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218

第218章 外企抢滩中关村

地处中国首都的中关村,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他的科教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这里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培育着4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并每年向社会推出10万高学历高素质的毕业新军。这里也为国外的企业家创造了他们所熟悉的似曾相似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外语可以称为工作语言,互联网进入了每一个房间,国外的驾照和信用卡也通行无阻。而相对廉价的房租和人力资源成本,政府鼓励高科技研发的优惠政策和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的强大市场购买力,都是对跨国公司的无限诱惑。这样,当这些跨国公司在纳斯达克指数下跌,网络神话成为泡沫,“911事件”使经济倍受打击,而不断出现经济亏损和裁员时,他们就不得不把战略发展的目标转向风景独好的中国。而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车只需20分钟就可以进入的这个令人振奋鼓舞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之地。

中关村的研发能力在世界高科技舞台上已不容忽视。当人们历数硅谷、筑波、班加罗尔和新竹的时候,已经意识到中关村正在加入和努力赶超这些世界级明星。到中国去发展,到中关村去淘金,本土损失中国补,这已经成为国际企业家的共识。跨国公司的掌门人和大腕儿们说起“我去过中关村”就和“我登上了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他们骄傲的谈资。在中关村开办子公司、研发中心或代表处,已经为跨国公司所争相效仿并引为时尚。

世界首富、全球软件业的掌门人比尔·盖茨一次又一次地来看中关村。在向大学生们炫耀视窗软件的同时,又悄悄地派李开复博士只身带着8000万美元来到中关村,创建微软继本部西雅图和英伦剑桥之后的第三个研究院。而我国科大少年班最年轻的才子张亚勤博士从美国赶来加盟和继任,更使微软研究院如虎添翼。聚集在研究院的几百位清一色的中外博士研究员们对微软公司继续保持世界大哥大地位所作的贡献,比尔·盖茨先生一定心知肚明。

独具慧眼的硅谷风险投资大师、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卢卡斯先生也开着私人飞机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北京,来看中关村。当一个27岁的硅谷青年刘昊原用地道的英语回答了他关于计算机数据加密无线传输技术的考问后,卢卡斯先生对北京市的领导人说:“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25年前我在硅谷创办甲骨文的影子。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让他成为我的公司职员,退一步可以成为我的合作伙伴,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他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纳斯达克公司总裁约翰·沃尔先生也来到中关村与企业家对话。他的开篇讲话还借助于翻译,但是,随后引发的一波又一波的流利英语问答,以及与总裁先生关于硅谷企业对中关村创业启示的生动交锋,一时间群英荟翠、妙语连珠,成为展示中关村国际化的精彩瞬间。

世界超级软件和数据库的甲骨文公司把他的全球年会搬到了北京,斥资5000万美元,包下两座五星级。在招惹全世界的IT精英说长论短的时候,总裁先生则亲自踩点定夺,不露声色地把他们的研发中心设在中关村软件园内。

西门子来了,三菱来了,IBM来了,索尼也来了。风险投资带着资金来了,跨国公司带着项目来了,海外学子带着技术来了。企业在中关村的商务活动,“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人才在中关村的才华展露,八仙过海各显其能。500强的带头和众多跨国公司的接踵而至,使得中关村更加生机勃勃。多种模式,多种经营,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不断地增强了中关村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