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28133100000039

第39章 物力、财力和技术管理(4)

2.改进生产工艺设备、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或增加附件,扩大设备使用范围,革新生产工具,提高设备性能,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3.改进工艺和操作方法:改革旧的工艺、缩短加工过程,创造新的加工方法,用先进的加工方法代替旧的加工方法。

4.提高软技术水平:现代化的软技术,包括可靠的生产技术信息、准确的计量技术、经济与市场预测技术、完整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体系、科学的规程和制度等。通过软技术的改造、革新,不仅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而且相应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节约与综合利用能源与原材料,大力采用新型材料和代用品,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变单一产品为多用产品。

当前技术改造的重点是对国计民生影响较大、花钱少、见效快的项目。能源和交通运输是两大薄弱环节。据1986年资料,我国能耗总量与日本接近,但工业总产值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而大量的陈旧设备和落后的技术是能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把开发和节约能源的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放在重要地位。机械、电子工业自身的技术改造要先行一步,以便生产更多耗能少、效率高的先进技术设备武装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三)技术改造的途径和步骤

1.技术改造的主要途径、方法:(1)制定技术改造规划,既有全国的,也有地区的、行业的和企业的;既要有长远规划,也要有短期计划。要从全国着眼,从中心城市或工业基地着手,具体安排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搞好资金、物资和技术力量的综合平衡。(2)加强技术改造的指导和组织协作攻关。对技术改造中的关键项目要组织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力量,进行协作攻关,使其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并带动其它项目一起上。(3)从资金和物资上保证技术改造的需要,在固定资产投资上,逐步提高用于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应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折旧基金应由企业支配。技术改造所需的物资材料要纳入各级物资分配计划,切实保证供应。(4)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广大职工对自己操作的技术装备和工艺过程最熟悉了解,他们中许多人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因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鼓励他们积极提合理化建议,进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是技术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2.技术改造的步骤:(1)现状分析: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找出现存缺陷并确定工作目标;(2)寻求适用技术:在博览国内外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寻找先进的、成熟的、适用的技术成果;(3)设计技术改造的方案:根据人力、物力、财力等具体条件,努力将新技术应用于特定的环境;(4)对技术改造方案进行全面论证:既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又要重视可靠性和可行性,在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三者统一起来;(5)组织实施:对技术进行修正使它适合于特定的环境,并顺利投入使用;(6)评价:验证它是否能达到工作目标,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

技术改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不同时期,对技术改造的内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生产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的不断应用,离不开新技术不断代替过时的旧技术。只要有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就要采用这些新的科学技术而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

技术引进,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或适用的科学技术。它不同于对外贸易的一般商品进口,而是指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和科学技术转移。

(一)技术引进的意义

1.通过技术引进,发展本国经济。各国技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技术的转移和交流。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无论怎样发达,也不可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也不可能在一切领域里都处于领先地位,必须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才能促进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2.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科学技术成果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没有阶级性,没有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但具有高度的继承性。任何民族和国家都可以吸收别国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3.在科学技术上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规模越来越大,各个科学领域互相渗透,某些课题越来越带有综合性。只有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和学术交流,才能共同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4.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明,从落后转变为先进,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十分重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12年,比英国晚半个世纪,但由于大量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到19世纪80年代,就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居世界第一位。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是战败国,经济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20—30年,但它从50年代起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取各国之长,促使它的工业生产技术有长足的发展。因此,要搞现代化,一定要面向世界,了解世界,进入世界,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对外开放的政策。

(二)技术引进的方针

1.积极慎重,从实际出发。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各个部门引进一些当代最先进的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消化吸收,并以此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技术是完全必要的。但重点应放在引进那些急需的适用技术上,即重点引进那些技术水平与规模适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投资少、见效快、盈利多、创汇高的项目。2.学习和独创相结合。按“一学、二用、三改、四”的原则,把引进新技术与提高国内制造水平结合起来。3.要有计划、有重点,量力而行。必须做好资金平衡和进出口平衡,落实偿还能力;安排好生产和建设之间关系,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应主要用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引进项目还要同国内正在建设的项目通盘考虑,进行排队,缩短战线,保证重点;还要搞好引进项目建设的平衡,认真落实国内配套工程的建设,并搞好各生产环节的配套,以便建成后迅速形成生产能力。4.技术与经济并重,认真进行引进前的可行性论证,预测引进技术的经济效益,然后做出决策。5.统一对外,择优引进,应将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技术、贸易结合,统一对外。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科学技术情报和市场信息,“货比三家”,看得准、买得好、花钱省,以提高引进的经济效果。

(三)技术引进的方式

1.引进先进设备。包括引进单机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包建一个项目等,通常称为引进“硬件”。

2.引进先进技术或技术诀窍,如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制造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和聘请专家以及技术服务等。

3.利用外资,同外商或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方面进行合作。其具体形式有:(1)引进图纸资料,由引进方自行生产。(2)按对方的图纸和材料、规格要求进行委托加工,即所谓来图加工、来料加工。(3)引进零部件总成进行装配生产,按产品分解成零、部件程度,又分为全分解(Complete KnockDown缩写为C·K·D)和半分解(Semi—Knock Down缩写成S·K·D)两类。(4)协作生产,双方分工,各生产一部分部件或设备,配成套。(5)对等交换,双方一比一原则,进行零部件与零部件或零部件与整机的等价交换。(6)补偿贸易,使用对方的设备,随后以开采的资源或生产的产品一部分偿还设备费。(7)合资生产。(8)独资经营。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技术引进应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进口设备的关系。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的国家,一般主要是引进成套设备。而发达国家一般主要是引进单项技术,其中以许可证交易这种形式用得较为广泛。这是一种技术贸易形式,由买卖双方签订许可证协议,卖方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买方使用其发明专利、商标或技术秘密,亦即买方从卖方取得使用、制造或销售某种产品的权利,并得到相应的技术。同时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卖方,并承担保守秘密及有关的义务。过去,我国主要是引进成套设备,今后主要应该引进技术和进口自己不能制造的单机、关键设备,而对成套设备的引进应逐步限制。2.充分调查,防止盲目进口、重复进口。3.重视验收工作,虽然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质量一般也好,但也必须认真验收。过去由于没有认真验收,吃亏的事是不少的。4.正确处理新建项目与改造老厂的关系,进口先进设备来建新厂是必要的,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应重视利用现有老厂搞改造、扩建,同样的规模,投资至少可以节约三分之一,且见效快,这可大大节省外汇。5.引进技术与引进管理同时并举。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是互为配套的。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先进技术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生产越是现代化,对管理的要求越严格、越科学、越精细。6.加强科研、情报人员的培训工作。日本引进技术后很快地消化和掌握,并继续创新,这同他们国内教育水平高分不开的。他们说:“没有先进的设备可以买,没有资金可以借,但没有人才什么事也干不了。”我们应把培训人才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以便迅速地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另外,要重视科技信息工作。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由于信息不灵,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极大浪费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要大力加强科技情报工作,成立情报中心,多渠道、多方式搜集科技情报。

(五)引进技术价格的计算

引进技术除了技术上可行性的论证外,还必须进行经济效果的预测,而首先看其价格是否合理。

1.引进技术价格考虑的因素:(1)该技术研究、设计、试制成本;(2)该技术预计寿命时间;如果已投入市场,考虑其老化程度;(3)同种(类)技术的市场计价标准、依据与水平;(4)该技术的经济价值及科学、社会价值;(5)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更新换代的速度;(6)在国际市场上,该种技术的供求状况;(7)该技术转让后,转让方失去市场和减少利润的大小:(8)接收方的消化、吸收、利用能力及发展前景。

2.引进技术价格计算方法。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公式1:R=h×b

式中,R——输出方提成总额;h——由于引进技术而投资后净增销售额;b——提成比例;

例,某企业从国外引进一项技术,规定从每年净增销售额中提成比例为3%。提成期为5年,5年中净增销售额分别为300万、300万、400万、500万、500万。向输出方提成总额:

R=(300+300+400+500+500)×3%=60万元

公式2:R=h×p×b

式中,p——销售利润率,其它符号的含义与上式相同。

承上例,假定净增销售额的利润率为15%,规定从利润中提成20%给输出方,时间为5年。

R=(300+300+400+500+500)×15%×20%=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