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28313500000008

第8章 交际心理学(2)

一位作家写了一部书反响很不错,出于妒忌,另一位作家走到她面前,不怀好意地说:“你这本书写得不错,不过不知道是谁为你代笔的呢?”而女作家则对她说:“很高兴你能夸奖我这本书。不知是谁念给你听的呢?”

对方嘲讽她不会写作,而她则回敬对方不识字,既在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用一个玩笑化解了尴尬。

这就仿佛在拥挤的车厢里,别人不经意地踩你一下或碰你一下是常有的事,在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时,有些小矛盾和小碰撞都是在所难免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发脾气,而是要用智慧去解决,这样事情才能有个最好的结果。

沉默的力量

甘地说:“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

吉辛说:“人世愈来愈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

生活中,有许多人以为只有高声叫卖学问见识才是进取之道,他们对沉默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有内涵的人绝不会像暴发户一样轻易炫耀自己的聪明,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宁可一言不发。结果,他们在沉默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任命一个御用裁缝,他的名字叫拉涅罗曼奇内利。当人们知道教皇身上做工考究的长袍都出自他的手时,对他充满敬意。

其实,拉涅罗曼奇内利不光手艺高超,为人也谦恭严谨,颇受教皇和红衣主教们的青睐。与新被任命的红衣主教们相比,他与教皇更熟。他常被召到教皇的私人寓所为其量体裁衣,而耶稣圣像所穿的黑袍也是出自他的巧手。

不过,曼奇内利并没有因为认识众多的宗教名人而扬扬自得,他的言行相当谨慎,他从不透露任何有关教皇和红衣主教的事情。教皇一件白色长袍的价钱以及制作细节,从他嘴里根本套不出来。他守口如瓶,绝不把听来的主教们的议论透露给外界,正是慎言使他赢得了教皇和主教们的信赖。

他唯一的谈话就是自己多年来在裁剪上的心得,他认为自己能够发现客人体形上的不足,并想办法为他们弥补。比如,为一个略微驼背的人设计长袍,衣服的后襟就要稍长,前襟稍短,这样可令穿衣人看起来更挺拔。有人就此判断那个穿衣人是教皇本人,但曼奇内利拒绝证实。

俗话说,祸从口出,就在你夸夸其谈之际,已经为那个一直在暗中与你较劲的人准备了一些把柄,为那个听了你某句话不舒服的人进行报复埋下了伏笔。所以古人说:沉默是金。很多时候不说话就是最聪明的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形:有人倚仗某些势力,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说话咄咄逼人;有人因为某些问题不合心意,便喋喋不休;有的人性格粗鲁,说话不分青红皂白。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沉默,以静制动,这样就能使这些人感觉自讨没趣、知难而退。

1.用沉默对付喋喋不休者

转移话题的缄默能使人乐而忘求:对要回答的问题保持缄默,而选准时机谈大家的热门话题并引人入胜,使对方无法插入自己的话题,且从谈话中悟出道理,检讨自己。

义无反顾的缄默能使人就范:某领导有一次交代属下办一件较困难的任务,当然,他能胜任。交代之后,对方讲起了“价钱”。于是该领导义无反顾地保持缄默,连哼也不哼。“困难如何大……”“条件如何差……”“时间如何紧……”说着说着他就不说了。最后说了一句:“好,我一定完成。”

沉默是金,有时沉默不语能够出奇制胜,如果滔滔不绝,反而有理说不清。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学的人,他通过自学,取得了律师营业执照。他在法庭诉讼中的能言善辩、机智灵活,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誉。有一次,他竟一言不发而击败了原告律师,在诉讼中获胜。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滔滔不绝,把一两个简单的论据反反复复地讲了两个小时,法官和听众都显得十分不耐烦,一片议论声。有的人竟打起了瞌睡。最后,原告律师终于说完了,林肯作为被告律师登上讲台,但他却一言不发。台下一片肃静,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过了一会儿,林肯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口水,再把水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脱外衣又喝水。如此循环了五六次,法官和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得哈哈大笑,而林肯却始终未发一言,在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最终被“笑”输了。

2.用沉默对付性情粗鲁的人

性情粗鲁者说话不管不顾,横冲直撞,对付这种人是无法正面交涉的。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尽管你的尊严、人格以及感情受到伤害,但只要你一出手,便会陷入难以应付的场面。面对突如其来的羞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避免发火动怒。如果你不是沉着应对,而是失去理智,那就会给挑衅者提供机会,让其占据优势,结果使自己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尽管羞辱人的言语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无聊的,但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羞辱而气愤得像他一样失去理智。应付他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镇定,这样你才能稳操胜券。

曾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位客人恣意谩骂他达几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人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和善地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越暴躁,他就显得越和善。

那个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渐渐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他是准备好了来这儿与洛克菲勒决斗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也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葛力内在一次会议中对一项决议投了反对票。这个政党的领袖来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进行指责,说他简直是本党的叛徒,企图破坏该政党组织。

葛力内正在写稿,见他进来后仍没抬头,好像不知道他就在自己的身旁一样。来客见葛力内如此冷淡,更是火上浇油,越发显得生气,于是对葛力内辱骂起来。可是,葛力内就是不予理睬,依旧默默地写着他的东西。

来客无可奈何,绕着葛力内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绝地重说了一遍。虽然来客几番重复这套盛气凌人的指责,但葛力内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来客词穷怒息,准备离去,葛力内才慢慢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轻轻地一笑,丢过去一个得意的眼色,说:“干吗那么着急走啊?回来尽情地发泄吧!”

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想让别人闭上嘴巴,与其用言语压倒对方,倒不如保持沉默。

与人交往时要注重声音与神态

人际交往就如同盖房子一样,也要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你的沟通就畅通无阻了。那这个地基是什么呢?它就是你的声音、你的神态。

声音是什么?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体现在话语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等方面。

神态是什么?神态就是神情态度,是指面部表情呈现出来的状态。

声音能够传达出你的内心,而神态则能够表明你待人处事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两者都很重要,哪一方面做不到位,都会影响交际的全局。

1.运用声音,表达内心

你喜欢某人,可能是他的声音好听;你讨厌某人,可能是他的声音让你无法接受。

我相信,这样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似乎从小开始,我们就因为喜欢某些人的声音,而与他们交往;对于那些不愿听到他们声音的人,我们就避而远之。

声音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其实,人们相互交往时,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仪表之外,便是声音了。有人说,在决定第一印象的要素中,仪表与声音各占一半。因为只有开口说话,才能决定他人对你的真正印象。

所以,一个人的声音好不好听,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在同样的场合,当一些人讲话时,我们会注意倾听,因为他们的声音厚重、诚恳而热情。另一些人讲话时,我们可能会心不在焉,甚至有种想逃离的冲动,只因为他们的声音扁平单调,或者自以为是,华而不实。

声音还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媒介,有时候,我们往往能够凭借一个人的声音辨别出他的情绪、态度甚至性格。打电话时尤其如此。虽然没有面对面,看不清对方的面部表情,但是我们却能够从对方的声音中,判断出对方的情绪、态度甚至性格。

比如说,与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朋友电话聊天,她的声音有点哽咽,并夹杂着哭声,我们就能判断出她可能想家了或者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与网友第一次电话聊天,他语速有点快,语调高昂,时不时还发出愉快的笑声,那我们就能判断出这个人属于活泼开朗型的性格;从商场买来的产品出了问题,打电话投诉,对方接起电话就破口大骂,那我们肯定会觉得这个人的态度很恶劣。

由此可见,声音就像一面镜子,传递出许多潜在的信息。你发出的声音,一方面可以让别人了解你,诸如你的情绪、态度和性格,另一方面也能够直接影响你的沟通效果,你的声音好听,别人愿意与你交往,反之,则避之。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融入群体中,吸引更多的人与你交谈,你就要善于发挥声音的作用,用声音表现自我。要注意的是,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并非所有的人天生就具备一副美妙的嗓音,但还是有很多先天嗓音不够美妙的人能够吸引人。原因何在?就是他们懂得包装声音。也就是说,他们在后天的声音训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并完善了先天的不足。相信经过后天的包装,你也能够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

概括地说,声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包装:

音量。与人交谈时,太大的声音会让人反感,以为你在装腔作势;音量太小又会使人听不清楚,让人误以为你怯弱。一般来讲,要根据听者的远近,适当控制自己的音量,最好控制在对方听得见的限度内。

声调。习惯于保持同一个声调,时间长了,就会使听的人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达不到讲话的目的。这样再精彩的内容也不会引人注意,更不利于与人交往。用不同的声调来说,往往就传达出不同的心境。一般说来,句末出现升调,往往表明对方正在提问。因此,如果你想向别人请教问题,就不要让自己说话的语气单调平淡,那样会使对方误解而得不到回答。

语速。急缓适度的语速能吸引住听者的注意力,使人易于吸收信息。如果语速过快,他们就会无暇吸收说话的内容;如果过慢,声音听起来就非常阴郁、悲哀,令人生厌;如果说话吞吞吐吐,犹豫不决,听者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十分担忧、坐立不安。自然的呼吸空间能使人吸收所说的内容。建设性地使用停顿能给人以片刻的时光进行思考,并在聆听下一则信息之前部分消化前一则信息。

2.最神奇的神态就是——微笑

微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微笑着接受批评,显示你承认错误但不诚惶诚恐;微笑着接受美誉,说明你充满喜悦但不骄傲自满;遇见领导,给一个微笑,表达了你的尊敬但无意讨好;微笑面对困难,用笑脸迎接一个个悲惨的厄运,说明你经得住考验和磨炼,你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是需要微笑的。想想看,我们到商场购物时,是否希望售货员能够微笑服务;到新的公司上班,是否希望看到新同事和善的笑脸;向上级汇报,是否希望看到主管满意的微笑;下班回到家里时,是否希望看到亲人温馨的笑容。

真诚的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试想,当你遇到一位陌生人正对着你笑时,你是否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你跟他接近;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张“苦瓜脸”、“驴脸”,你还会有好心情吗?你是不是只会对这种人敬而远之。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尼尔博士,对于微笑说出了这样的感想:

“面带微笑的人,比起紧绷着脸孔的人,在经营、贩卖以及教育方面,更容易获得效果。”

常常是这样,我们很难抗拒微笑的魅力。当推销员微笑着向我们推销某种产品时,尽管我们不需要,但最后我们还是会买下来;结束购物,听到售货员微笑着说:“欢迎下次光临”,于是在下一次购物时,我们往往会先想到这家商店。

与此相反,假如我们面对的是紧绷的脸孔,那又会有何感想?

一位公司经理,在工作时总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他时常紧闭着嘴唇,咬紧牙关,结果常常把工作氛围搞得很严肃,员工大多离他远远的,遇到作汇报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生怕出现错误。

为什么这位公司经理不讨员工喜欢呢?原因很简单,他不会微笑。他紧闭的嘴唇,咬紧的牙关都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烦着呢!别靠近我!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同他接近。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它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误会。当你和你的朋友吵了一架之后,你们就此再没有联系,忽然有一天你们在街上遇见,她一见面就冲着你微笑,看着她给你送过来的真诚而友善的微笑,你还会对她像刚吵完架似的嫉恶如仇吗?

它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调节庄严的氛围。在严肃的报告会上,长时间比较枯燥的课堂上,主持人适当地开个小玩笑可以打破紧张沉闷的气氛,重新调动听者的注意力;它可以化解客人的拘谨。当客人来访时,如果我们笑脸相迎,会使客人感到自由、轻松愉快。

微笑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项特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没有利用好这项特权,因而错失了很多与人成功沟通的良机。那么,怎样才能让脸上时常挂着微笑呢?下面的这个小练习,或许能给你帮助:

(1)舒适地坐着,放松身体,当你觉得你的每一块肌肉都变得沉重下垂,一种确实松弛下来的舒服之感洋溢全身时,试着微笑。

(2)给自己微笑的时间,回想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引发微笑,并且欣赏自己的微笑。

(3)让微笑首先在你的眼睛里闪现,然后流溢到嘴角,最终当微笑照亮了你的整个脸庞时,再说点什么。

(4)在你拒绝他人时,边摇头边婉转地微笑,以不得罪对方,让其口服心悦。

(5)在你示意道歉时,请真诚地微笑,伴着笑容的“对不起”,更能博得对方的谅解。

(6)每天清早洗漱时,面对镜子训练自己的微笑,有许多专业的推销员将之视为每天的例行工作。

如果你每天多练习几次,你很快就会发现,微笑成了你生活中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你不必再精心制作、刻意追求。

管理好自己的第一印象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某人时,心中总会对他有个印象。这个所说的印象实际上就是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心理学上把它称为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