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大愿说禅(中册)
28327400000002

第2章 经营管理中的佛法(2)

所以不分别不是没有判断力,而是不执著于自己的想法。不是这个世界使我们痛苦,也不是某种现象必然使我痛苦,而是我对所发生的现象,我对它的这种看法有局限性,所以才使我痛苦。总之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认识使我们痛苦。造成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我们所遭遇的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局限性,所以才使我们痛苦。

所以其实经营管理的第一步,或者说提高思维模式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审视我们的想法。佛陀有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我们都知道,但事实上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首先要审视我们的想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解决困难就是要审视我们的想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是遇到任何事我们都要问:"那是真的吗?"

比如说你觉得某一个下属,他不配合你的工作,或者是对抗等等,你要先问一下你那个想法,你那个观念是真的吗?即觉照,自己向内觉照;第二步更进一步你能够肯定那百分之百是真的吗?第三步就应该是,你现在有了这个想法,你会怎么反应;第四步是如果你没有这个想法的话,你以前对他是怎么样的。

这样我们就能够少用记忆力,多用觉照和欣赏,很多的障碍就能排除,很多的误解也能消除。也正如《圆觉经》上所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诸幻灭尽,觉心不动。"什么是诸幻灭尽?灭尽不是空掉这个世界,而是空掉我们错误的想法,我们一直去审视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执著心就能够消除,而这个想法的局限性就能够消除,所以其实修心或者提升的方法只是练习不被自己的念头困住,不是要压抑自己的念头,不是要消除自己的念头,那都是不可能的,而只是练习不被自己的念头所局限。

第二个方面要层层观照。

东汉时期的安世高是安息国(大概是现在的伊朗这个地方)的王子,他来到中国翻译佛经,就曾讲过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会幻术的人,就是一个会变魔术、变戏法的人,他经过一个村庄,中午的时候他很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休息的时候,从箩筐里面就跳出一个女子来,这个女子一个人在那里轻歌曼舞,但觉得一个人很无聊,她又从自己耳朵里面幻变出一个男子来,两个人就玩得很开心。那个主人突然之间打鼾的声音停止了,马上要醒了,所以那个男子就消失进入到这个女子的耳朵中去,这个女子又消失进入到这个箩筐里,就是变魔术的那个道具里面去。

其实这个寓言所指的是我们只要层层观照,消除我们对于世界的种种错误的执著或者想法,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有想法,而是指我们对我们的想法不可以执著,我们要审视它。正如我们每一天都要洗脸,要清净我们的身体一样,同样的,我们每一天也要觉照自己的心,消除我们心灵上的那些所知障,以及自己想法的那种执著,消除我们记忆里面种种的喋喋不休,这样就能够"诸幻灭尽,觉心不动。"

但是我们总是活在一个以幻生幻的世界里面,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很正确的,总是执著于自己的想法,甚至于说,为了证明自己对,而失去了心灵的自由。我一直认为我的想法很对,并找很多理由来支持它,当然你会越来越认为自己很对,你的心就越来越被绑得很紧了,于是你就很烦恼、很痛苦了,事实上你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有大格局、有大成就了,为什么?因为你把自己绑死了。

所以《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指我们不要执著于一切念头,如果我们的心执著于过去,我们就会有后悔。老是追忆,觉得以前我某某事情做错了,睡到凌晨两点钟醒来不断地打自己的脑袋,觉得我当时实在是太笨了,当时没有想清楚,如果这个事情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那么做,很后悔,那我的心在过去;如果你执著于未来,你就会有恐惧;如果你执著于现在,你就会有担忧,患得患失。所以要消除一切执著,能够少用记忆力,多用欣赏和鼓励。

第三个方面就应该是改变态度。正如我刚刚所说的这个喜无量心,任何时候都用一种欢喜的心来面对它。我们的思想观念要提升,比方说我们学习儒家的文化,学习道家的文化,学习佛家的文化,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但是你不要执著它,因为好的思想观念是金子,但是这个金子如果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怎么样,也会让我们眼睛瞎掉。同样的,你对它执著,你也就被它绑住了,被它捆住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活的智慧,也就是它背后的思维方式。我也讲一个小故事。是一位法师讲到他的两次经历,因为我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会有局限性,我就从我所熟悉的情况来说。

那位法师说他遇到两位不同的出租司机。他先前遇上一位出租司机,总是不停地抱怨,觉得经济又不景气,物价又飞,小孩子学费又很高,老婆又生病,反正是很多抱怨,很多怨气,然后又塞车,堵在那个地方喋喋不休地一直抱怨。这位法师安慰他,说:"你这个人还是很勤快的,你看你把这个车擦得又很干净,车也宽敞,坐起来很舒服。"这个司机马上就一句话顶回去,说:"舒服?你试一下,你一天坐上十四个小时,就坐在这个车上,你看舒不舒服啊?"

还有一次他也坐另外一个出租车到暨南大学去,那个司机工作的态度就不同了,也是遇上塞车,但是他很乐观,很开心,他就一直说:"其实虽然塞车,但是我只要调整好我的态度也会觉得很开心。为什么呢?其实我很热爱我的工作,我做出租车司机就好像是每一天有不同的人都出钱请我去玩一样,好像你现在请我去暨南大学,你看我能够顺道进暨南大学去玩,也去看一看,你还能够付费,所以我觉得很开心。"法师觉得这个司机很不错,想留下他的电话号码,说将来有事情要用车的话再找他,正在说的时候,他的电话就响了,也就是一个很熟的客户要求这个司机去载他。

就是说,如果我们改变态度,我们当下就能得到快乐,并且不单单是得到快乐,而且我们也能够增加很多的机会,为什么?因为我们得到人的认同,我们能够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人,所以无形之中其实我们已经增加了很多的机会。

这是指我们要有思维模式的提升。

行为模式的提升是修正思维模式的方法

接下来应该更重要的是要实践,行为模式的提升。我们看"修行"两个字,修,其实就是提升或者说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如果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看待,无论你学得多么高妙,只要你执著它,它都是死的,它都只能够说是一种知识;而智慧是活的。

我们看看,五祖弘忍禅师为什么没有把祖师的衣钵传给神秀禅师呢?神秀禅师已经跟随师父几十年了,而且学了那么多知识,出家以前就是饱学之士,对儒家文化非常熟悉,出家学佛法也学了很多经论,为什么?因为他只是运用记忆和解读,他学到的只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慧能大师虽然不识字,但是他已经开发了内在的生命的智慧,活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在思维模式上来提升。

1、人生开心快乐的五个原则

有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儿女都过世了,先生也早已过世了,所以大家就决定把她送到敬老院去,她眼睛也看不清了,去的时候还没有进去房子,护士就跟她介绍说,你的房子是怎么布置的等等。

随后就问她说:"你喜欢吗?你快乐吗?"

老太太说:"我很喜欢,我很快乐。"

有人就问她:"你都还没有去房子,你都还没有看过,你怎么会觉得快乐呢?"

老太太就说:"其实快乐或者不快乐是看你怎么设定,而不是取决于我这个床怎么摆,我这个房子怎么布置,我只要设定我快乐,事实上在一切环境之中我都会快乐。"

她还说:"其实人生开心快乐的五个原则,第一个是心中不存憎恨;第二个是脑中不存忧虑;第三个就是生活简单;第四个是多点给予;第五个是少点期盼。"

我们现在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是来自于我们的贪求心,来自于我们的贪欲心。我们因为没有自信,因为没有开发内在的生命的智慧,没有开发活的智慧,所以我们自己没有自信,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建立在外在的成就上。

打个比方,大家都是中大毕业的,十年以后同学聚会的时候谈什么呢?无非就是谈,某某又是处长了,谁谁谁是副厅级了,谁有多少亿身家了,谁又怎么样了,都是比这些,比外在的东西,很少去谈论心性上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这样就能够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互相攀比,互相攀比的结果其实就给自己增加压力。

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发达,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享受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差;知识越来越丰富,慧根越来越浅;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安逸,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

我们都知道富士康(代工企业),不停地有员工跳楼,原因是什么?其实是他们心理承受的能力很差。所以虽然看起来,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但是其实很多人心理状态越来越差,甚至于说越来越疯狂。最近的新闻说,有一团香港人到菲律宾去旅游,给一个前警察打死掉了,人好像疯狂掉了一样,修养其实是越来越差的,越来越脆弱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生活的重压,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承受能力已经趋到一个极限,所以很可怜。

佛陀曾经说过一个小故事,叫做《蛇的尾巴》,它所表示的是现代人的弹性生命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自由。它是指什么呢?是指一条蛇因为很贪,想多吃一点东西,眼前东西都吃完了,它吃什么呢?吃自己的尾巴,把尾巴放到蛇的口里面去,会形成一个圆圈对不对?形成这个圆圈以后它因为贪心,一直吞一直吞,这个圆圈就越来越小,对吗?最后就形成一个点,消失掉了,死掉了。

那其实是指什么?指我们如果是把生命价值建立在外在的东西上,又跟人去比,那么你一定不开心,一定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任何时候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一直要看上面的,那你当然是怎么样?一直是不满足,不满足你就一直给自己加负担,好像柳宗元的寓言《蝜蝂传》一样,你一直不停地加压力,不停地加负担,加责任给自己。

所以就像蛇吞尾巴,它越吞这个圈就越小了,同样的我们人呢?越来越加负担,加负担以后就占用了你的时间、占用了你的空间、占用了你的精神,你的生命越来越没有弹性,你越来越没有自由了,可以给你支配的时间、空间、精力都越来越少了,人生当然越来越烦恼,越来越痛苦了。

2、世间大部分的人是盲、忙、茫

有位佛教的大德说:"这个世间大部分的人,其实一辈子,死了以后如果要给他做一个墓志铭的话就三个字——盲、忙、茫。"

第一个盲是盲目的盲,少年时候,教育还没有接受,所以是盲目,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中年时候是忙忙碌碌的忙;晚年时候退休了,不晓得死了会到哪里去,退了休也没什么事情做,又没有信仰,茫茫然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一辈子无非就是这三个字。就好像吞尾巴的蛇一样,越来越失去了弹性的生命,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是不是,这个蛇把自己尾巴吐出来就好了,尾巴一吐出来,它马上就自由了,它想游到哪里就可以游到哪里去。

同样的,我们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生活简单是快乐的第三条法则,我们只要放下对这个世间的贪瞋痴,当下我的烦恼就消除了,当下我的心灵就自由了。其实修行佛法主要是超越局限性,获得自由。心灵的自由就是佛教所说的空。我们都知道《心经》上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其实简单说就是物质法,空是精神法。空就是指心灵的自由,不是什么都没有那种空,而是指心灵的自由。

这个色法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所组成的,我对这四大种都不执著,这就是所谓的四大皆空。有些人误解,佛法流传久远了,有些人自以为是,也不理解,就说:"佛教说四大皆空就是酒色财气四大皆空。"哪里是这样?而是指我们对这个身体不执著,我们的烦恼痛苦从哪里来?从对这个身体的执著来,我执著这个身体就是我,有了我必然就有你、有他,有众生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起了,所以分别就起了,对立就产生了,矛盾就产生了,烦恼就起了。其实地水火风四大种组成的这个躯壳并不是我,我不执著于它,当然我的心就得到自由了。

苏轼有一句诗我们都耳熟能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的,我们是因为不认识这五蕴身心的真面目,所以心灵不能自由。

五蕴是什么?即色、受、想、行、识。

色法我刚刚讲到就是这个躯壳,这个躯壳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组成的,我不执著于它,不执著于它我的心就自由了。

受、想、行、识,这都是精神法,我对我的想法不执著(我前面一直讲到不要执著于自己的想法,要审视自己的想法),我的心也就得到自由了,以此来成就心灵的自由就是证悟空性,所以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种心灵自由的状态。心灵自由以后又怎么样?就能够超越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是什么?生老病死。你看那些禅师开悟以后,"生死不能拘,六尘不能染。"这就是得到了心灵的自由,生死自在。所以我们这样来学习提升思维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实践,修是修正、提升我们的思维模式;行就是指实践。你有再好的理论都好,如果你不去马上实践,也是空头理论,所以要马上来实践,佛教就称之为精进度,精进力,以马上行动和实践来消除内心的恐惧。

3、行为模式背后的精髓

行为模式的提升在佛教主要是指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些名相并不重要,但是我们要知道它背后的精髓。

正见、正思维就是指我们要有好的思维方式,要有智慧力,要不执著。作为经营管理来说,我们就会要达到一种求利和求善的平衡,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不会只是去追求利润,当然这是基础,他为了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够承担引领全社会发展的责任,能够成为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的推动力,所以说是和谐的。而且在这个求利和求善的背后是价值取向,在更高的层面上来说,它是统一的。

因此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如果你只是盯着眼前,执著于眼前,那你的格局永远不会大,如果你能够着眼于全局,能够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这种活的智慧才能够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求名当求万世名,谋利当谋天下利。"这是行为模式里面的我说正见、正思维,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就不会执著于赢取利益或者利润,而能够有更高的、更超越的方式来看待。

当然我们知道,求利是富,求善是贵。企业的发展一定会经过三个阶段,就是富、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