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心脑血管病饮食与防治
28149300000001

第1章 心脏循环系统病理常识与预防治疗(1)

一、心脏循环系统疾病的病理常识

循环系统与血压知识

(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约为本人的拳头大小,夹在左右两肺中间,位于胸廓中前方,整个心脏约有2/3在中央偏左侧。

1.左心与右心:心脏功能是由左右两个泵发挥作用。左侧的泵(左心)是将来自肺部含有氧气的红色血液(动脉血)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右侧的泵(右心)是将由全身汇集而来的含有二氧化碳的黑色血液(静脉血)送到肺里,以便再生新鲜的动脉血。这两个泵,由一个隔所分开。

2.心室和心房:左右泵,分别有心室、心房,心室与心房之间由的隔开。心室是将血液排挤出去的强有力器官,所以是由较厚的心肌壁所组成。心房是将返回到心脏里的血液暂时贮存的器官,每当心室完成一次收缩而舒张下来时,贮存在心房里的血液就可流到心室,心室可再次收缩。

3.四个瓣:为了使血液沿一定方向流动,心脏就要像手压泵一样,在每个重要地方都要有一个瓣。位于左心室入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处的为二尖瓣,位于左心室出口处(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为主动脉瓣。另外,位于右心室人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处的为三尖瓣,位于右心室至肺动脉出口处的为肺动脉瓣。

(1)瓣的功能:二尖瓣与三尖瓣在心室收缩期间闭合,防止血液由心室向心房逆流;在心室舒张期间张开,心房血液流进心室。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在心室舒张期间闭合,防止输送出去的血液向心室;在心室收缩期间张开,心室内的血液分别流向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管里。

(2)心脏搏动节律:心脏搏动与人的意志无关,每分钟以60~90次的节律反复跳动。决定这一节律的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分界线的叫窦房结节的特殊心肌组织。该组织每隔一定间隔时间产生电冲动性兴奋,这一兴奋首先刺激心房使左右心房收缩,然后传到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结。兴奋由此传到分隔左右心室的室中隔,进而波及左右心室使整个心室受波动而引起收缩。

(3)心脏功能的调节:安静时,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液量约为5立升。心脏的跳动数每分钟为60~90次,故跳动一次可输出70~90毫升的血液。但是,随着身体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脏可相应地增加跳动次数,或使每次输出量增加,从而输送超过安静时的4~5倍的血液量。这种调节与意志无关,是在植物神经作用下无意识地进行的。

(4)冠状动脉:心肌本身不停地收缩与舒张,需要一定的能量。冠状动脉就是输送这种能量的管道。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出两支,然后又分为细支,由心脏表面进入心脏内部。

(二)血管的构造与功能

1.血液循环经路:由左心室出来的主动脉首先分支为营养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然后再向全身分支出许多小动脉。小动脉进一步再分,其末端形成细微血管网,在这里体内的组织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即将氧与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并回收二氧化碳与老化物。当血液在通过毛细血管的过程中完成上述物质交换后,就可逐渐汇集起来而流进小静脉,接着汇集到大静脉最终流进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我们将此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该血液经右心房通过右心室送到肺动脉,肺动脉在肺里不断再形成毛细血管网附于肺泡表面。血液在这里将二氧化碳排到肺泡里,并从进入肺泡的空气中吸进氧气再生为新鲜血液,逐渐汇集以后经数条肺静脉回到左心房。我们将此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

2.血管功能:主动脉与其他大动脉的壁很厚,在心室收缩期里呈弹性膨胀而变粗,在舒张期恢复原状,由此使血流与血压形成一定的节奏。而小动脉壁又分布有许多植物神经,所以根据需要可改变血管直径,用以调节血流与血压。毛细血管壁呈薄膜状,故使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易于进行。静脉的整体容量很大,通过很薄的血管壁收缩或舒张就可以改变血液量从而调节返回心脏的血液量。为了防止逆流,在许多处有类似衣袋样的瓣。

(三)血压知识

血压是指流动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测量血压要在安静时将血压表的袖带缠在上肢,用橡皮球将空气送入袖带里,然后测定水银柱高度。可以取坐位、卧位和立位进行测量血压,但袖带位置应与心脏位置高度相同。

1.最高血压与最低血压:血压的原动力是心脏收缩力。当心脏收缩时,动脉里血液量增加,因而血压上升。相反,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内血液量减少,血压即可降低。前者叫做最高血压(收缩期血压),后者叫做最低血压(舒张期血压)。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之差叫脉压差。脉搏每跳动一次,可出现一次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

2.血压的正常值:20岁男子最高血压的正常值是16.4千帕(123毫米汞柱),女子为15.7千帕(118.7毫米汞柱),男子最低血压为9.7千帕(73.8毫米汞柱),女子为9.6千帕(72.1毫米汞柱)。30岁以前,与上述数值基本相似。但40岁以后,在严格意义上,很难决定正常血压,这是因为又增加了老化现象的缘故。一般所说的高血压,是指经反复测量而高压总是在20千帕(150毫米汞柱)以上,低压总是在12千帕(90毫米汞柱)以上者。然而60岁以上的人,高压为21.3千帕(160毫米汞柱)亦属正常(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3.血压的变动:血压并非总是恒定的,会随着身体诸项条件变化而变化。

(1)气温与血压:气温对血压有明显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一般夏季较低,冬季较高。并且与每天的气温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2)运动与血压:运动对血压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血流增加时,血压可上升。轻微运动时,由于末梢血管扩张减少血流的阻抗力,因此血压不会上升。但是,在激烈运动时,由于从心脏压迫出来的血液量增多,因而可使血压升高。

(3)精神状态和血压:愤怒、担忧、苦恼、受惊等感情中枢兴奋可使血压上升,但其上升情况因人而异。

心脏病

(一)心瓣膜病

心脏有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四个瓣。当这些瓣发生病变后,作为输送血液的泵的工作就可受到影响,这一状态就是瓣膜病。

1.瓣膜病的特征:瓣膜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狭窄病,有两个瓣或三个瓣粘连在一起而不能充分开张。另一种是闭锁不全症,瓣的闭合不好,使一度通过的血液出现倒流。也可两者兼而有之,叫做狭窄兼闭锁不全症。后天性的瓣膜病以二尖瓣疾病为最多,其次是主动脉瓣,然后是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同时发生。单纯的三尖瓣疾病很少见,后天性的肺动脉瓣疾病更为少见。先天性的瓣膜病以肺动脉瓣疾病为最多,其次是主动脉瓣疾病,二尖瓣疾病、三尖瓣疾病则很少。

2.原因:心脏瓣膜病的原因有先天性畸形或由后天性疾病所引起。后天性心瓣膜病最多的是风湿热,其次是梅毒、细菌、动脉硬化、外伤等。

3.症状:先天性重症瓣膜病虽然也出现发绀症状,但生后不久便会出现呼吸速度加快和浮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但是后天性瓣膜病大都是在20~30岁期间出现症状。

一般来说,后天性瓣膜病大都由于稍一活动就出现心跳,或爬坡上楼梯时出现心跳与气喘等才被发现。此外,也有夜间睡眠时出现发作性咳嗽,由于气喘而坐起来或靠着一定东西才感到舒服的症状。这是由左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脏哮喘。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浮肿。此外也有同时出现血痰与咳嗽。

后天性瓣膜病有二尖瓣膜病与主动脉瓣膜病。二尖瓣膜病:有二尖瓣狭窄症与闭锁不全症。狭窄症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二尖瓣,左心房因血液储留,压力升高。肺静脉压力也可升高,引起肺淤血与浮肿成为心脏哮喘的原因。不久,心脏右侧因负担加重使肝脏肿胀,或发生浮肿。这就意味着右心功能不全。如果左心房积存血液而加重负担后,就成为引起心律紊乱的原因,容易发生血栓。血栓脱落由左心室流进主动脉后,就可阻塞脑和身体血管而发生栓塞。二尖瓣闭锁不全症是因二尖瓣的变形与硬化使血液由左心室再逆流到左心房的疾病,为此可使左心室承受很大负担。逆流回来的血液使左心房的压力升高,结果就同二尖瓣狭窄症一样,由左心功能不全而并发右心功能不全。当二者都为重症时,三尖瓣承受不了其压力,有时会引起三尖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瓣膜症:主动脉瓣狭窄与闭锁不全症在早期一般无心跳气喘症状,亦有终生都未发现者。但是,只要出现一次症状就会迅速恶化,所以不要因无症状就疏忽大意。也有从年轻时开始就并发心脏性哮喘与心绞痛。

先天性瓣膜病,如肺动脉瓣狭窄症虽自生出就有,但若为轻症则完全没有症状。中等程度的肺动脉瓣狭窄也多在20岁以后才会出现自觉症状。重症肺动脉瓣狭窄自婴幼儿期开始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症状发展后,主诉有运动时呼吸困难,或比别人容易疲劳等。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和二尖瓣膜病,其症状大都比后天性出现得要早。

(二)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

肺和心脏关系密切,当某一方面发生异常时,一定会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心脏功能发生异常,血液就不能彻底地从心脏里流出面积存在肺里,肺血液循环变坏,肺动脉内压增高,右心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右心功能不全,这就是肺心病。急性者可在引起休克症状后死亡,慢性者因心功能不全而致死亡。

1.急性肺心病(肺梗塞):静脉与右心房产生的血液凝块(血栓)脱落流进肺里阻塞了肺动脉引起梗塞,此因肺动脉压升高所致。骨盆与下肢深部静脉产生的血栓,也容易引起这种事故。

发生较大肺梗塞后,可见呼吸困难、胸痛、咳嗽、血痰、发烧、发绀、脉搏微弱、跳动次数增多、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也有的在几分钟内死亡。但也有不表现上述症状,而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烧、胸部压迫感以及胸痛等。

要绝对安静,可用镇静药与镇痛药、输氧,并对休克采取急救措施。

2.慢性肺心病:患慢性肺疾病时,特别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结核、矽肺以及脊柱与胸廓变形等时。会增大肺血管的阻抗,使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负担加重,这就是慢性肺心病。

除呼吸困难、心跳、咳嗽、咯痰、发绀等症状外,还有哮喘症状。

(三)心功能不全

心脏的泵作用一旦变弱,就不能很好地输送血液,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回到静脉里去的血液,而出现各种症状。这种状态就叫做心功能不全(或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症状:初级阶段,运动时出现气喘与心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面部和下肢出现浮肿。病情进一步发展,夜里出现呼吸困难而不能入睡,呼吸受阻而发出喘鸣声。更严重时,嘴唇与指尖出现发绀现象。此外,尿量减少,没有食欲,但体重却可增加。有时腹部膨隆,这不仅是因为胸膜腔内有积水,腹腔也有积水,由于肝脏肿大所致。

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原因除了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心脏本身疾病外,也有因高血压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所引起。因此,在仅有气喘、心跳、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就要尽早请医生检查以弄清原因。此外,患有高血压和瓣膜病时,即使没有心功能不全的自觉症状,也不可掉以轻心。

(四)心律紊乱

有规律搏动的心脏发生紊乱而成不规则状态叫做心律紊乱(或不齐)。既有无任何不适的暂时性心律紊乱,也有症状严重的心律紊乱,故应特别注意。原因除了由各种心脏病所引起外,也有因内分泌和神经疾病等心脏以外的疾病所引起。

心律不齐有期外收缩、发作性心动过速等几种类型。

1.期外收缩:有规律的搏动发生紊乱,心跳节律发生变化。因为改变由正常搏动的起搏点控制,由另外的激动,使心脏跳动规律一时发生紊乱。基本上用不着担心,但由心脏疾病和药品中毒引起者,应予注意。

2.阵发性心动过速:突然出现心跳,脉搏可加快到160~200次。但很快又恢复原状而感到舒适,这叫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打哈欠、用劲憋气、用手指于眼皮上压迫眼球、按摩颈部以及使身体屈伸等时,有时可以止住过速的心跳。

立即可恢复者不用担心。但时间一长就有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危险,所以应请教医生。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大都由心脏有病或洋地黄中毒等引起,所以对病因的治疗也很重要。

3.心房扑动与纤颤:心脏跳动完全呈不规则状态。原因是由二尖瓣膜症、冠状动脉硬化、巴塞德氏病(甲亢)等引起,整个心房不能进行正常收缩。如果仅是脉搏不规则,大都感觉不到,但心房扑动加快时可感到心跳,持续时间长者可引起心功能不全。

4.亚一斯综合征(心脏传导阻滞引起的脑缺氧综合征):心脏起搏点激动不能由心房传到心室。所以心室就以本身节律进行搏动,这种状态就是房室传导阻滞。这种激动突然失传时,在心室开始搏动以前,出现暂停搏动与循环,引起脑贫血意识消失。这就是亚-斯综合征。也有由心动过速所引起,为了弄清原因可请医生诊断,也可住院治疗。即使进行药物疗法、但若反复发作时,可植入人工起搏器,用电流刺激调整搏动节奏,从而使心脏转为正常跳动。

(五)心脏神经症

这里所说的是精神病的一种,概言之是由神经症引起的心脏病。因此,心脏本身并没有发生病态变化。多发病于中年人,尤其女性较多。

症状:心跳突然加快,心脏部有压迫感、疼痛、脉搏不规则、心律不齐(期外收缩)。除此之外,还有脸色苍白、呼吸困难、手脚发凉、出冷汗、血压下降等重症表现。但是,在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心前胸壁疼痛和压迫感很强。与此相反,心脏神经症与局部的痛苦相比,首先出现立即死去的不安感和恐怖感。另外,在发作时或请医生诊断时以及在人群中,总想用右手保护着心脏的姿势,这也是其特征。发作反复多次,或隔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再次发作,每次发作都加剧不安感,不能一个人呆着。请医生诊断,只要摸摸脉,大都会立即好转。

(六)心肌病(特发性心肌病)

1.肥厚型心肌病:在心肌病中,心肌肥大是病变的主体。特别当心室中隔(左室与右室之间的壁)肥大明显,由于是向内腔发生的肥厚,所以可使心室内腔狭窄。此外,心室壁变厚,从而心室难以扩张,血流不畅。如果是在左室的出口附近,即主动脉瓣下端发生肥大时,左室收缩使该部分肥大的心肌也发生收缩,这样血液就难以由左室流进主动脉。

因此,将妨碍血液流动位置上发生的肥大称为阻塞型,将除此之外的称为非阻塞型。肥大型心肌病在同一家族中发病的较多,故认为与遗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