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呼鹰楼遐思录
28310000000010

第10章 行吟(10)

忽闻弦管悠扬,琴音袅袅,有着古装女子,斜倚绿绮楼上,梨涡浅靥,噙笑招呼。上得楼去,既煮香茗奉上。乃点曲调筝,慢拨弦索,微喷箫管,轻啭莺喉,低唱粤讴,歌虽乏绕梁,但亦成雅音。有一青衿叟,以微书示客,多书佛经或长卷诗文,及《红楼梦》,已至八十余回矣。笔墨平平,其定力如此,亦难能可贵。

登楼四望,目虽不可骋,而一览东莞十里莺花胜选也。虹霓高耸于琼楼玉宇之端,东江之流驰眼而去,远山烟树,舸舰迷津……居廉曾有诗云:“亭馆绿天深,楼起绿天外”,似不可寻也,却是“楼台旧时路,亭馆现代城”一片新貌。

绿绮楼者以藏唐“绿绮台琴”而名之,明皇得之为御琴,清兵人,南海邝露乃抱琴殉节,后为明遗臣叶龙文藏于可园云云。可园旧时多为墨客聚所,诗人屈大均,画家居廉多有题咏。故可园乃为传统,辄举办画展,招徕文人,余与起龙亦尝联展,起龙擅山水,师承黎老;而余写鹰、鹤,未必得法,今闻可园包容,赴东莞赴展。为表谢意,丁丑菊月特记之。

(第34章)闹市的清幽一隅

东江一乡,三江之汇,古塔镇流,远浦归帆,山光水色,野树烟村,稻田蔗亩,桑基鱼塘,乃旧东莞风貌也。今日的东莞俨然是个大都会,莞城宏构纵横,祟宇群矗,玻璃墙幕在阳光中闪烁,不锈钢金属结构更是眩眼锃亮,好豪华的气派。

可以想象这要在从前,老牛拉着车,残烟落日中消耗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农人荷锄归耕,稚子在牛背上吹若笛子;渔人则一篙夕阳,扁舟一叶,在榕荫渡口随意一横。石板凳上,一壶浊酒,悠闲地磨着嘴皮,多少笑谈——

然而今日,是一番新景象:九衢经纬,施行中逵,高路飞架,轨躅八达;船漕车转,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一道高架桥,车龙横飞,隆隆之声,喧嚣尘合,打破了千百年田园式的沉梦。哪里再可寻得旧日水乡的陈迹?这里已经是罗肆巨千,商贾骈坒,贸易胪列的都市了。

就在此繁华喧嚣中,唯可园一古,风采依然,青砖结构,素垩粉墙;亭阁翼然,楼榭高低,起伏有势,檐牙飞甍,高瓴勾云,玲珑相望,掩映溢目,令人怡神惬意。可园之建可溯于清,与江南庭园相比,轩、堂、斋、室间,影诡映谲,辗转迷宫,流连多窍。

由可堂而上邀山阁,境界为开,登楼眺望,昔日出没烟树,沙鸟风帆尽皆消失。天高地迥的感觉也由“石屎森林”替代,四层楼的“邀山阁”于十数层的崇宇间,只如井蛙观天。虽然目不及骋,但也一览东莞十里繁华胜选,广告虹霓耸于千万广厦之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时代在突飞猛进,抱残守缺,寻梦于旧日绮窗,也只能作绿肥红瘦的嗟叹。清末岭南画家居廉曾作客于此,题有诗句云:“亭馆绿天深,楼起绿天外。”而眼前之景实为“楼台旧时路,亭馆现代城”。东莞虽建成都市,却留下这座“丁香滴适”的可园不至于湮没于十里奢华中,也可一窥其文化品位全豹。

广州方言“丁香滴适”,丁香花,够小巧;娇滴,娇小。可园的确够“丁香滴适”,其面积仅2204平方米,而层楼叠阁,复室回环,廊连房通,凡140余门,举步登槛,清风自出,凉气罩人,竹木幽邃,清荫摇曳,高台深池,馆宇幽雅,池中莲叶田田,掩映莲花,有游鱼唼喋,倏忽来去。荫间有藏蝉轻嘶,花影鸟声;闲庭信步,可寻兰若,乐而忘忧,此非墙外繁闹嚣尘可及。

可园并不着意开凿,却有可湖。江南庭园必有水,而可园之水是“十万买邻”借来之水,将原是邻村池塘引为己用。匝塘垂柳依依,满池碧水。有人悠闲,顶彩伞垂纶以钓,竟有尺许之鱼上钩。只是由管理员秤了斤两记录之,据说以斤两重者为胜,重奖者可得延长钓鱼时间一个钟头。而渔获则重放归池中,钓鱼纯是取乐而已。古人钓鱼,其意不在鱼,而在乎名利之间。姜太公在渭水之滨以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其志在得遇周文王以抒抱负。然而他即使位极人臣,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累了80年,那又如何?现代人似不在乎“拥有”,只在乎“参予”。参予钓鱼,鱼上钩了,就得到一种满足,这就是现代人追求的成功感觉。古代人钓鱼或是逃避现实,或是钓名沽誉,处世失败,才去作钓鱼状,大扮“清高”,以掩饰其沮丧。这么说来,现代人虽搏杀,搏杀之余便去钓鱼,以放松自己,这可要潇洒多了。

其实,这可园就是一个做官做得失败的张敬修所筑,张为东莞博厦村人,官拜江西按察使。因为剿天地会义军屡败,被贬黜还乡,却装作“清高”,附庸风雅,以示“与世无争”的超脱。但又要炫耀自己,只得无可奈何降尊纡贵称作“半边状元府”。所谓“清高…‘超脱”便不能自圆其说了。不过,即使如此,至少张大人把这么一座“丁香滴适”的岭南庭园,留于后世,与顺德的清晖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并称岭南四大名园。尤其在现代都市的高架路之侧,有这么一座古色古香的庭园,勾起人们的怀古的幽思。

东江侧畔陡现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不须说张大人,即使是十多年前,谁也不曾料到的。现在整个珠江三角洲都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只是千万不要让人觉得好比是阿Q穿上了刮挺西装,那就要看城市管理水平了。现在,可园辟作公园,东莞人工作之余可往消闲,得以放松,做人又何必让自己太受累呢!

可园多有文人雅集,初张敬修就邀居氏兄弟在“邀山阁”吟诗作画,文化品味颇高,游归而斌,填得词乙阕,调寄《画堂春》,词日:

新城古凿小园幽,买邻百丈清湫。柳风竹雨好垂钩,不计春秋!琴阁已成陈迹,画堂不入潮流。车轮急滚过高楼,望处鸿猷。

(第35章)大路横沧海

平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宽广无垠,生机蓬勃。天、地、海,尽情坦露胸怀。真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

高速公路从珠海伸出,垂天若飞。珠海渔女,这个飞天的女神,一条条高速公路不正是她持以当空曼舞的彩练么?而平沙亦留传着“大虎二虎三虎兄弟与三个仙女”的美丽神话……

珠海在腾飞:

远东第一大港珠海港,将建成2—25万吨级泊位100多个,年吞吐量达2亿吨以上;位于三灶岛的珠海国际机场,跑道长4000米,宽60米,可供波音747—400等大型飞机起降。广珠电气化高速铁路干线全长142公里,由广州经鹤山、江门、新会达珠海。

珠海一系列开发大西区、与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接轨的大举措,给平沙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区长李祥正届不惑之年,他敏锐地觉察到珠海港正是珠海市、珠海大西区经济腾飞的龙头,那么平沙不言而喻,就是龙头地带、首要腹地、交通枢纽、工业重镇。李祥无疑是有胆识和智慧的。

于是,一份扎扎实实的规划书送到了珠海市领导的办公桌上。领导看了,很感兴奋,大笔一挥即时就批准了这个规划。

于是在这一望无际的滩涂上,平沙人靠自己,自己规划、自筹资金、自行建设,顺着珠海大道——女神拂舞的彩练,又织出一道道珠络,使得女神之舞更加多彩,于是有了平东大道、升平大道……

李祥说了一段话,很形象。他说,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区的优势在内地也普遍有了,改革开放政策的降雨地各地也大致持平,存水量的多寡,就要看各地挖坑的深浅了。其实,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不难,难就难在创造自己的优势。平沙人的传统作风是自己靠自己,靠自己修练成的“内功”,才可感应得到这种机遇的来临。他们感应到珠海西区所蕴蓄的内劲,意识到平沙要为珠海口岸服务,依托港口、依托西区,才能发展,要发展西区就得要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网络。

平沙曾经是一片荒凉的滩涂,芦苇摇曳,寂寞潮声,大浪淘沙……700多年前,宋皇朝在这里经过一场惊心动魄、血肉横飞的大海战后,彻底灭亡,文天祥在此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绝叹。怀古之情,仍然激励若当今每一个平沙人。

那是难忘的1955年5月,海阔天空,忽然出现了一个大写的“人”字,“雁”落平沙,平沙来了拓荒者,成千上万的民工、干部、战士、知青、归侨……于是建立起平沙国营华侨农场。

数十年,大规模的围海造田,拓荒者开天辟地,使海岸线不断向南延伸……这辽阔的土地正是今日西区大规模开发的重要的资源。

是呀!那是艰苦卓绝的劳动,拓荒者在这荒滩上开出了一条条泥泞坎坷的路。但那终究是落后的农村经济之路。就在这狭窄的征途上,平沙人艰难地从50年代走进了80年代。1979年到1989年,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平沙始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破茧而出。

最使平沙引为骄傲的,是全国最大的速食面生产基地——“华丰”公司实现了产权国际化。现在,平沙已有了包括华丰、糖厂、汽车、制药……多个自己的产业群。

邓小平同志南巡到珠海,对陪同的省市领导说,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变。珠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大规模开发建设西区。珠海已经被定为国家海滨旅游城市;平沙势必成为这花团锦簇的城市中的一朵奇葩,她三面环海,海上的大芒岛、荷包岛……在碧波荡漾的海波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亚热带森林如翡翠一般嵌镶在如珠如玉的岛上,还有弯弯月亮似的海滩……

平沙,美丽而富饶的土地,6万亩的甘蔗林是铺天盖地的青纱帐,有“南海第一泉”之称的珠海海滨温泉自海底几百米深处涌出,孖髻山上还流淌着被称作“狮子奶”的偏硅酸矿化优质矿泉水……所有这些,都是平沙人缀在飞天女神起舞长天的霓裳羽衣上的彩络……

平沙人正迈开大步,走向太平洋,走向世界,走向新的世纪。

(第36章)春风吹度岭南先

广东无雪,惟香雪,其实是白梅。旧日有萝岗香雪,今在从化流溪之畔,一夜群山染雪。乙亥年闰了八月,似乎拖长了时间,却是被勾引了春情,于一片青山绿水间,开了漫山遍野梅花,透露东风消息。

从化骑北回归线,刚处于亚热带,不须耽心冷冰、严霜、寒雪的肆虐,也不须羯鼓催春,因为有海洋吹来的南风,这里得天独厚是万里东风第一个驿站……

南国初春,正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光,这里依然郁郁葱葱,只是山头略有寒云所拂,染了胭脂一般的红叶。从车子里望去,这万绿丛中也真有一点点水冷云凝的寒意,为岭南说不准是冬抑或春,平添了几分苍凉感。

老实说,我自幼南迁,四十有年,在广州真不曾看梅花,只是我在船厂做工时,厂后的牛山,栽有梅,直的干,直的枝,不及人高,并无姿态。农人告以梅子可制话梅,只强调经济价值,没有了艺术价值,全无品味。

这回我定要见识使千古雅士为之折腰的梅花。车子在山林中跑了半天,仍然“雪迹”沓然。从化的谢连波把手一指远处山坡,道那一树村白的便是梅花了。我不由得记起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这么沉不住气,真是自愧弗如,汗颜无地了。虽然山山皆有梅,稍嫌稀少。不过,渐人山,梅花多了,山坳一片白,有红叶掩映其间,很有点红妆素襄的韵味。

过了从化的森林公园,便可到达梅园。其实这是梅农在山地承包种的梅林,连绵一片,真疑是白皑皑的雪,不过,雪哪有这般香?梅农种梅花当然也是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也懂得了梅的艺术观赏同样会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便设了门票,人园观梅,每位三元。我想难得农民有了这开放思想,肯把他们栽的梅林供城里人观赏,于是欣然购票。进得梅园,只见千树万树梅花开,蔚为壮观,于是得两首小诗:

都道岭南厚得天,同开桃菊可经年;忽见广州城外“雪”,却是春风偷度先。如何飞“雪”不知寒?碧草斜阳野树丹,玉色流溪三万点,暗香已度白云山。

这里的梅林栽于1967年间,差不多有三十年了。故梅树苍劲偃蹇,有一树,裂了半片,那半枯萎的一千仍顽强地盘屈而上,挺拔数枝,如鞭如剑,一簇簇的放出花来,枝横玉,萼点珠,冰肌玉骨一般的花瓣无言地攒出粉蕊,浅靥低颦,散发温憨。

梅林中有人家,竹篱、柴扉、只不是茅舍,红砖平房,院子种有蔬果,闻鸡犬之声。梅林尽在石径斜上,白云生处,很有野趣。虽然不是陆游的“驿外断桥边”,也不寂寞,无须在黄昏中“独自愁”。但“无意苦争春”却是真的,尽管“零落成泥碾作尘”,却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牺牲精神,也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梅开百花之先,先天下而春,这就是梅品格的可贵之处。古人云梅具有四德:元为初生之蕊,亨为绽开之花,利为所结之子,贞为成熟之果;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所以骚人墨客称颂梅花,历久不衰,梅之诗,梅之画举不胜举。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千古绝唱。

不过,如此千军万马的梅花于山壑间,如严阵以待的春的雄师,真够惊心动魄的。它们将要由此出发,将东风渐向北吹,岂止是吹绿江南岸,还要压住西伯利亚的寒流,直到春满神州。于是填得《一剪梅》词一阕:

剑戟交加挑雪明。花列香营,树列香城。东皇葭月发春兵?正出师名,严出军令!只待春风拂素旌。魂也香凝,影也香清。千红万紫听金鸣,草已青青,鸟已声声。

我不想因为梅花“质本洁来还洁去”惹无端的哀怨,发无病的呻吟;只是想把梅花贯以阳刚之气,按周易八卦看,岭南的方位为“离”,五行属火,天干丙丁,地支午未,当是阳刚之气最盛。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说,“梅花惟岭南最早……早则火气足,火气足而为天地阳生之始……”这说明梅花本来就很有男儿气概,却无故被怨女痴男们,借去怨天尤人,忸怩作妇人之态。唐相张九龄有句“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也适用于这流溪河畔的梅花。这阳刚之地开的阳刚之花,岂无岁寒心?

所以春神在此发“兵”,横扫寒流,温暖人间,春回大地,亦是势在必行,大丈夫之花当如此也!

这浩浩荡荡的春的队伍,驾驭着万里东风正吹绿了大江南北,更有无数的更美更好梅花诸如照水梅、台阁梅、九英梅、时梅、侯梅、叶缃梅、紫梅、墨梅、绿萼梅、玉蝶梅、江梅、铁骨红梅、朱砂红梅、胭脂红梅、宫城梅……正开遍了神州大地。

风雨流溪河

近年因“厄尔尼诺”气象所致,使得气候反常,该热不热,该凉不凉,风雨不断,乃至雨水为患。年初,渐浙沥沥雨中,我随老画师梁古峰到流溪河写生梅花。雨中的青山,格外的鲜碧,雨中的流溪河,格外的清纯;淡淡的青黛,不经意的渲染在天地间,朦滕胧胧的。风丝雨片中,流溪河泠泠低回,一侧是峻岭连阙,草木黄叶,烟雨欲断;一侧是野渡无人,溪水漫荡,淡波如烟……

从化骑北回归线,据温带、亚热带气候之地,而岭南风光迥异。此处少有亚热带椰雨橡风之旖旎,而多荔风竹雨,郁郁葱葱,风景这边独好。虽是初春,却似是秋风秋雨,水光山色,白云翠浪,不尽萧瑟。旧岁残冬该凉却是显得暖,令人不觉时序的更替,要不是梅花传出的消息,才蓦然回首,惊觉又是一春了。那山坳处一片点点的白,便是梅花了。山越深,一片片的白越密,如云似雪。我想,倚天抽剑的气概,断昆仑为三截,遗东的一截,怕是遗于此了。那一截的昆仑投到岭南,也怕冰雪消融了。会不会因此就化作雨水,淋漓南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