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212

第212章 从中关村开始的美丽青春

对于友情,汪延有自己的把握,他会在沉默中体会友情本身。也许,外界会猜测他与王志东之间的尴尬,但很多东西,很多情感只有当事者自己知道。

汪延出生在北京中关村,幼儿园、小学、中学均在中关村。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他。这让他对于自己十分忠诚。有趣的是,中关村成了汪的幸运之地,创业于斯,就业于斯。而如今,新浪回迁到中关村核心区,中关村确实与汪有缘。缘分需要历史和命运来表征。汪延如何开始他的网络人生的呢?

汪的父亲出生在法国,父母早已在法国定居。10年前汪离开巴黎的时候,他只是巴黎大学一名普通的学生。他最早的回国创业冲动起源于1993年,邓小平南巡的报道,让在巴黎大学读书的汪无法平静下来。汪的父母最初很担心,因为1993年的汪才21岁,而当时国外媒体对中国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描述和预测,都还是非常消极的。在父母的百般劝说之下,汪回国创业的梦想暂时放下了。

两年后的暑假,汪回国探望爷爷奶奶。看到北京的变化,看到中学时的同窗好友们朝气勃勃地开拓着自己的事业,再也无法按捺住归国创业的冲动。汪和在国内的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了一个“跨国”创业小组。三个人,一个在法国,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北京,于是,网络就成了他们最经常的联络方式。

就是这种对网络的使用,一天下午,突然使汪恍然大悟——互联网将是未来最好的传播方式。

在北京,汪的利方在线(新浪网的前身)聊天室和体育论坛汇聚了中国第一批网虫,这两个栏目也成了后来新浪的起点。1998世界杯时,利方在线开创了“在线直播”方式,在网民中引起巨大轰动。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向海内外预告了他们“在线直播”10强赛的消息。利方在线创造了每日300万的网站访问纪录,这也是同期全球中文网站访问量的最高纪录。这是利方在线的点击率的一次飞跃。

1998世界杯的良好起步为日后的高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也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20世纪互联网领域的差距。1998年12月1日,利方在线与“美国华渊生活资讯网”组合为一个全球中文网站,取名新浪网……

回顾自己的经历,汪延说:“祖国给海外赤子提供的创业空间是无限的。因此,归国创业也将会是无终止的‘春之声’的旋律。10年的创业感怀,我想说,选择中国互联网是我的自豪!”

中关村成了汪延的发展舞台,当然也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汪延用年轻的岁月书写着自己人生的美丽诗篇。现在,诗的主题是新浪,而汪明白,未来就在于乘风破浪。

夏阳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