阴霾散去,通往北大的荆棘小径成了阳光大道。

总之,在高考中遇到意外是很正常的,只要处理得当,老天开的玩笑就只是玩笑而已,不会是什么大灾大难。不管你是抱着什么心态去参加高考的,自信也好自卑也罢,都要明白参加了这场考试就不能轻言退出,即然如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下去,认认真真考完。

考过的科目就是泼出去的水永远收不回,如果失误了不管怎么懊悔也没用;但是还没考的科目却是未开拓的处女地,莫问收获先去耕耘了才有可能丰收。坚持到底未必都能像我那么好运,但是自暴自弃随意为之只会带给你肯定不妙的结局,信不信由你。

但愿我的这些经验之谈能给即将参加高考的你一点启发和帮助,祝好运!

(四)与北大零距离

在这个夏天的末尾,我携带着青春的脉搏,走进了梦想的燕园,这是一个永镌于心的日子,以一场庄严的宣誓开始,我走进画中,去欣赏鸟鸣重唱,日升日落,去聆听柳叶垂落的桥下流水。

我看到了未名湖的清盈,感受到了博雅塔底的灵气,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我能触到,我能摸到。台上授课的老师是享誉中外的学者教授,高尚的师德学风,"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精湛的学术研究,无一不点燃我思想的闪光点,激起我追寻的热情。

查找资料的地方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551万余册的藏书,各式各样的中外学刊,大量的信息资源,无一不满足我们吸取知识的渴望,达成我们拓展事业的愿望。三角地的繁忙是百团大战的"战果",自习室的宁静是无数学子研究学术的圣地……

与北大零距离,陪着我的努力耕耘和执著追求,当我骄傲地走入这校园,生命的纸张上已然涂抹上了最浓重却无悔的一笔,湖光塔影已经刷新了我的生命。

在这里,人生里程又有新的起点,追寻,不断追寻,自己新的梦想,自己新的征程。未名水波,博雅塔影,在这"一塔湖图"里,我们尽情地演绎我们的青春与热情,我们尽情奋斗我们的未来与前程。

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等待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佩上北京大学的校徽。为了我们彼此都有过的梦想,为了我们的人生与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相约未名湖畔,相约北大。

湖光潋滟的魅力是如此简单。

塔影婆娑的魅力是如此简单。

松柏叠翠的魅力是如此简单。

魅力的北大在等你,我们在等你,在未名湖畔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