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28133100000038

第38章 物力、财力和技术管理(3)

从上述例子说明,管理者必须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由于传统的小生产管理思想的影响,许多人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时间观念淡薄,所以,资金周转很慢,因此,影响到资金利用的综合指标——资金利润率也不高,而且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颇大。例如,1984年流动资金周转的速度,上海是68天,湖南是101天;该年百元固定资金实现的产值,上海是249元,天津是156元,湖南只有95元;资金利税率,上海是65.6%,天津是36%,湖南是21.9%。有的省市还赶不上湖南。近几年虽一再提出重视资金的利用效果,但起色不大。这说明我们付出的代价——劳动时间太多,获得的经济效益太低;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提高资金使用率的潜力很大。总之,要想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第三节)对技术的有效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做好对科学技术的管理,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才能在世界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以下特点:1.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近50多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支出提高了30—40倍,科学技术人员增长了15—20倍,对许多新兴的尖端科学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生产部门。2.发展迅速,新成果层出不穷。从科学发现、发明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新产品更替的速度越来越快。3.广泛的渗透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技术上升为科学,科学转化为技术的过程加快。科学技术领域内的互相渗透日益广泛,许多新兴的边缘科学层出不穷。4.科研工作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获得成果的难度越来越大,代价越来越高。

发展科学技术有以下重要作用:1.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特别是近200余年的历史事实证明,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日益成为体观这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2.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统计,本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占5——20%;到80年代,已经达到60—80%。3.在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长期发展战略设想、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等,部必须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因素,才能使这些重大的决策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自然规律。4.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对军事领域乃至外交领域等,其影响日益加深。5.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基本保证。这个战略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除了其它因素之外,还必须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基础上,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到新的水平上来。

科学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与任务

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管理的水平。

(一)基本要求

1.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党的十四大提出,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这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确定各自攀登的目标。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中华民族要占有应有的位置。其主要内容:(1)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并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2)着重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3)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和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4)保证基础研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5)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对我国适用的科学技术。

2.根据科学研究劳动的特点进行管理。科学研究劳动具有创造性、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在管理上要有不同程度的灵活性,要尊重个人的志趣和专长,鼓励个人钻研,发表创见,提出新的学术观点。科学研究劳动的创造性要求科学思想的自由发挥,必须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学术上的不同见解与争论,只有通过科学劳动者之间充分讨论,用实践来判别是非,这样才能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

(二)主要任务

科学技术管理工作除了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组织机构、制订科学技术规划外,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科学技术队伍的建设。培养千百万有社会主义觉悟,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各种科学技术人才,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因此,必须开辟多种渠道,抓紧科技人才的培养,保证人才的合理使用,发挥他们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

2.加强技术信息工作。科学技术的资料、情报、信息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科技信息机构,充实人员,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各种信息,形成强大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系统、高效地传递、提供技术信息,促进技术的迅速发展。

3.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扩大科学技术研究单位的自主权,使他们享有在确定科研课题和人、财、物管理方面的权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广科学研究项目合同制,实行科研成果有偿使用制,加强科学研究单位与使用单位的联系,促进缩短科学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周期。

4.完善专利制度。专利,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来保护发明创造者的所有权的制度。按照专利制度,国家对于经过申请、审查和批准的发明、授予专利证书。准许专利证书持有者在法定年限内(一般是15~20年),享有发明的独占权,即只允许专利持有人生产、使用和销售此项发明;其他人使用,必须征得其同意并付给使用费,否则,以侵犯专利权论处。实行专利制度,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搞发明和采用新技术,有利于打破技术封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技术引进,有利于吸收外资,有利于出口专利,有利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

另外,积极搞好标准化工作,这可以提高劳动的有效性,减少劳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并为组织现代化生产,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国际贸易竞争能力提供重要条件。

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就是指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通过应用研究、开发研究,转化为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它是产品、设备、工艺、材料、流程等的创新过程,又是科学技术取得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技术开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在技术上保持先进,经济上繁荣昌盛的重要措施。50年代,日本的经济和我国差不多。经过20年后,日本却一跃而成为世界上的第二经济大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发展科学技术过程中,十分重视技术的开发工作。经济发达国家及其企业都将开发新技术列为头等重要的问题。不少国家的市场商品十年左右就要翻新一次。

技术开发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建立各级技术开发中心,把技术开发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为了把技术开发工作搞好,要畅通研究——设计——试制——生产渠道,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广开技术开发经费渠道,除了国家拨一部分技术开发经费外。从企业折旧基金、生产发展基金及减免试制新产品税金等方面,解决企业技术开发经费问题。3.注重智力开发。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和职工科技知识水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他的智能、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二)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我国往往有不少科技成果没有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回收率很低,许多科研成果长期停留在“样品、展品、礼品”的阶段,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因此,今后必须改变这种现象,加强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联系,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积极推广与应用科研成果:1.组织科研生产联合体,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形式。这可避免科研选题的盲目性、分散性,并可大大缩短从科研到应用的周期。2.健全专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负责科研成果的审查、评定、上报,通过出版刊物、发行内部资料,尽快地把科研成果的用途、性能、效果推荐给使用单位。3.建立科技交流中心,定期召开科技交流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沟通科研单位与使用单位的联系。4.大力推广科研合同,这可以加强各方面的联系。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有利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5.除国家预算中,拨出足够的科技成果推广资金外,各地方要广开成果推广经费的渠道。6.有效地利用税收、利润、价格、利息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发展新型产品。

技术改造

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逐步提高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技术改造的意义

1.推行技术改造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展经济,不仅要走建设新企业的外延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而且要重视内涵扩大再生产,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实践证明,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是一条投资省、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实现四化的重要途径。

2.推行技术改造,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加快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使机械工业改变服务方向,增加生产任务。机械工业活了,冶金工业也被带动起来,重工业得到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就能增加,进而工厂技术装备水平又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3.进行技术改造是当务之急。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超期服役的占相当比例,不少机械设备是六、七十年代制造的,有些是应该淘汰的,我国固定资产虽然基础不小,但欠帐不少,急需进行改造。

4.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技术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改造,使企业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提高改造老产品、开发新产品的创新能力,以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5.技术改造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手段。据有关调查分析,我国一般工业更新改造资金,每投入1元所增加的产值和取得的利润,与经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技术改造,重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二)技术改造的内容

1.改进产品设计:简化产品结构、减轻产品重量、缩小产品体积、提高产品性能,使产品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