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2826400000016

第16章 决断力(2)

EMBA还比较不错,有真正作用。

生意人的“赌性”

不少人认为,所谓企业家,所谓生意人,所谓“成功者”,都一定是很有“赌性”的。因为,总能看到那么多成功者在大家都迷茫、都看不清“状况”的时候,就出手了!

这种“赌性”,是否是创业者一个必备的“性格要件”呢?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可能大多数的成功企业家,性格都不好赌。

你不能说去了拉斯维加斯就都是赌徒——拜托,去拉斯维加斯的,太多太多是全家男女老幼一块去的,N多美国家庭,把定期去拉斯维加斯当娱乐项目看待的,和去迪士尼乐园差不多。相比较起来,澳门的游客接待量,仅仅是拉斯维加斯的十分之一,可去年的赌资额度居然超过了拉斯维加斯,看来亚洲人赌性比美国人可大多了!

什么叫“赌”

这里,我们要谈谈什么叫“赌”。

往宽里说,我今天去潭柘寺烧香,那也是一场“豪赌”啊!而且,赌的居然是我的命!为何这么说呢?

盘山小路,可真危险啊……呵呵,尤其两次超车,都非常惊险,我才提速起来,迅速超越前车,就看迎面飞驰一辆过来,我如果晚三五秒,对撞下来,能活命的概率估计不超过30%……

肯定有人撇嘴,这如果都算赌命,那明天过马路也必须写好遗嘱吧?

对嘛,这就是症结点了。

如果我骑辆自行车,非要在盘山路的路中间,而且在拐弯处,超前方时速40公里的汽车,我就是亡命徒。

如果我才拿到车本,也就是说我摸车的时间一共才五六十个小时,从没开过高速路呢,这种盘山路超车,也是不想活的表现。

如果今天大雾,能见度不超过20米,我依然高速超车,估计现在写帖子的肯定不是我,而是交通警,标题是《连环车祸,起因是驾驶员精神失常》。

可恰恰我今天的超车,是在视野良好的大白天,我本人驾驶技术经过新加坡赛车教练的培训,而且汽车性能能够在七秒内从静止提高到一百公里……

即便这样,真实超车时,我也把握好了尽量安全的直线道路。

再说了,当时无数人车参数输给我的家伙们,也都敢超车呢,我为何不敢?又如何能说我是在“赌命”呢?

下意识决策力

一次,一个美国财经记者采访索罗斯,采访中,索罗斯接到个电话,当索罗斯听到电话里,有某个利好消息,立即吩咐增加三千万美金的投入。指挥完了,挂掉电话,继续接受采访。那个记者可惨了,当天晚上居然睡不着觉!“天哪!就那么一刹那,他居然就作出了追加三千万美金的决定!三千万哪,那可是三千万哪!”这个记者后来诉说,当晚他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了胸口,见到这种疯子般的投资决策,任何人恐怕都无法平静。

但索罗斯真的是在用“赌性”来下判断吗?

是不是判断索罗斯在赌,你不妨叫一个从没摸过乒乓球拍子的人,来和你打乒乓球。试问:当乒乓球向你右侧飞来之时,你有经过缜密思考吗?

“砰”,你挥拍击出——这一刹那,你脑海中浮现了罗盛教、董存瑞、黄继光、戚继光、小燕子……而且,是用扣杀的、削球的、提拉的,还是干脆把球给高高吊起来?力度几何?方向朝哪儿?

如果真的这么想,估计全场下来,也接不住几个球。

你去采访王楠、张怡宁,他们肯定也说球飞过来时,根本不用思考,直接挥拍就给出去了。这种“不思考”,其实是经过千百次锤炼后的“下意识能力”!

人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也都具备相应的“下意识能力”。一个好厨师,放盐时绝不会用天平称一下,但味道每每恰到好处,因为“下意识能力”。甚至一个半大孩子,你看他发短信,还用眼睛盯着手机键盘吗?拇指飞快,几乎都不用看,就能准确找出每一个需要的汉字,这也是“下意识能力”嘛……

至于老雕我开车超车,也要靠这个能力,否则边超车边计算数学模型和公式,非撞上不可。巴菲特、索罗斯这种顶级高手,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手笔,其实和华特·迪士尼的米老鼠创作如出一辙。都是经过成年累月的洗礼,甚至是失败的打磨,才拥有一种“下意识能力”。你不能把你自己不拥有而别人拥有并应用了的“下意识能力”,叫做“赌性使然”。对吧?

战略手艺化

这个世界上,要企业家干什么?

企业家的一个特质,就是能依靠“下意识能力”,不那么凭逻辑给出判断!

这玩艺,基本上是不太好教的,当然,具体些,我更信奉“科学化”(纯技术,可学习)、“艺术化”(纯天生,无法学)之间的“手艺化”,但问题是,手艺化也还是存在着某种天赋和直觉啊!

车轱辘话往回说,仅仅依靠天赋和直觉走天下,还要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干嘛呀?还要商学院干嘛啊?再说了没有个大框架在那儿兜着,再大腕儿也难免不一个跟头被打回原形!

所以,好战略和创业一样,都需要“手艺化”来看待。呵呵。

明茨伯格曾经批评过迈克尔·波特:在波特的笔下,战略,似乎就像一个伟大的CEO,或一群高管,在办公室内规划出的一个完美东东……而事实上,好战略很难通过事先上帝一般的预知,而提前完美规划。战略需在执行中修正……所以,波特弄丢了战略的一半,我刚好帮他补上另一半。(大意如此)

项保华对《战略手艺化》有一个简单而精辟的概述值得大家学习:

战略从何而来?现实中,企业既不可能完全精心设计战略,也不会完全听从天命的安排。战略的形成,通常是事前适当考虑,事中边干边学,事后总结提高的结果。这个过程,体现的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动态学习调适过程,这也正是明茨伯格《战略手艺化》一文的根本思想之所在。

按照传统,我只讲ZARA、美国西南航空等完美战略就好了——但问题核心在于:真的ZARA老板、西南CEO是神仙乎?英明神武,提前N年就规划出完美战略,而后N年就完全执行,直到竞争对手晕死一片,惊叹其牛?如果那样讲案例,我和余世维、安公公,就没有本质区别了。“倒果为因”是最轻松的呀!

问题是,在“目前资源起点”和“假设的终局”间,如何思索战略的一条路?接下来,就是“战略手艺化”的过程了。事实上,我最在乎的,就是终局判断是否能够形成?比如,一家便利店变身为服务小管家。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中间如何走,每一步该怎样走,跨大跨小,都是“手艺化”的过程。

应变力

面对生态环境的变化,企业该如何进化

陈天桥一度成了中国首富,我们都看到了,他是靠代理网游起家的。到我写这篇文章时,他的特点仍很突出:不自己开发游戏,只做代理!通过强劲的渠道优势,获得滚滚现金。

请注意,在网吧里,网络游戏早就存在。只不过,最早是局域网联机对打,如我早年最喜欢的C&C、红色警报等。但借由“生态环境”的变化,很快,《传奇》一类真正的“网游”异军突起,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

注意,为什么我必须要说“生态环境”呢?这里面,最主要一点就是中国电信,或者说中国网通、铁通等接入商,没他们把带宽扩大,把费用降低,凭早年间那128K或256K的带宽,你怎么在网吧玩网游啊?

“机会导向”与“战略导向”

网友“窗前有匹马”问:“对于小企业,其实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你说的针对很小的细分的市场提出独特的价值主张,但是另外一种似乎也非常深入人心,就是小公司,不能执著于某一个独特的客户群体,而是要见到什么做什么,也就是打游击,这两者是否矛盾?还是相辅相成?”

这个问题提得实在是好!赞!

之所以“机会导向”格外被提及,就是怂恿你去“打游击”嘛!我以前肯定说过,往往创业时,是“眼中看到了A,真干时就干成了B,干着干着变形居然成了C,结果最终赚到钱还是靠了D”(韩乔生老师对此句亦有贡献)。

这个世界,确实有N多祖坟冒青烟的天才,例如比尔·盖茨啦、丁磊啦,一出手,一辈子的事业契机就奠定了——但大多数人,小资金创业,还就是游击战比较靠谱。

当然,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胜负手”,就是你打游击时,必须存着“建立根据地”的心态和嗅觉!

我有个朋友,打游击打成流窜犯了,这许多年下来,无数次换项目,小钱没少赚,但始终建立不起来稳固的事业体。这时我们就会看到,无论“战略、运营、团队”这三者,哪一样都无法清晰和强大起来。自然赚大钱就一直和他无缘。

所以,回答大马兄,打游击没错,从概率上讲,死守才可怕。但打游击时,千万留意哪儿是属于自己的“井冈山”!学会如何在自己的井冈山上,筑起城墙、架起机枪:挖掘竞争战略、锻炼运营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强悍团队建设……

一步一步走下来,你就发现,自己不仅拥有井冈山了,因为好战略“自我强大”的结果,就是小红旗逐渐插遍全国,呵呵呵。

把握好节奏感

陈天桥的成功,固然有天赋(或者说运气?)的存在,更多的,是无论有意无意,他踩准了步伐,我最喜欢用的词儿是——“节奏”。

如果陈天桥早点动手,介入这场颠覆性变革,网吧的数量不够,或者网吧的数量虽然够,但连接Internet的费用网通把持成一个天价,陈天桥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晚动手,我们这里的N多仁兄可能都会有“我他奶奶取而代之算球啦!”的豪言。那么到底如何掌握好这个“节奏”呢?

什么是“节奏感”?我举个游戏《帝国时代2》的例子。

刚开始,资源超级紧张,必须把每一毛钱都充分利用好!如果我用的是“速摧”战术,那么我必须最快时间采集好仅仅够四个普通骑兵的资源,然后全花光,用这四个普通骑兵,去砍杀对手的一群农民……呵呵(不玩这游戏的能听明白否?)虽然我这时也是薄弱不堪,但砍杀对手大量农民的时候,我那几个农民却依然在辛勤劳作,此消彼长,不一会,胜负即判,胜利属于我。

即使我不用“速摧”,也同样需要节奏感——那就是攻守兼备的平衡。既有效储存和平衡资源,达到成长速度的需求,同时又不忘防守能力的提高,否则对手来打我个措手不及就完蛋了。

随时测算现金流的动向,然后不断调整,这也是一种“节奏感”。(下面详谈)

如何开家“创意产品”专卖店

网友“中兴VS华为”问:一个朋友,一直搞“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工作,想做大,于是想搞品牌建设这味药。所谓“创意产品”主要是家用的和办公室用的,例如杯子啦,烟灰缸啦,CD架啦等等。想请教三八,如果搞“创意产品”的品牌建设,在中国市场前途如何?如果做该注意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创意产品,其竞争核心是“创意”本身。而国内目前还较少人愿意为创意埋单——当然,我觉得这个势头在越发好转,例如北京一些商场,就有了这种小店(如新开张的新中关),里面卖的东东,我相信应该是正版。我还买过好几次,例如猪鼻子抽出纸巾的纸巾盒,小人上吊的咖啡杯等。

当然啦,我也去过“天意”批发市场溜达,那里面可好,铺天盖地都是这些创意产品,盗版的肯定不少啦……俺们公司的不少女员工,我猜买的就是盗版,呵呵,毕竟在外观品质上,没区别。

理论上讲,前途肯定光明。但节奏感,是重中之重——嘿嘿,“节奏感”这三个字,是老雕最近几个月来一直萦绕于心的,前面说了几句,没往下继续呢。

节奏感、节奏感、节奏感……

建设品牌卖这种创意产品,我认为第一重要的就是如何均衡现金储备和节奏感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想卖好价钱,就必须进好商场——在低端卖场,肯定被盗版冲击,网络销售我想也跑不掉劣币驱良币的宿命——可是进好商场的弊端呢,就是极大考验你的现金支配能力。因为进去难、结款难。这两难,造成了扩张难。

明白我的意思?在损益表上,你可能非常赚钱;在现金流表上,你可能冷汗直冒。这直接导致了你扩张乏力,而收缩销售渠道这个战线,是建设品牌的一个雷区。

毕竟创意产品不是卖LV,创意产品单价其实还是低,还是要靠走量……

顺便说一句,国贸LV那一个店,单月的销售额在一千万到二千万左右。恐怖吧?可是那是LV!

网友“中兴VS华为”问:如果做专卖,是否可行(产品种类很快就可以支撑)?

专卖店的扩张,更需要考虑现金流的平衡问题。无非途径有二:

一呢,自建专卖店,这可需要大本钱,开一家街边店,或者购物中心内的店中店(区别于商场专柜租赁),初期投入较大,押金、房租、装修,都算下来不是小数目,这时一定会考验你的周转率。周转率慢下来,就是扩张速度慢下来。

二呢,走加盟方式,但你的创意产品,死穴就是仿冒盗版。加盟店后期一定会为了加大利润率,偷偷进货盗版(如果有供应商的话,如果你真卖畅销了,我相信都会改行去盗版你)。而你如何控制呢?说实话,很难——尤其在你的品牌还没强大到足够威慑力的程度。

很多人都以为肯德基的品牌震撼力够强大,所以杜绝了加盟店偷摸进原材料,其实那是错觉。我们可是中国人!加盟了肯德基,你以为不想偷偷进低成本的原材料啊?但肯德基牛就牛在(或者说缺德),肯德基厨房设备只能加工半成品!哈哈哈,只有拿来汉堡坯子、裹好了面包屑的鸡翅,才能制作……你拿来一只整鸡,肯德基的厨房什么都做不出。

跑题了跑题了。

我是想说,加盟的方式,虽然对现金流的强调放松下来,但是对“品牌建设”,却是一条从长远看危机四伏的道路。

网友“中兴VS华为”问:现在我的这一朋友对抗仿冒盗版的方法就是快速推出新产品,加强设计能力、开发速度,不停地推。如果将“logo”印在这类产品上,是否有好处?

嗯,用速度换差距,我其实很喜欢。

接下来,印Logo呢,我是这么想的,你现在的Logo“不值钱”,也就是不会为产品增加溢价。如何才能有用呢?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包装设计师,呵呵,仿佛范思哲之于范思哲,阿曼尼之于阿曼尼。用设计师品牌来闯天下。

设计师品牌如何才能打得响呢?要么神秘、要么个性啦。当然,还可以借助事件炒作。我早年曾经特想开一中式快餐,第一个主意,就是在开张的时候,门口烧美国国旗,保准引来所有媒体大肆曝光,哈哈……又跑题了跑题了。

总之呢,我觉得,包装一个人,远远比包装一个品牌来得快。而创意产品,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和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气质/个性/魅力/等等联系起来。而推广成本,却低得太多太多——当然啦,具体执行,你需要找专业的人来咨询。我就是一信口开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