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192

第192章 美国式的“企业英雄”

北京亿科三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张骥博士

张骥,男,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84年他成为国家选送到美国的优秀留学生之一,1989年获得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学位,1989~1996年,他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和RPI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在此期间他作为初创人之一进入美国Divicom公司,负责视频编码设备研发。1997~2002年,创办了V-Bits公司并任技术总裁(1999年公司被思科以1.2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2003年1月,在中关村清华创业园创办北京亿科三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他是一个让美国人佩服的人。

他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人。

他创办的公司可以卖到1.2亿美元。

纳斯达克股市低迷得让人绝望,他却可以让人嫉妒地筹集到1400万美元。

他带着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毅然回国,目标却始终对准世界市场。

他有能力买许多辆汽车,却习惯每天乘坐地铁,穿越大半个北京上班下班。

他有条件每顿享受中华美食,却对天天和员工们一起吃工作餐,感到心满意足。

8月的这个周末秋高气爽,我的心情也如这天气般清爽,等待了两周的采访工作终于可以如约进行,张骥博士终于从美国飞回来了。10点整,我如约等候在亿科三友的办公室内,一位中年男子微笑着向我走来,“对不起,张总来不了了,他正在医院里打吊针。”我闻言赶忙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那我采访您行吗?”于是,我坐在了亿科三友总经理石崇源先生的面前,他的脸上依然盈溢着笑意,当谈起老同学张骥时,一下子话题就多了起来:“张骥啊,是家中的独子,他一感冒老父亲就立刻打电话来向我请假了。”

张骥和石崇源同是77级的清华学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们的专业是电子工程。听着既是同学又是朋友、同事,熟悉如亲兄弟的石先生来谈张先生别有一番趣味,生动得如见其人,再观赏一下张先生的照片,便会觉得其实认识他已很久了。

比起现在清华园内昼夜背诵GRE的清华学子来说,张骥是非常幸运的,他走的是一条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道路:1984年他成为国家选送到美国的优秀留学生之一,1989年获得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学位,1989~1996年,他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和RPI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在此期间他作为初创人之一进入美国Divicom公司,负责视频编码设备研发。当时公司里只有二十几个人,而技术上却非常领先,世界上最大的压缩视频技术基本都利用了,现在基本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视频压缩都采用了他们的产品,后来该公司成功被其他公司收购。1997年,张骥创办了V-Bits公司并任技术总裁,公司资本为2000万美元,主要项目仍是视频压缩,公司经营的依然十分成功,1999年被思科以1.2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

2002年4月,张骥创办了亿科三友(Exavio)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美国几家著名公司为它联合投资了1400万美元。亿科三友的总部在美国Santa Clara,是由张骥等三位资深华裔科学家创办的硅谷高科技企业,专业从事数字媒体领域的前沿科技研究及创新产品开发。2003年1月,张骥利用自己在北京的地利人和,创建了亿科三友中国北京分公司,7月,创办上海公司,此后,以美国总部作为研发基地,进行软件硬件开发规划,以北京为软件、硬件的具体实现地和销售市场,以上海为硬件外观设计和生产地的战略框架基本建成,公司主要利用国内技术优势,来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加快生产速度。目前,公司已积极开发国内媒体应用市场,将以其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协助国内行业厂商和用户,在数字电影和高清视频制作、数字电视广播、媒体内容管理等领域共同进步。

亿科三友是张骥的第三次创业了,他和几位创始伙伴都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他们大胆创业、谨慎发展,在2002年3月,纳斯达克市场非常低迷的时候,他们小心求证后,竟然令业界惊讶地引导公司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融资。谁都知道在那种情况下融资风险是非常大的,为什么他们就敢于那样做呢?张骥的回答是这样的:“主要的原因有几条,第一我们几个创始人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验。第二,我们的姿态摆得非常低,非常谦虚,我们没有说什么要改变世界之类的豪言壮语,我们只是告诉大家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并且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第二打算。所谓的第二打算就是说假如第一个计划不行我们还有办法,我们留了三招,不是只有一招。其实投资者最怕的就是投资进来时,你虽然非常自信,只有一招。”

而且,这次公司是以中国市场为主要亮点进行融资的,这也是他们当时敢于实施计划的一个原因。张骥说:“我们有非常清楚的中国开发计划,这个计划我们一开始就讲了。我们融资时非常自信,对投资者说我们要在中国开发一个研究中心,你们可以不同意,可以不给我们投资,但是我们不会改变这个计划。很多投资者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们还不熟悉中国的市场,对投资以中国为市场的企业还没有信心。后来慢慢大家在交流当中发现这个计划其实非常有意义,为什么呢?第一,从2002年开始,视频压缩已经有不同的公司在北京着手做起来了,所以我们公司并非在冒开拓者的风险;第二,我们讲了我们公司的优势,在北京人熟、地熟,而且选定的公司地址在中关村这一带,是中国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地方。”经过张骥等人的努力,在公司创立时,就已经赢得了1400万美元的投资,换算成人民币有一个多亿,这在当时的业界是很了不起的。2003年4月,公司正式开始运作了,很快就具有了相当的企业规模。拿技术人员来说,目前在北京就有40多个研发人员,在上海有20多个,在美国有30余个,而且美国那边的人都是资深的技术人员。目前公司在北京分公司有员工50人左右,都是毕业于清华、北邮、北航的优秀技术人才,上海分公司的20多个员工,也都是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