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人的秘密
28248800000027

第27章 备受争议的“慈善疯子”——采尔·克拉温斯基

一个拥有百万身家的人,如果付出10万来做慈善,一定会被赞誉为“慷慨”。但若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付诸慈善事业,那么一定会有很多人认为他是疯子。这样的事并不是天方夜谭,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真的存在这样一个慷慨的“疯子”,他不仅将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捐了出去,还想要连维系自己生命的身体都捐出去!这样的一个人,已经超出了“慈善疯子”的极限,人们在慨叹的同时也被他无私的精神深深感动。

令人咂舌的慈善义举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文学系讲师的采尔·克拉温斯基是一个性情豪迈、不拘小节的人,他的妻子是一名精神病学家,两个人养育着四个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在许多人眼中,他却是一个行为古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他坐拥千万家产,却住在一个破旧的套间里;他本可以开着豪车四处游玩,却多年来驾驶着一辆超过20年车龄的本田车。作为一个千万富翁的妻子和子女,克拉温斯基的家人从未享受到富豪之家所应该有的富足生活,他们从未出国度假,更没有享用过什么奢侈品。有时候,他们的生活甚至远不及一些中产家庭。

也许有人会以为克拉温斯基是一个极度抠门的人,但恰好相反,他不仅不吝啬,反而有些过度慷慨。有一次,他和妻子驾车去一所学校讲课,途经一所为了照料特殊儿童而设立的专门学校,便慷慨解囊,为这所名为“华兹华斯”的学校捐献了几十万美元。如果和其他富豪的奢华出游相比,克拉温斯基夫妇并没有去过什么旅游胜地,但他们这次出行的“花销”却远远超过那些人。

除了热心于救助那些特殊儿童,他们夫妻还非常喜欢资助大学。身为教师的克拉温斯基深知教育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在这种使命感的促使之下,克拉温斯基豪爽地捐出了自己手上的一块商业地产,让俄亥俄州立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在这里建了新大楼。而根据当时的地价保守估计,这块地皮的价值已经超过了3000万美元!

如果说热情捐助教育事业是由于克拉温斯基的教师身份所致,那么对于健康事业的关注,则显示出他对家庭的热爱。克拉温斯基有一个叫作安德里亚的姐姐因罹患癌症而不幸离世。看到亲人去世之前痛苦的样子,克拉温斯基非常难过,他不希望别人也像自己一样经历这种痛苦,便一次性拿出620万美元设立了一个以“安德里亚·克拉温斯基”命名的公共健康基金,以资助那些癌症患者控制病情。如此义举在很多富豪眼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行为,但是对于克拉温斯基来说却很平常。在这项基金的成立仪式上,很多权贵都受到邀请出席,而作为主角的克拉温斯基却苦于没有一件像样的礼服,最后他的妻子只好花了20美元在附近的旧货店里为他租了一套。但是,即使穿着租来的并不合体的礼服,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克拉温斯基和那些西装革履的权贵们相比,依然那么耀眼夺目!

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

在被克拉温斯基的各种慈善义举震撼之前,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普通的大学讲师,更不会有人将伟大的光环加在他的身上。当他被各大媒体疯狂报道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关注他,探询他的财富来源,想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慷慨无私。

经过一番查证之后,媒体发现克拉温斯基的生平并不神秘,他既不是什么豪门之后,更没有天降横财,他的财富都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而获得的。

在十多年前,克拉温斯基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讲师,但是随着四个孩子的降生,他开始感觉到经济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促使之下,他找了一份房地产经纪人的兼职工作。凭借自身的才学和敏锐的商业眼光,这份工作让他做得风生水起,并开始自己尝试投资。最开始,他在费城东北区买下了一幢小公寓楼,然后转租给别人,这让他小赚了一笔。之后他又用这笔钱在费城西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周边做起了房地产生意,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他找到低价的房子,装修之后再将它转手卖出,从而赚取其中的差价。

克拉温斯基的生意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越做越大,他手中的项目也从开始的小公寓楼发展为商厦、停车场等大型项目。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这位大学讲师已经坐拥上千万的资产,是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

随着财富的增加,克拉温斯基的心态出现了变化,他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无家可归、无处栖身,那么其他人就不应该拥有两幢房子,这是财富的不公平分配。但世上这样的不公太多,克拉温斯基只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去帮助他人。

在克拉温斯基开始谋划生意的时候,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四个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当他成为千万富翁之后,却又开始控制孩子们的消费支出。为了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节俭、慈善的意义,他为每个孩子设立了一份4万英镑的信托基金,这个数额只够两年的大学学费,而其他的花销都要这些孩子们靠自己的双手去赚取。当他不断豪爽地向社会各界捐款却“吝啬”地对待自己的家人时,妻子和孩子难免有一些抱怨。他的妻子甚至说:“也许有一天我们会陷入赤贫状况,我担心到时候不会有人伸手救援我们。”

备受争议的“慈善疯子”

克拉温斯基的妻子之所以对丈夫有这样的抱怨,并不只是因为他不停捐钱的行为,而是因为他做慈善有时候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2003年的一天,克拉温斯基在吃早餐的时候看到《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称目前有6万名病人在等待着肾移植,而每年有4000人因为没有得到肾脏捐赠而死亡。这条消息令克拉温斯基心中一动,于是他悄悄联系了医院,一个早晨从家里溜出来,打算向一个等待肾移植的女性捐出自己的一颗肾脏。

为了确保克拉温斯基的捐赠合法,医院在手术之前打电话给他的妻子,才发现他根本没有和家人商议过这件事。当妻子赶到医院的时候,克拉温斯基已经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摘除手术。这种极端的行为立刻激怒了克拉温斯基的妻子,她一方面担心丈夫在手术之中出现危险,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四个孩子会因此而失去依靠。于是,妻子提出了离婚申请。

在克拉温斯基的行善计划之中,捐赠自己的肾脏给不认识的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他认为凡是人体之中有两个的脏器都应该将其中一个捐出,这不会让自己丧命,却可以救治患病的人。但是在妻子看来,这却是一种对生命极其不负责的态度。为了缓和夫妻矛盾,克拉温斯基决定暂缓自己的捐助行为,以免家庭破裂。

对于克拉温斯基超出常规的慈善行为,有很多人表示钦佩,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美联社在为克拉温斯基制作的一个专题之中评价他说:他在利人方面已经到了一个一般人无法达到的境界,按照逻辑推理,只有两个结论:要么是他疯了,要么是我们太自私。

克拉温斯基的故事甚至引起了好莱坞的关注,已经有电影公司决定将他的经历拍摄成一个故事片,这多少让他的妻子得到了一点安慰,她计划将电影的酬金全部存进孩子们的银行账户,好让他们不必为了学费而担心。相信这部电影将再一次引导我们去思考克拉温斯基的行为以及慈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