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识读本
28135100000004

第4章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述(3)

1941年美国的观光农业开始发展。1962年以后,由于政府政策上的鼓励,以度假农场和观光牧场为主的观光农业迅速成长。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更加注重农业景观的保护,乡村景观逐渐发展。美国农村地多人少,开办观光农场,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还能就地推销农副产品。对于观光农业,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扶持,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法规,如要求农场必须设立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场所则需提供消毒水。各农场除提供游客自采新鲜瓜果蔬菜的项目外,还推出不少特色节目,如绿色食品展、榨果菜汁、乡村音乐会、破冰垂钓比赛,有的农场把饲养的小动物放到果园里,供小朋友去亲近、喂食等。美国的观光农场,是集观光旅游和推广科普知识于一体的农场,全国基本上每年有2000万人前往观光农场度假。目前,仅东部地区就有观光农场1500多家,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综合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夏威夷,全州有5500座农场从事观光农业,全州农业旅游产值达到2600万美元,其中1/3来自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如今,美国已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观光农业。

2.阿根廷

阿根廷政府从2000年开始制订和推行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推出了“马背上的阿根廷”、“南美土著部落”、“农庄生活”、“乡村手工制作”、“乡村美食”以及“乡村节日之旅”等旅游项目,向从事观光农业的个人和团体提供优惠贷款和补贴,向全国的农牧业生产者提供观光农业知识培训,还成立了“阿根廷观光农业网”,鼓励所有农牧业生产者加盟。

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初,台湾农业开始萎缩,人均所得不足200美元,农业部门便积极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出台新的农业形态,于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思想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园,人均收入上升到2500美元左右,20世纪80年代末则增至6800美元。观光农业的发展解决了台湾农业萎缩、农产品过剩、外国产品向台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备了追求高层次文化娱乐享受的经济前提。在台湾,观光农业早期的发展是1980年台北市在木栅区指南山上组织了53户茶农,建立“木栅观光茶园”,开启了观光农业的先河。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订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观光农业的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台湾“农委会”为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于1989年4月举办了“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这次会议对休闲农业概念基本形成共识,即利用农村设备和空间、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展农业与农村的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大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使农民受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在1990年和1994年,“农委会”分别制订“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和“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从技术、补助、辅导、宣传等各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积极辅导各地发展休闲体验型市民农庄。1996年通过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受到基层农会及农场主的欢迎。当前,观光休闲农场在台湾已非常普及,拥有8000多个观光农园(场),年接待游客580多万人次,生意十分兴隆。到20世纪末,台湾已经把发展观光农业作为应对加入WTO的一项举措。

(一)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类型

台湾的休闲农业形式主要以观光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场、假日花市、观光渔园、农业公园等为主。

1.观光农园具有农业特产的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

2.休闲农场农场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产品为主,且具有生产多样化的特点。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场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观光农业更具多样性。主要有农园体验、自然教室、乡土民俗活动等。

3.市民农园在城市地区与近郊农地之间,经营者将其农地划分为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市民也享受了农耕乐趣,体验了田园生活。

(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的特点

台湾观光农业发展的特点是观光与产品选购结合,进行农产品的展销活动;观光与农业科技普及相结合,开展各种知识性宣传;观光与娱乐相结合,利用节假日在园内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吸引游客。

台湾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整合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各类观光农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观光农园既保留了原有农业生产性质功能,又增加了旅游业的性质功能,从而适应了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台湾观光农园有民营和公营两种类型,民营比公营多,且近年来这些农园在旅游业务上还发展连锁经营,联手造势,从而使各单位农园在品质水准上都相互接近,形成一个联合体,发展成一个行业。

台湾观光农园建设类型相当多元化,其共性是发展农业生产,差异则是在发展自己农业生产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建设项目,多数农园以生产花卉及水果为主,所以观光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品尝旅游多集中在秋季,也有些农园农牧兼备,即使不逢产季,也可欣赏牧场风光或观赏极富趣味的畜牧活动。如宜兰县的头城和北关观光农园突出传统农村生活情境旅游,雪霸观光农园突出观赏各种花卉和森林自然生态景观旅游,嘉义县嘉义农园植物繁多而展示蜜蜂生态的旅游乐趣,桃园县味全埔心观光牧场开展以骏马、奶牛及乳业展示馆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旅游等。总之,每个观光农园均有自己的品种、品牌特色,以生态主题为发展趋势,通过包装推销,以农业生产项目的每个过程的观赏、参与、体验、品尝、购物为重要旅游内容,使农业旅游全年均可进行,减少季节性限制。

此外,我国台湾还很注意发挥公营观光农园的示范性作用,重点建设若干个综合性、多功能、大规模、示范性的公营观光农园,同时也对民营观光农园的建设加强引导。如南投县清境农园将农园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以发展休闲农业,设置了多个景区,并在其中设有多个服务中心,配有住宿、交通、导游、会议、饮食、购物等功能和活动。观光农业使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形成发展链,利用农业项目生产的每个过程,通过提供旅游等活动消费,获取和积累农场进一步发展资金,从而更好地投资农园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水平,进而更高质量地发展休闲农业。

又如我国台湾知名的走马濑农场,它位于台南县玉井、大内两乡交界处,为曾文溪本流与两大支流--大埔溪及后堀溪交汇处,昔日因溪水丰沛,形成的水濑势如万马奔走而得名,于1988年由台南县农会开发经营,是我国台湾第一个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它以专业种草起家,再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农场,并且第一批获颁风景游乐区标章,连续11年被评为优等和特优考核园区。2004年11月,荣获台湾农委会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协会评鉴的优级休闲农业标章。它可以说是融合了草原、山林、河川之景观于一体的乐园。农场有丰富的生态资源,野生动物多达150多种,其中还包含有6种保护鸟类、3种保护两栖类、1种保护哺乳类和1种保护类昆虫共11种“野生动物保育法”列名的动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风貌,不同的生态产生了不同的林相。农场分成一般游憩、果园游憩、牧场游憩三大系统,设有管理中心、餐厅、农舍、滑草场、亲子欢乐广场、体能训练场、高尔夫迷你推杆场、跑马场及露营烤肉区等,规划完善。此外,农场还设有一处古农具区,可让年长游客从中回忆往昔的农村生活,用水车、风谷、石磨、古亭畚等农村用具,使游客了解20世纪40~50年代的农村耕具及生活。

我国台湾的休闲农场建设现在正值兴盛期,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很多农场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产品和优良的服务。我国台湾的观光农业目前已经由观光农业提升到休闲农业的理念和层次,并专门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定期出版《台湾休闲农业会讯》。台湾的业内人士称,休闲农业包括了体验的内涵,比观光的内容更加丰富,延长了产业链。可以说,无论从开展形式上,还是从客源市场的结构上来看,台湾休闲农业都表现出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同步的趋势。

三、内陆休闲农业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展示了休闲农业的强大生命力。我国休闲农业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和大城市郊区以及特色农业地区。目前全国比较有名的观光农园有北京的锦绣大地、蟹岛生态度假村和小汤山农业科技园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珠海农业科技园,苏州农林大世界,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以及北戴河集发农业科技园等。休闲农业从最初的萌芽一直发展到今天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建设热潮,其建设理念、服务功能及生态效益得以全方位的突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结合。而且,休闲农业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优惠待遇,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国内休闲农业的客源市场结构来看,中、低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是休闲农业的主体客源。从我国休闲农业的游客活动的动机看,许多游客还主要着眼于低廉的接待费用,体验乡俗民情的成分较低;采摘旅游中,相当数量的游客对果实的数量和质量在乎程度超过参与收获过程的心理感受。

我国各地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下。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在农业生产充分发展的农区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如珠江三角洲的观光农庄、生态农业园、农业大观园等;二类是大中城市郊区发展起来的观光农园,如北京郊区的观光农园、休闲度假村等;三类是农业基础较差的农区发展起来的观光农园,如珠江三角洲的大中城市郊区发展起来的观光休闲度假村等;四类为在荒山荒地上发展起来的观光农园。

(一)北京

北京郊区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昌平区十三陵旅游区率先建立观光采摘果园以来,京郊各区、县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开发和形成了一些休闲农业项目和景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北京郊区共有休闲农业景点(区)119个,年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获得经营性收入超过30亿元。

1.北京休闲农业的类型

(1)农园观光型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等为主,包括教育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或租赁农园等。

(2)农园采摘型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瓜园、花圃等,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花)农生活和享受田园风光。

(3)森林旅游型以森林区优美的环境、洁净的空气,来吸引居民体验回归大自然的情趣和进行休闲、度假、森林考察、避暑疗养等健身活动。

(4)渔场垂钓型利用水库、池塘、鱼池等水体进行垂钓、驾船、划艇、食水鲜和水上娱乐等内容的水域旅游活动,全市拥有专门垂钓的渔场面积已达万亩以上,可供四季全天垂钓的大型垂钓园有50多个,经营垂钓的单位共400多家。

(5)畜牧观赏狩猎型利用牧场、养殖场、狩猎场、跑马场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娱乐、参与牧业生活的风情和乐趣。

(6)乡村民俗文化型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风俗习惯、民俗活动或民族特色的村庄和农场,开设农家旅舍,建立乡村休闲民俗农庄,让游客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

(7)综合观光型在观光农业景区内设置多种项目,如北京昌平区下庄乡开展山区特色旅游项目--“亲情旅游到下庄”,既观农园寻田园风光,又乐享民俗乡野风情,同时还利用大杨山自然风景区搞红果采摘活动。

2.北京休闲农业的区划

根据北京市郊区资源、环境、区位及农业生产特点,北京郊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可以划分为4个圈层、8个地带(区)。

(1)四个圈层

(1)城市发展圈主要是四个城区和部分近郊区,重点发展以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楼宇居室美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农业。

(2)近郊圈主要是六环路以内的城市近郊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区。这里交通方便,具有离城市近的区位优势,以直接为城市消费服务为目标,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重点发展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园区农业和精品农业,为市民提供调节城市生活节奏的休闲生活空间。

(3)中郊平原圈包括大兴、通州、顺义、昌平4个区。这里是首都粮、菜及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河流穿行其间,农业资源丰富,景观特征明显,以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为主。

(4)远郊山区圈主要是郊区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包括房山、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6个山区县。这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资源丰富,要积极挖掘山区独有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山区民俗旅游、特色唯一性农产品生产、生态观光游、农村文化体验、自然风景观光等内容。

(2)8个地带(区)

(1)潮白河沿岸观光农业带本地带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包括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四县、区。这里是全市的粮食、蔬菜、畜牧生产基地,农业发达,水面宽广,发展观光农业潜力大,可以逐步发展成为瓜果采摘、农业观摩、民俗采风、农家生活体验、自然风景游览等功能多样化的大型观光农业基地。

(2)永定河下游观光农业带本地带位于北京市南部,包括大兴、房山两个区。这里平原广阔,沿河沙地面积大,是全市的粮食、蔬菜、瓜果重要产地。西瓜种植、生态农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逐步发展成为瓜果观赏采摘、森林旅游、野生动物观赏及农家生活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观光农业基地。

(3)小汤山观光农业区本区位于昌平区中部。由于地热资源的独特优势,特种菜种植及特种水产养殖规模较大,水平较高,而且温泉疗养及垂钓对城市居民颇具吸引力,观光农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可以逐步发展成为多种观光农业项目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