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208

第208章 风雨漂泊的创业之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陈卫用成龙的这一句歌词来评判自己的苦难和成败。陈卫说,他一直感谢磨难,没有刻骨铭心的苦难,也就没有今天的如日中天。从1995年开始,陈卫带领一批同事开始艰苦卓越的无线市话研发。最开始的几年,有同事因为开发无线市话系统而病倒在了工作岗位,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有这一切都让陈卫眼眶湿润。

1997年,信威公司开始在重庆市一个叫白市驿的小地方开始试网。一个全新的产品要推向市场,难度可想而知。因为是试验性产品,信威公司自己都不知道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因素。当时很多地方都拒绝了他们。就在陈卫快要绝望的时候,重庆市电信局沈长富副局长给予了陈卫莫大的支持,坚决顶着其他非议,让信威公司产品并人中国电信网进行试验。有了一次这样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陈卫便开始带领一帮人干了起来。

重庆是有名的“火都”,六月的重庆又闷又热。白天干不了活,就晚上干,从晚上七八点钟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当时条件很苦,但员工的热情很高,因为这毕竟是自己亲手研发的产品。就这样干了一个多月,安装了几十个终端,进一步验证了这系统的可靠性。正当陈卫对前景充满了憧憬的时候,当时的市场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让信威公司遭受了灭顶之灾。1997年前后,中国电信的电话初装费还需3000多元。但到1999年初时降为300元。到1999年底电话的初装费降为了零。信威公司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高成本已不能满足电信运营商的要求。信威公司被逼无奈,开始降价销售,但质量又得不到保障。1999年3月,信威公司彻底停产,到1999年底大部分研发人员都投奔了大唐电信。至此,信威公司已经名存实亡,陈卫遭受了开创信威公司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此时,股东之间又发生了严重分歧,公司一股东强行搬走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大部分主打产品。

面对空荡荡的办公室,陈卫欲哭无泪。但陈卫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坚信这个产业的光明前景。陈卫带领销售人员继续寻求支持。在大庆油田,陈卫找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者。大庆油田的党委书记郭书昌听完了陈卫对产品功能的介绍后,当即决定与信威公司签订了一个关于无线市话的长期合同。除了经济支持外,郭书昌书记还在精神上给予陈卫莫大的支持。郭书记说:“再苦再难,中国始终是要过这个坎的,我们不能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而受制于他人。”有了这样物资和精神双重鼓励,陈卫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随着股东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1999年年底,陈卫的总经理职务被大股东强行罢免。无奈之下,陈卫只好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信威公司而远赴美国。在被罢免一段时间里,陈卫渡过了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

2003年初回到了美国后,陈卫对人生和事业都进行了很多思考。回国创业为什么会这么难,这次“失败”原因又在哪里呢?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

因为有博士头衔,又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陈卫在美国仍是高薪一族。面对物质诱惑,陈卫挺住了。陈卫的第六感觉告诉他:无线市话事业一定会大有市场,他的事业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一个超大通讯大国,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必定会丧失市场发言权。

2000年3月,应信威公司股东邀请,陈卫又一次回到了北京,这次他带了一批学成归国的海归。回到了信威公司。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信威公司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往日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是满目的冷清,员工由原来的几百人只剩了27人。原来几十个研发人员只剩下了1个人。此时公司尚有6000多万元的存货。3000多万元的退货。面对奄奄一息的公司现状,陈卫心里一刻也没有平静过。他不能让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信威公司就这样倒下。陈卫努力地寻觅着公司的出路。陈卫说,在2000年到2001年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是大庆油田挽救了信威公司。2001年信威公司的所有合同项目都停了,只有大庆油田这一家还在支持着信威公司。在大庆油田试验无线固定电话设备时,信威公司的产品性能并不稳定,即使在这种情况,大庆油田郭书昌书记仍一如既往地支持着陈卫。即使有了大庆油田的源源不断的支持,到2001年下半年的时候,信威公司再次面临生存绝境,公司一连几个月工资都发不出了。无奈之下,陈卫只好远赴大庆,求助郭书昌总经理。赶到大庆时,郭总并没有在办公室。陈卫只好冒昧找到了郭总的家里,苦等几个小时后终于等到了郭总。向郭总说明公司窘境后。郭总又批给了信威公司400万元,靠这400万元,信威公司支撑了近一年时间,信威公司再一次逃过又一次劫难。

谈起大庆油田,谈起郭总,至今仍令陈卫感激万分。陈卫一直把大庆油田视为“恩人”,而当时的郭总却因支持信威公司而面临三次被解除职务的险境。如此义无反顾的支持,是因为郭总相信信威公司、相信陈卫。他时常跟陈卫说:“中国人要自己搞点东西肯定是不容易的,科学的东西,就怕‘认真’两字,只要认真,就没有干不成的事。”郭总对信威公司的支持已超越了一般的朋友往来,而是一种对国家民族产业的一种支持。“石油工人太伟大,太纯朴了!”这是陈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时常念叨的一句话。

自此以后,陈卫的财富观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他说:“一个人赚了很多钱,并不能说明他成功了,有金钱是一部分,是否拥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又是另一部分”。陈卫时常把人生的精神财富视为个人的最大财富。

“……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著名诗人雪莱的的一句诗句。几次的风风雨雨,几次的生生死死,没有把信威公司压垮,反而让信威公司更加茁壮。2003年,信威公司迎来历史性的春天,中国网通从中国电信剥离,中国网通正式成立。从国家政策考虑,政府是希望在固话市场上,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展开竞争,更好促进电信的发展。而中国网通在南方基本上没有电信网,它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点,原来那样挖沟埋线建立电信网,在当今的城乡根本不可能实现。“大灵通”无线接入刚好适应了中国网通在南方发展。

2004年8月,由信威公司发起的SCDMA(大灵通)产业联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信威公司再一次领跑中国“大灵通”,陈卫预计信威公司到2006年之前市场额达到300亿元左右,在远景目标的鼓舞下,陈卫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只要解决好公司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信威公司前途不可限量。”陈卫这样自信地告诉记者。

信威公司一部分员工是从国企出来的,在他们身上有着浓烈的“国企”味道。就比如加班,在他们心中简直是不可理喻,他们喜欢早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为了让员工有更加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陈卫提出了“创新、奉献、诚信、公正”的企业理念,企业再一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许多曾经离开了信威公司的人又纷纷回来了。

现在的信威公司正在筹划着在香港、美国的上市,陈卫正推动信威公司的更大发展,他的目标是做成全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