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43

第43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过渡。

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让孩子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都应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逐步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父母要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

父母也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是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3)与孩子订立责任合同

家长与孩子订立合同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4)使孩子为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5)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6)让孩子对自己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设法补救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当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对象。

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

——雨果(法国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