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12

第12章 教育孩子学会独立不依赖他人

孩子没有独立性,以后在社会上便无法生存,动物在孩子长大后会把它们的孩子从身边赶走,为的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孩子不能独立自主的责任在父母,因为父母过于娇惯孩子。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应该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援助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独立自强,身心健康的人。

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思想和行动上独立,实现自我,维护信念,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独立,父母需要讲究方法,用心培养。

(1)放手

许多父母从内心希望孩子很有能力,但正是父母因为处处不放心孩子,怕孩子“不会”、“做不好”、“太难”而处处帮助孩子,这正是孩子发展的阻碍。父母内在有一种害怕,害怕孩子受苦,害怕孩子受挫折;因为“太早——太危险——太难”,所以尽量关心和帮助孩子。

而家长的这些“担心”,给孩子种下一种意识,那就是做事情“太难”,“我不应该做困难的事情”。家长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愿望,那就是希望与孩子之间有一种紧密的联系,所以无论孩子长多大,仍然把他们当成幼小、无助、依赖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所有家长在关心的同时,都是在传递对孩子能力不信任的信息。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或像养宠物一样地养育孩子,这些对孩子都是不利的。家长要有“训练冠军”的意识,放手让孩子去经历事物,去处理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够从做事情中体验到“胜任感”、“掌握感”,有了这些体验,孩子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才对自己有信心。

(2)允许孩子对自己负责任

许多家长在孩子表现不佳时,都感到不满,表现好时,又好像让家长面子有光,而孩子为自己成绩感到高兴时,家长却说:“你不要骄傲”,这一切都表明孩子所做的一切是在为家长而做。有的家长(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当孩子与别人相处时常常重视“他们对你好不好?”,这种信息让孩子认为,自己活得好不好,要看别人对自己如何。

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对孩子认真做作业加以鼓励,就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把学习和做作业,当成是自己的“工作”,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平静地启发他想出办法调整自己,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工作”而努力。家长训练孩子慢慢学会照顾自己,在家里懂得遵守家庭规则,到外面懂得遵守社会公德。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比如穿衣服让孩子在两件或几件之间为自己挑一件,以后慢慢学会能自己作出选择和作决定。家长应该常用信任、肯定、正面的词形容孩子,让孩子慢慢学会照顾自己,他们就能学会对自己负责任。

(3)允许和重视孩子的想法

允许青少年在思想上做尝试,以便形成自己独立的信念。就算父母自己的想法与孩子的截然不同,父母也应该仍然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孩子维护自己的决定。

在没有大的生命危险情况下,父母要允许孩子错误地选择或实践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表示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会对孩子发现更合理的事物有帮助,如果孩子的想法正确,家长应承认自己和修正自己,并欣赏和肯定孩子,这有助于孩子慢慢学会正确的判断。

(4)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成长不单指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有时不喜欢做的事情必须要去做,这就是责任。父母最好先从家里开始,给孩子一定的事做,让孩子先学会照顾自己,然后学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出门在外,让孩子去买票,找公交车站,不断告诉孩子:你长大了是要为国家服务的。当孩子在承担责任时,一定要让他体验到一种“光荣感”,给孩子注入一种意识:他生命的目的是要承担更重的责任的。

(5)坦然接受改变

青少年虽然还依赖父母物质上的帮助,但它的形式与儿童时代的形式已经不一样了。孩子进入了人生大改变时期,处于生理变化、思想变化的“临界点”。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有改变交流方式的准备,把孩子当成大人来对待,对有些事情用引导、探讨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平等协商地解决矛盾。

(6)鼓励和支持

孩子在青春期,思想不成熟,却非常想自己做主,所以显得目中无人,但他们又常常觉得没有自信,感到无助。如果有父母耐心的支持,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胆小的孩子需要有更多鼓励和支持。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中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