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而且还很简单,只要把它分割成数个薄薄的分册,编撰成系列书籍就可以了。事实上,这也是很多长篇幅图书的出版方法。这样做除了增加读者对书籍的好感,还可以增加销量,何乐而不为呢?
十四.将无厘头进行到底
1.拍而未残的喜剧之王
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影帝周润发凭借着小马哥等英雄形象,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时候,一位与他同姓的男演员却在完全不同的电影类型上默默耕耘着。香港电影片商曾经想要将二人撮合到一块出演,却被周润发委婉地拒绝。在评论到这个小自己几岁的新秀时,周润发语重心长地说,他的演技很好,不过扮演的角色太过局限,如果不及时拓宽戏路,很容易拍残。
而被“发哥”预言“要拍残”的周星驰,则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红透了半边天。20年来,周星驰一直忠实地坚守着自己的喜剧阵地,但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位喜剧之王会拍残,从转型早期的《望夫成龙》到相对成熟的《鹿鼎记》,从被中国千万学子拜为最经典之作的《大话西游》到追逐外星幻想的《长江七号》,周星驰一直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他理想中的喜剧世界。
在引来千万粉丝狂热崇拜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对周星驰的表演不以为然。其中,比较主流的反对观点认为,周星驰的电影太过肤浅,没有内涵,除了博人一笑之外就再没有别的东西。
在这里,我不想对周星驰电影的内涵问题做任何评价,因为是否具有深邃的内涵已经超出了有氧信息的评判范围,我们关注的只是信息是否能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快的速度传播。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而言的话,我们关注的只是人们是否乐于接受某些信息,以及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关注。
在吸引注意力和制造乐趣上,还没有任何电影可以和周星驰的电影分庭抗礼,即便是最坚定的周星驰的反对者也会承认,周星驰的电影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这就是有氧信息的魅力。
周星驰能凭借着搞笑天才一路走到今天,靠的是观众的认可。那些买票去电影院看周星驰电影的人,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钞票为周星驰投票。投票的人越多,自然是越受欢迎。
以下是周星驰的部分电影在香港地区创造的票房成绩:
《少林足球》60 739 487港元(以下数字都以港元为单位)
《审死官》49 884 734
《92家有喜事》48 992 188
《逃学威龙》43 829 449
《赌圣》41 326 156
《鹿鼎记》40 862 831
《食神》40 861 655
《97家有喜事》40 435 675
《唐伯虎点秋香》40 171 033
《赌侠》40 149 328
《武状元苏乞儿》38 622 449
《国产凌凌漆》37 523 850
《破坏之王》36 906 730
《神龙教》36 583 964
《大内密探零零发》36 051 899
《百变星君》35 236 551
《逃学威龙2》31 635 680
《整蛊专家》31 388 471
对于不太熟悉香港电影市场的人来说,这些数据的意义似乎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不过没关系,让我们看看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票房的总体情况。整个90年代,名列年度香港电影票房前三甲的电影一共是30部,而周星驰的电影就占了一半,足足有15部之多,即便是在好莱坞都红得发紫的成龙大哥,也排在了周星驰的后面。
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市场,几乎是周星驰的天下。进入21世纪之后,周星驰没有选择急流勇退,而是越战越勇,接连拍出《少林足球》、《功夫》和《长江七号》等一系列大片,并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让周星驰成为无可争辩的喜剧之王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他在选定喜剧表演这条道路之后,能够坚持用正确的策略去完成它。而周星驰使用的策略正是有氧信息原则。
常看周星驰电影的人应该知道,周星驰扮演的电影角色几乎是清一色的小人物,比如《少林足球》中的垃圾汉,《功夫》中的街头小混混,还有《长江七号》中的民工,等等。关于为什么只演小人物,周星驰自己给出的回答很耐人寻味。他说自己就是从小人物一路走来,平时也经常观察小人物,所以觉得小人物比较亲切,演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也许这的确是周星驰的心里话。不过,绝大多数演员也都是从小人物一路走来,他们身边也有数不尽的小人物,但我们却很少看到有演员甘心演小人物的。这实际上是周星驰的一个十分聪明的策略。一件事情如果只发生一次,叫做偶然;如果发生两次,叫做巧合;如果发生了数十次,那就是必然。周星驰选择演小人物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他一路从小人物走来,而是小人物更容易受到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小人物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最终成为大英雄的故事,更是让作为普通人的观众们欢喜不已。
没有人不喜欢英雄,没有人不渴望成为英雄,成为英雄的梦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团火。我们都希望被他人重视,我们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重要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不过电影中的主角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也是人们常把电影叫做造梦工厂的原因。
爱因斯坦能够发明相对论是因为他具有超常的想像力和智商,拿破仑能够征服欧洲是因为他具有超常的军事才能。这些人能够成为英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天才。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不是天才,也难以成为那样的英雄。我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升学、考试、找工作、朝九晚五的普通人。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相比,普通小人物的生活离我们更近,更亲切,更有代入感,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们自己。如果电影中的小人物可以成功,那么生活中的我们也就看到了希望。
虽然周星驰从来没有这样讲,但从他长期一贯地选择演小人物来看,他对这一点应该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对于《功夫》这样的制作费用超千万元的大制作来说,主角的定位可不是件小事情。在角色的选择上,周星驰严格地坚守受众导向原则,坚定不移地扮演普通人最愿意看到的小人物形象。与其说是周星驰选择了他要出演的人物形象,还不如说是观众帮周星驰做出了这个决定。
周星驰总是习惯讲一些小故事。他的电影故事结构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单一,内涵比较浅显,没有人会看不懂。而这些特点综合在一起,正是周星驰讲故事成功的原因。
能画好一条龙固然不错,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即便能做到,有能力欣赏的人也太少了。还是画一只小虫好一些,画起来简单,看起来方便。
周星驰就是一个擅长把小虫子刻画到极至的人。他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不遗余力,在故事细节的刻画上,他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大到故事的街道背景,小到人物身上的一块补丁,周星驰都会考虑到。
电影是一种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媒体,在9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想要讲好一个主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3个,4个。周星驰坚持每部电影只讲一个主题,不给故事铺陈太多的线索,也不去挖掘过于深邃的内涵——这样做不但大大降低了讲故事的难度,更强化了已有的故事元素。
周星驰的电影总是很简单,没有什么情节是一次看不明白的。这同样是有氧信息的原则。有些导演不同,他们刻意把自己的电影拍得很晦涩,让观众在疑惑中看完电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不希望任何人评价他们的电影是一碗清水,可以直接看到底。
这是一种危险的习惯。如果是拍艺术片,并且不在乎有多少人去看的话,还可以接受。可如果是制作商业电影的话,这样的思路往往会拍出叫好不叫座的电影,或者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电影。
很幸运,周星驰不是这种人。当有人给他扣上“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的帽子时,周星驰毫不犹豫地把帽子摘了下来。这顶帽子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难得的荣耀,但对周星驰来说,这却是个潜在的威胁。
“后现代解构主义”这几个字就是典型的无氧信息,晦涩难懂。周星驰不想观众看不懂自己的电影,也不屑于去做名不副实的大师,他只想做好自己最本分的工作——演戏。这也正是周星驰的明智之处。
2.将恶搞进行到底——《武林外传》
说完了周星驰,我们再来说说国内的喜剧作品。虽然国内从事喜剧表演的影视工作者不少,但是能够与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匹敌的并不多,如果一定要在恶搞方面挑一部旗鼓相当的喜剧作品的话,前两年风靡大江南北的室内古装喜剧《武林外传》应该算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近些年来,在国内大红大紫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的,不过《武林外传》却是典型的例外。它并没有在央视的黄金档率先播出,也没有做太大的宣传攻势,却凭借着强大的群众号召力和口耳相传的魅力在国内迅速窜红,各地方电视台争相播出《武林外传》以抢夺收视率,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打开电视时,都能看到有四五个电视台在同时播映《武林外传》。
《武林外传》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无厘头作品。故事的时间概念是含混的,你很难说清故事所处的具体历史年代。比如,郭芙蓉的父亲郭靖原本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以此来判断,武林外传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南宋末期。但故事的另外一个主人公白玉堂则是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北宋的一名侠盗。让他们在一部戏里出演,和关公战秦琼的效果差不多。不过编剧和导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不把你的脑袋弄大,怎么配称无厘头呢?
更为恶搞的是剧中人物的语言。虽然身着古装,不过《武林外传》中的英雄们说的可都是一口倍儿流利的现代普通汉语,其中不时地还夹杂着一些时下最流行的词汇,这又是一种时空的错位。当我们看着这些身着古装的演员说着现代人才有可能说出的话时,不笑才怪。
制造时空的错位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有氧信息手段,它会让信息变得异常有趣,而编剧宁财神在创作过程中,显然是有意应用这种有氧信息技巧的。
为了配合剧情之中的时空错位,连《武林外传》的片头也变得时代感十足,整个片头都是以电脑桌面为背景展开的。每个演员的剧照就是一个打开的图片窗口,而图片的切换也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传统提示音。这对喜欢上网和使用电脑的观众来说,无疑是非常亲切的。增强时代感和用熟去生是有氧信息的重要原则,这些在《武林外传》的细节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虽然《武林外传》拥有着比较稳定的演员阵容,而且前后剧情之间也有一定关联,但在形式上其采用的却是系列剧的编排方式。这样做可以使新故事的创作不用受到前面故事的过多干扰,更容易发挥编剧和导演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从而为剧情增添更多趣味。
毫无疑问,这给了编剧宁财神以很大的恶搞和发挥空间。而讲故事,既是有氧信息的基本原则,也是宁财神的强项。早在加盟《武林外传》之前,这位著名的网络作家就以其无厘头的风格赢得了众多网民的认可。而在《武林外传》中,宁财神把他的无厘头本领发挥到了极至。李大嘴口衔玫瑰的现代舞,老白和几位伙计伴随着二胡的节奏挖坑,还有吕秀才用一张铁嘴说死荆无命等有趣的情节,都是得益于这样的剧情编排结构。
与周星驰的喜剧套路相似的是,虽然《武林外传》中的很多主人公都有着大侠的名头,但编剧和导演却刻意把他们刻画成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李大嘴的贪吃,白展堂的胆小,吕秀才的酸腐,佟湘玉的虚荣,郭芙蓉的泼辣,都是市井小人物身上常见的特点。把这些人性的缺点安排在角色身上,就是希望能够拉近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距离,从而产生亲切感和代入感。
大部分时间里,《武林外传》中的人物都不说什么正经话,听完上一句,你很难猜到下一句会有人说什么。贫嘴,是《武林外传》中的基本元素,要不怎么是无厘头呢?但是,如果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从头贫到尾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观众们会在不断重复的单一节奏中昏昏欲睡。考虑到这一点,编剧和导演在《武林外传》的中后期加强了对无厘头节奏的控制。
在出场人物把该扯的淡扯完,该抖的包袱抖得差不多时,就会有一个比较反常的“语重心长”时刻。在角色之间的讨论和争辩中,观众可以从中感悟到一些东西。
《武林外传》中这种亦庄亦谐的剧情安排完全符合有氧信息的节奏控制原则。无论是剧情整体的节奏感,还是严肃与诙谐的内容比例控制,都做得非常到位。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既不会因为搞笑过多而麻木,而不会因为说教过多而厌烦。
与周星驰电影的所向披靡一样,《武林外传》的大获成功,也是有氧信息的成功,是“受众导向”原则的胜利。表面看来,剧中的人物玩得无比开心,实际上他们也是很辛苦的。每个看似轻松的表演背后,都会有着数遍甚至数十遍的枯燥重复。演员们要时刻把握剧中人物的情绪,尽可能把最多的欢笑带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