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196

第196章 回国创业一举两得

北京艾克赛利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张锡盛博士

张锡盛,男。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师从中科院院士李志坚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师从胡正明教授。研究方向是半导体器件模型BSIM3和参数提取方法。为BSIM3模型成为工业界标准做出了贡献。曾在位于美国硅谷的著名Celestry DesignTechnologies,Inc。公司担任研发副总经理,成功开发了EDA软件工具BSIMPro,RFPro等,被世界100多家知名的半导体厂商采用。在此期间申请了两个美国专利:“MOSFET mismatcheffect simulation methodology”和“MOSFET highfrequency modeling methodology”。张锡盛博士曾主持开发了一系列的EAD软件,用户包括著名的Intel、AMD、IBM、TSMC、SONY、NEC等100多家厂商。对SPICE仿真软件、器件模型、测量都有很深的研究。

“我们公司有特色,有经验,有人脉,我们缺的只是资金。”张锡盛说话的样子显得很迫切。自从选择了创业,这位北京艾克赛利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一颗心里就只有公司、业务的事情了。对于回归创业,他还有一个特别深的感受:“中关村管委会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没有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园,就没有今天的艾克赛利公司。”

像个预言家一样,张锡盛描绘着中关村的未来:“美国硅谷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地方,据统计,从1995-2002年,平均每天有62个百万富翁在那儿产生,中国的中关村也将会是这样一个地方,我对此毫不怀疑!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谁都阻止不了。”

“在硅谷,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搞技术是一个能让你感到自豪的行业。”说起硅谷,总能让张锡盛热血沸腾,以致于“硅谷”这两个字在他嘴里都是明显的重音。在这里,他掘到了第一桶金;也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向职业经理人,再向企业家的转变过程。别人评价张锡盛做事果断精明、敢想敢干,他却自言是运气好。他是在北大念的本科,然后又去清华读的微电子硕士和博士。在他博士快要毕业的时候,国家出台了一个新政策,就从他这一届起,取消了以前需要5年工作经历才能出国留学的限制,改为来去自由。运气来了,机会也来了,一位香港教授把他推荐给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在美国微电子专业这一块能排到前三名,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很多大师级的人物,我的导师胡志明教授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张锡盛至今对他的导师怀着一份感激之情。正是这位出身技术人员,却自己开着公司的导师教会了张锡盛一个受用一生的道理:IT技术只有最终开发成产品,走向市场并为消费者认可才能算真正的成功。这和只看你的成果有多少创新性,发表了多少论文的学校是截然不同的。1995年起,张锡盛开始在导师的公司里工作。公司位于硅谷内,而硅谷是产生百万富翁、创造奇迹创造财富的地方,几个学生跟着老师做公司,学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张锡盛回顾说:“1995到2002年,硅谷产生了很多新兴的软件公司。据统计,硅谷平均每天产生62个百万富翁,那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地方。那时候我才第一次发现搞技术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一个能让你感到自豪的行业。可以创造财富,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

当年的张锡盛的确被震撼了,他发誓他也要感受这种喜悦,因此他努力实现着从一个纯技术人员向一个企业家的角色转变,力求把理论研究转为应用,产生出用户需要的产品。“我到了导师的企业后,加入了公司的启动研发队伍,开始的时候只有4个人,到我们的产品开发成功时公司已经有100多个人了。那时候工作忙起来真是没白天没黑夜的,我从普通一员升到副总经理,职位越高,感到承担的责任也越重。我们从最简陋的东西开始,技术越做越成熟,最后以一个多亿的价格卖给了这个领域的龙头老大,可以说这是非常大的成功!”说起当年的成就,张锡盛措辞简单,但还是能明显地感到他的兴奋。

科技发展速度快,个人成就感强,使得每一个在硅谷创业的技术人员都有一种参与到世界革新的快乐之中。可是张锡盛为什么却做出了回国创业的决定?“事实上我从来就没想在那里一直待下去,充其量只能算‘偷艺’,‘偷艺’完自然得另立门户”。说这话时,他显得有些狡黠。现代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高级的脑力活,硅谷的崛起就是依靠着众多高科技智囊的不断创新。然而,这样的开发在美国成本是相当高的,但在中国就有很多优势,这个优势明显到美国国会都要出面干预了。曾经有报道说,当时有人给美国国会打电话告状,现在美国的许多公司都转移到中国或是印度去了,政府应该想办法限制一下,不能这样随随便便的就把项目外包出去。“我们看得很清楚,要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且要回中国去,中国IT业的发展是历史趋势,谁都阻止不了。”张锡盛还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买了电脑后,如果需要技术支持,可以打800咨询电话,但是有28%的可能性这个电话会打到印度去。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通讯已经没有任何阻碍,在美国花50美元可以不限时地给中国打电话。“回国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既可以为国家做贡献,自己也可以成功,一举两得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