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35

第35章 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语言这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可塑造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对他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孩子天生性情各异,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沉默寡言。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首先应找出其原因,然后再加以引导。

另外,也要为孩子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尽量做到:一是自己的言谈不俗气;二是用词恰当,多使用成语;三是诱导孩子与家长多交谈,尽管大人说话用的词汇孩子当时不一定全懂,但如长时间使用,孩子也必能悟出其中含义,再经过慢慢模仿、运用,就能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小学是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说话能力呢?

(1)营造良好氛围,消除胆怯心理

当孩子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就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表达。有的孩子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话,所以不敢说。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良好氛围尤为重要。

(2)复述故事,增强表达能力

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父母可选择一些讲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等内容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如:《山羊过桥》、《小熊做客》等。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缺乏条理性,可要求他们把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多阅读,以丰富语言、词汇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逐步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朗读是阅读中最重要、最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之一。要让孩子通过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读出美感,进而形成准确、流畅的说话习惯。

(4)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体验生活

生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生活就是鲜活的教材。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到社会中体验生活,从而达到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懂得待人要有礼貌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以有效地提高表达能力。

(5)从电视节目中得到提高

电视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练习说话的好材料。可让孩子看完电视后,把这些内容讲给父母、同学或朋友听,讲之前要让他先回忆一下电视故事的主要内容,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讲的时候要注意说好故事的发展、当时的环境、人物的表现等内容,并配以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尽量把故事讲生动。这样边看电视边学说话,就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提高的,那么究竟该怎样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去除胆怯心理,增加自信心

每个人在公开场合说话都会紧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不用害怕,更不要担心自己讲不好被别人耻笑,只要大胆地去表达就可以了。

(2)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让孩子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最好是多在公共场合大声地说话,或是作演讲。告诉孩子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只要多训练自己开口讲话,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①对着镜子练习。

许多人说话之所以结巴,很大原因是自卑感在作祟,担心自己讲不好。这时,父母就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巨大的勇气和胆量来克服他的自卑。平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借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这一方法来排解。

②平时要多讲多问。

这一秘诀主要是给那些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话的小朋友传授的。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开小组会或班会时积极发言。看完电影、小说或听过新闻广播之后,主动地向同学复述电影、小说或新闻的情节内容。积极参加学校里举办的朗诵会、讲演会、讨论会等都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多读书。

利用各种途径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加他的知识储备量。这一点在演讲时非常重要,它会教孩子如何做好准备,充分熟悉要演讲的内容。

我们从摇篮中起,就通过实践学得了一些清晰的声音,而且学得很熟练,我们的舌头可以随时发出这些音来,脑子里记住了,而且随时可以运用。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