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赚千万
2826500000009

第9章 不怕口袋里没钱,就怕脑袋里没料——30岁赚千万的头脑经(3)

所以,在一些让人辗转反复的关键问题上,思维灵活、不拘一格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是休利特那样,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思维,他是很难做出“重回惠普”这样一个决定的。凭借他的才华,他是有机会另立门户,开办另外一家企业的。

这样一来,外界对于他的猜测和质疑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但是,休利特并没有被这样一种思维束缚住,他坚定地回到了惠普公司,最后和帕卡德一道,将惠普推到了无比辉煌的境地。

对此,科勒教授表示:“自我认同是人发自内心深处的主题,很多人都会在这个问题上将自己的思维固定起来。但是,对于那些成功者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住他们的思维,能够阻碍他们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只有他们自己。”

5.开动自己的大脑,掘出最大的价值

有着“互联网之父”美称的文顿·瑟夫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做过助理教授,他将互联网引入人类生活其实也是一种“用大脑办事”的典范。在他与同伴构架起互联网之前,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原本那种遥远的地理空间,会在网络上变得如此之近。

其实,在瑟夫构架起互联网之前,人们对于电脑的使用就已经比较熟练了。只不过在这个时候,电子计算机更多的是被人们用作计算、存储,而没有人会将它看作一种联络工具,更没有互联网的概念。在这个时候,人们的联络方式主要有电话、电子邮件,甚至是纸质书信等。可以看到,这些联系方式都有着自身致命的缺陷:纸质书信的传输效率是非常低的,而电话和电子邮件又对通信双方的设备要求很高,同时它们也不能满足联络双方“面对面”的需求。

在这个时候,瑟夫就开始了他的奇思妙想,他希望通过一种网络协议的方式,将所有人都捆绑在一起。这样一来,所有遵循这些网络协议的人,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构建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从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在现在来看,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非常大,但是在这个观点最初被推上前台的时候,却引来了诸多嘲讽。

当时,人们对于这样一种抽象的网络环境根本没有任何认识,他们不明白瑟夫口中所说的“虚拟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有一大批抱残守缺者,他们对于传统的生活方式极度留恋,根本不愿意尝试、接受这样一种“捉摸不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瑟夫的工作并无多大进展。

由于利用网络协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之前并没有可供参考的样本,所以瑟夫和自己的同伴完全是按照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虽然在这条道路上,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都通过各种言论来刺激、嘲讽瑟夫他们,但瑟夫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极大的回报。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它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展开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往往都是可视的。

通过构建互联网,瑟夫也在瞬间变得大红大紫。到1997年,美国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甚至专门接见了瑟夫,为他颁发了国家技术奖。除此之外,图灵奖、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一系列让诸多研究者梦寐以求的荣誉,都成了瑟夫家壁橱当中极为常见的东西。而且,构建互联网也给瑟夫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在20世纪80年代,瑟夫还只是一名不引人注目的大学助理教师,而当他推出并主导了互联网的构建之后,很多大公司都主动找上门来,高薪聘请他去为自己主持工作。时至今日,瑟夫已经成了谷歌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专家,他对于互联网和全人类的贡献,已经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了。在2011年,澳大利亚媒体披露,瑟夫此前创立的43亿个IP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已经完全被分配光了,如果要满足这一需求的话,这个数字需要在430亿以上。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瑟夫所创立的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度非常高。

更令人感到惊叹的是,瑟夫和自己的工作团队对于眼前的现状,依然处于不满足状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瑟夫甚至提到了“宇宙互联网”的概念,即他的最终目标是,在宇宙范围内搭建起一个互联网。相比于此前在全世界建立互联网的观念,这个想法其实更为疯狂。因为就目前而言,人类对于外太空的了解和认识,还处于一个探索和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都尚未解决。这一点就连瑟夫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他在向别人介绍时就这样说道:“在外太空范围内搭建互联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就是即时性问题。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巨大的支持,这是同它本身的时效性密不可分的,但是到了地球范围之外,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距离太遥远,以至于一个来自其他星球的信号,需要几十分钟的时间来反应、回馈,而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在宇宙范围内搭建互联网的做法,实实在在是一则创举,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思考过这一点,瑟夫又一次开动自己的大脑,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对于“宇宙互联网”这样一个话题,先不论其最后的可操作性到底有多高,因为对于这样的科技问题,人们是很难有所定论的,同样一个问题,或许现在人们看上去会很难解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显得“非常容易”。

可以说,在构建互联网这个问题上,瑟夫是善于开动大脑的。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无法达到”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待这些问题,或许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对于同样一个问题,那些小心翼翼的保守派,他们按照以往的思维定式来模拟、推演未来,最后的结果当然是造成自身长期的止步不前。之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从前也未曾有过的虚拟社会,根本就是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看到虚拟社会的可操作性,在他们眼中,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简直比科幻小说还可笑。但事实证明,瑟夫成功地搭建起了互联网,全世界近6亿人都“搬迁”到了互联网构建起的网络社会当中。而按照瑟夫的观点,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宇宙互联网也将会应运而生,这对于人类文明的前进又将会是一个重大进步。

瑟夫用其大脑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或许在今天的研究者看来,这种网络协议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正如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所说的那样:“这个问题确实很简单,但你们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运用灵活的头脑来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秘密,找出一些新奇的创意,这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而30岁的你想要取得成功,赚取百万、千万,甚至更多的财富,自然也需要利用自己的大脑想出新奇的创意。

6.剑走偏锋,引爆大脑深处的财富

有些人往往喜欢剑走偏锋,即他们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新颖独特,让人摸不着边际。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在衡量个人价值的时候,往往不会将物质财富摆放到第一位——在他们眼中,能够灵活转动自己的大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思维和创意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和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自然需要灵活的大脑支配。

从表面上看来,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是一个懒散、傲慢的人,他的脑袋当中总是充满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在学校求学的时候,奈特也总是喜欢“开小差”,甚至还从校外带来一些小玩意,拿去和同学们做小生意。这样来回奔波,奈特的学习时间就比较少了,于是一到考试的时候,他的评语栏上不是“B”就是“C”。

但奈特依然对自己信心满满。而且,在大学期间,他总是根据社会现实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正因如此,最终奈特经营的耐克公司,才在如今成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体育用品王国。这一切是与其聪明成熟的大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面对自己取得的荣耀,奈特很得意,以至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部分,但是人生当中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部分,我想自己忽略了书本,而学会了生活,所以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浅薄的。恰恰相反,我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别人根本无从了解的东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体育用品群雄割据的时代,老牌的阿迪达斯可以算是业内的“名门贵族”,但是奈特和他的耐克公司也发展迅猛,大有在短时期内赶超阿迪的势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旧势力之间的强强对话就展开了。

当时的奈特,虽然说在运动产品生产商当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他清楚地认识到,阿迪公司的管理者都是“技术出身”,他们在运动装的技术开发方面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这就是说,如果比拼技术,耐克公司是很难扳倒阿迪的。此时,奈特想出了一个好的应对方法,即借助广告效应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

长久以来的商业运作,让奈特早已经将商业竞争当中的游戏规则完全吃透了。他一眼就相中了当时发展势头迅猛的NBA(美国篮球职业联赛)赛场,并且准备从中挑选出几个潜力不错的代言人。

事实证明,奈特的头脑是非常灵活的,因为当时的NBA正处于自身发展的“青春期”阶段,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也全力推动NBA的商业化运作,而这一切,正好为奈特提供了绝佳的投资平台。

1984年,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迈克尔·乔丹宣布自己即将参加当年的选秀大会,从而加入NBA。这时,耐克公司的高管罗伯特·赛特拉塞及时出马,和乔丹谈妥了一份赞助合同:5年总计为乔丹赞助250万美元,同时乔丹还可以参与耐克公司年底的分红。这样一份协议,在当时来看是有些冒险的,因为同样和耐克竞争的一些运动品生产商,最高只愿意为乔丹开出一年10万美元的赞助合同,而且乔丹当时一场比赛都没打,他的未来可以说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这样一份看起来有些“疯狂”的协议,耐克高层表示坚决支持,而奈特本人的点头放行,更是重中之重。但事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当时的NBA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很多新事物都是被拒之门外的,所以耐克公司为乔丹量身打造的运动鞋由于在色彩上和联盟主流球鞋色调不同,遭到了官方的封杀。这样一来,形势就变得非常糟糕了,如果乔丹不能穿着耐克公司特制的球鞋上场比赛,此前耐克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将会打水漂。如果是一般的管理者,或许他们就会大呼冤枉,转而试图启动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利益。但是,奈特却很明白,这样做对于耐克、乔丹,或者是NBA都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他也从中想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良机,那就是“炒作自己”。

出于这样一个目的,奈特授意,一定要乔丹穿着耐克公司生产的球鞋登场比赛,届时所有罚金将由耐克公司支付。于是,在第一场比赛当中,脚穿“Air Jordan”系列运动鞋的乔丹收到了1000美金的罚单,随后这个代价逐渐上涨:2000美元、5000美元……单纯是为了球鞋罚金,奈特就花费了上百万美元。因为“乱穿鞋子”而被人罚了百万重金,这在任何时候都是荒唐至极的,但是奈特却将它演变成了一种炒作。一方面,这种近乎“白痴”的烧钱行为,成了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谈资;另一方面,耐克公司和乔丹之间的协议也顺利执行下去,而且这还给耐克省去了一大笔宣传费。可以说,这种一箭双雕的做法,让耐克受益匪浅。

事实证明,能用250万美元的总额揽下乔丹本人5年的商业代言,这对于耐克来说简直是“撞了大运”:在加入联盟之后,乔丹逐渐成长为联盟的招牌明星,世界各地的篮球迷都被乔丹的精彩表演所征服。有人曾经算过,差不多10年时间,耐克公司仅仅在乔丹品牌的鞋帽方面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6亿美元。

在和乔丹的合作上,耐克只花费了非常小的代价就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对于它成功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直到多年之后,人们在谈起菲尔·奈特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当年带领公司强势拿下乔丹的光辉往事。而这样一个无比高明的商业运作,自然是需要管理者有非同一般的头脑和勇气的。认识奈特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甚至有些不了解他的人,还会将他看作一个迟钝迂腐的门外汉。但事实给了这些怀疑者一个响亮的耳光,与那些高调的舌辩之士相比,奈特是一个善于思考、懂得开发并挖掘自己大脑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奈特成功地用各种商业知识填充了自己的大脑,于是在面对各种变故的时候,他都显得游刃有余、处变不惊。奈特说:“我之所以将自己看作一个富人,那是因为我有很大一笔看不见的财富,它们就存储在我的大脑里。”

在和乔丹合作的过程当中,奈特体现出来的远见卓识,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但如果没有一颗睿智的头脑,那么这个事情就难以促成。如果和同班的那些“尖子生”相比,“不务正业”的奈特是没有丝毫优势的。而相对于资产雄厚的阿迪达斯,奈特的那点资本简直就不堪一击。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对比悬殊的竞赛当中,弱小的耐克却笑到了最后,这当然是和它的领导者菲尔·奈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奈特曾对自己的员工说:“在公司的初创阶段,我们或许财力、技术上都要落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我们要始终牢记,领导者的头脑也是商业竞争当中一个重要的砝码,如果能够充实自己的头脑,并且将自己存储下的知识全部释放出来,那么在和对手竞争的时候,我们就离胜利又近了一步。”这实际上也说明了,物质上的富裕只是“富有”的一方面,具备一颗充实、睿智的大脑,才能让一个人源源不断地获取财富,收获成功。就像耐克和阿迪达斯之间的纠纷一样,耐克虽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落后于阿迪达斯,但是由于耐克牢牢地抓住了乔丹,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耐克力压阿迪,成为第一大运动产品生产商。

而在和乔丹签订协议这一点上,奈特和他的工作团队也是极具商业头脑的: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乔丹身上散发出来的商机,并且不惜花费巨资买下了对方5年的代言。这样一次强势出手,最终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而奈特和自己的公司也因为这一次成功的运作,证明了自己过人的战略眼光,成为用大脑充实钱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