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最难忘的事和人
28241700000056

第56章 用胡适给傅斯年的一封私信收尾(7)

“他们的专政是假的”

1935年1月20日,丁文江写《再论民治与独裁》(《大公报》星期论文),他解释说:“国家的危机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不用我引申的。我要说的是我们实际的政治。胡适之先生说:’国家的生死关头……是可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今日提倡独裁的危险,岂但是教猱升木而已,简直是教三岁孩子放火。‘胡适之先生忘记了今日中国政治的实际了。’猱‘也罢、’三岁孩子‘也罢,木已经升了、火已经放了,我们教不教是毫无关系的。我们的责任是使这种火少烧几间有用的建筑,多烧几间腐朽的庙堂。尤其是如何利用这把火,使得要吞噬我们的毒蛇猛兽,一时不能近前!”“胡适之先生说,’中国今日若真走上独裁的政治,所得的绝不会是新式的独裁,而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这话也错了。中国今日的政治原来是’旧式专制‘。胡适之先生难道忘记了他自己《论汪蒋通电所得的自由》那篇文章吗?他所列举的事实哪一件不是可以证明’旧式专制‘的存在?在这种状况之下,单主张民主政治,反对独裁,能够发生任何的影响吗?若是国家没有外患的压迫,我们可以主张革命,可以主张——如吴景超先生所说的——用教育的方式和平地走上民主政治的路。现在这两种方法都是不能实现的,都是缓不济急的。唯一的希望是知识阶级联合起来,把变相的旧式专制改为比较的新式独裁。”“中国式的专制原来是不彻底的。所以我们饱尝专制的痛苦,而不能得到独裁的利益。九一八事变刚发生的时候,有一位反对国民党的朋友对我说:’蒋介石一定和日本人妥协,国民党一定要卖国了!‘我回答他道:’我希望你这话是真的,但是我恐怕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二十年(1931)11月胡适之先生写了一封长信给宋子文先生,主张及早和日本人交涉。我告诉他道:’我是赞成你的主张的,可是国民党的首领就是赞成也不敢做、不能做的,因为他们的专政是假的。‘这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关于丁文江这段话,二十一年后(1956年),胡适写了《丁文江的传记》。曾有感慨如下:

这一段是很伤心的话。在君在这里很感慨的指责国民党的专政是“假的”,是旧式的专制,而不是他所梦想的“新式的独裁”。他“新式的独裁”的第一个条件是“独裁的首领要完全以国家的利害为利害”。九一八事变之后,政府的首领不敢及早交涉,也不能及早交涉,就是不能“完全以国家的利害为利害”,就是够不上“新式的独裁”的第一个条件。

“你们那时自己忏悔误国之罪,已无及了!”

从上面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到,最后丁文江也觉悟到国民党的“专政是假的”,觉悟到蒋介石他们还不配搞“新式的独裁”,“所以我们饱尝专制的痛苦,而不能得到﹝新式﹞独裁的利益。”⑦虽然如此,在胡适眼中,在举国滔滔为蒋介石铺独裁之路的时候,那些受过完美的英美教育、“受过民主政治极久熏陶”的人,竟也纷纷宣言非行独裁制度不可,则是一种“教猱升木”的不可原谅的错误。因此,他不得不站出来,大力阻止这种反民主的、赶时髦的浪潮。当然,在这种力挽狂澜的过程中,胡适的心事是颇为怆然的。现在,我发表一封在我手中的从没发表过的信,是胡适1934年12月20日写给傅斯年的,以证实他的这种感觉:

孟真兄:

示悉。

《大公报》事,我已去信说:“孟真兄要我代写一决,我代他决的是继续任撰作星期论文。”

我也觉得《大公报》的星期论文是值得维持的,所以不但按期作了,还替别位朋友“枪替”了好几次。

香港之行,势不容已。已决定29日南下,过京不停,在上海过年,元旦之夜在上海搭President Harison去港,4日到港,9日到广州,约12日到梧州,16日到港搭Taft船回来。

香港大学去年要给我名誉学位,我托故辞了;今年没有法子再辞了,只好去走一趟。我的意思是“开辟殖民地”,你定要笑我不脱“通天教主”味儿了!

在君兄忽然作驳我的独裁不可能论,我写信(两千多字的长信)答他,你见着否?

我说:“将来你们这班教猱升木的学者们终有一天要回想到我的话。那时我也许早已被’少壮干部‘干掉了,可是国家也必定弄得不可收拾了,你们那时自己忏悔误国之罪,已无及了!”

胡适之不肯公然谈中医,也是这个意思。

廷黻论专制的文发表时,此间省市两党部中人皆大欢喜⑧!我听了真慄然以忧。“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这是你们山东亚圣的味儿了!

汪蒋的“感”电,我充分利用来作了三篇文字,正是要“顺水推船”,导人入于水泊。我正想“趁火打劫”,岂料丁大哥出此下策,为一班妄人增加气焰不少!

彭太太已在第一中学教英文,每周有十五时,可得105.00,大概可以勉强支持了。机会甚好,因杨子余就任校长,正需好英文教员。

你何时来?女先锋已见着了。

适 之

用这封私信做我这篇长文的收尾,真再合适没有了⑨。

1986年3月2日夜

注释

①1937年5月30日,胡适写《再谈谈宪政》(《独立评论》第二三六号),进一步论他这一“僻见”说:“我这个’僻见‘,蒋廷黻先生不屑答复;有一天他对我说:’你那一段议论简直是笑话,不值得讨论。‘过了一年之后,丁在君先生在《大公报》的星期论文里引了我这一段话的第一句,他的批评是:’这句话是不可通的。‘(丁先生的全文转载在《独立》第一三三期。)这大概是因为我不是专学政治的人,所以我的’僻见‘,廷黻先生说是’笑话‘,在君先生说是’不可通的‘。”“我自己相信,上文说的僻见并不是笑话,乃是我在美国七年细心观察民主宪政实地施行的结论。”

②在《再谈谈宪政》一文中,胡适还有这样一段,自道生平经验:“我也曾学政治理论和制度,我的运气最好,我最得力的政治学先生是曾在Ohio做过多年实际政治改革的Samuel P.Orth。例如他教我们《政党论》,从不用书本子;那年正当1912年的大选年,他教我们每人每天看三个大党(那年罗斯福组织了进步党)的三种代表报纸,每周做报告;并且每人必须参加各党的竞选演说会场;此外,我们每人必须搜集四十八邦的’选举舞弊法‘,做比较的分析。我受了他的两年训练,至今看不起那些从教科书里学政治的人们。我对于民主宪政的始终拥护,完全是因为我曾实地观察这种政治的施行,从实地观察上觉悟到这种政治并不是高不可及的理想制度,不过是一种有伸缩余地,可以逐渐改善、逐渐推广政权的常识政治。”

③1914年5月13日,陈炯明有信给吴敬恒,有这么一段,正好与蒋廷黻之论针锋相对:“譬如现在国中摧残共和,扰害百姓者,实一私人的武力主义横行。申言之,则大军阀扰乱于中枢,小军阀扰乱于各省,而官僚、政客、民党依附其中,口福利而行盗跖,日在老百姓头上肆其践踏,合之为民国四凶,今欲扫平此乱,确非空口赤拳所能从事。不得已而以毒攻毒,暂用小军阀之集合,以推倒大军阀之酿乱,能一次摧陷而廓清之,根本解决也。不能,而先打破大军阀,创建联省制,钳制大军阀之不能产生,安排小军阀之鬼有所归,以此收束,暂作统一,名曰假联治,此亦不得已而思其次之办法也。唯假联治之下,得一和平机会,自可从事裁兵,清理内外债;一面以党之进行,带领老百姓组织团体,储养自治、自卫之能力,再起而与小军阀算账,收回民治之权,使小军阀不能不归于国防地位,真联治乃可实现、真共和始告成功。”可见陈炯明虽是“武夫”,但见解比“文人”“教授”还高明多多呢!

④胡适在《一年来关于民治与独裁的讨论》文中引了这段话后,说:“我至今还相信这种民主政治的方式是国家统一的最有效方法。”

⑤胡适在《一年来关于民政与独裁的讨论》中,还有这样的结尾:“我个人当然是欢迎汪蒋两先生这种宣言的。他们承认中国今日无独裁的必要与可能,这种见解,很可以对一般求治过急的人们下一种忠告。在这个国家和平统一最有希望的时机,在中央政府将要正式实行民主宪政的时期,这种郑重宣言是最需要的。”当然,事实上国民党当权派的真意如何,则大有文章,袁世凯在称帝以前,岂不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中国实无帝制之必要与可能吗?

⑥在《再谈谈宪政》一文中,胡适还有这样一段:“我在美国看过两次大选举:去年在美国看了第三次大选举,看了第二个罗斯福在那个全国资本家极力反对的空气之下,得到总票数百分之六十四的空前大胜利,我的民主宪政的信念又得了一种最坚强的印证。我更深信:民治国家的阿斗不用天天血脉贲张的自以为’专政‘,他们只须逢时逢节,在要紧关头,画一个’诺‘或画一个’No‘,这种政制因为对人民责望不太奢、要求不太多,所以最合于人情,最容易学,也最有效力。”

⑦丁文江在《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中,明白表示汪蒋虽有通电,但他们还是搞独裁的:“汪蒋两先生尽管通电说独裁政治不是必要,而事实上国民政府何尝不是变相的独裁,不过不是蒋廷黻钱端升两先生理想的独裁而已。”

⑧关于蒋廷黻与国民党关系,和他发表赞同独裁论,似有内幕可寻。1934年4月19日,傅斯年有信给胡适,说“此间一切读书朋友对定[廷]黻文章极不满。故此公虽邀西府之垂青,实已自弃其moral力量。中国虽至今日犹有三分廉耻,此则系于二三人之努力,曾涤生所谓’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倾向而已‘是也。此间读书朋友,虽为卿士,未尝丧天良也”。可见对蒋廷黻的不满。唐德刚《胡适杂忆》有这么一段:

我记得我那时还谈了些有关蒋廷黻的掌故。我偶尔提到蒋氏可能是“复兴社”里的要员。

“很有可能,很有可能!”胡先生说当他1952年返台蒋公约见之时,他们曾涉及胡蒋二位有意组党之事,“蒋先生说,’请告诉廷黻不要另外结党了,还是回到国民党里来吧!‘”

“这’回到‘二字里有文章!”胡先生不疑处有疑地向我说,“蒋廷黻未加入过国民党,为什么要’回到‘国民党里去呢?”

胡先生怀疑蒋廷黻先生是个力能通天的“蓝衣社”大员。我们并且把《独立评论》找出来,“考据”一下蒋廷黻加入“复兴社”的可能年代。

如今当事诸公俱已作古。那些力未通天的“蓝衣社”社史家们也找不到证据来证明蒋氏是否个“社员”,这件事,可能就永远是民国史上的疑案了。

如果蒋廷黻的身份这样复杂,那他首开拥护独裁之论,倒真是另有文章了。

⑨有关民治与独裁的论战,还有许多其他人的文章,因为不是最重要的,我不引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