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睡眠与养生:做睡眠的主人
28121300000026

第26章 睡眠应当因人而异(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与睡眠的关系是有着一定差异的,笼统地说,从襁褓到耄耋之年,人的睡眠时间会持续减少。人们对睡眠的具体要求,也随年龄、个体和工作情况而不同。本章将为你讲述不同人群的睡眠之道。

1.睡眠不足会影响幼儿智力

睡眠已经成为困扰大城市儿童的第一大问题。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小时。

睡眠与人的智商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在正常睡眠情况下,也就是保障自然睡眠时间,人是可以发挥自己的正常智商能力。长期睡眠不好会影响自己智商的正常发挥。

据研究,人在9点之后会分泌生长激素达到高峰,能够促进智力。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所以小孩时睡觉要早,这样就能长高长智力。

专家表示,婴儿睡眠少和父母习惯、环境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孩子今后发育、智力和学习,睡眠不足的孩子多动、好斗、易怒,学习问题多。因此,从0岁开始就应该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将使其终生受益。

睡眠不足者多动易怒根据规定,新生儿的睡眠总量应该在每天16~20小时,日间、夜间睡眠量相等。而婴儿的夜间睡眠应该为9~12小时,日间小睡,每次长度为30分钟至2小时。到9个月时,应建立起稳定的睡眠规律。

科研发现,7~8岁的小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与睡眠时间有关。凡每夜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者,61%的人跟不上功课,39%的人勉强达到平均分数线,且没有一人是名列前茅的。

而每晚睡觉在10小时左右的孩子,只有13%的人跟不上班,76%的学童成绩中等,11%的学童成绩优良。此外,睡眠时间少的孩子,还常伴有语言障碍,显得矮小或呆笨等。

研究发现,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发育缓慢,学习问题突出,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相对较差。特别是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等症状,在情绪调节上,更容易激怒。

此外,在生长发育中,夜间睡眠缺乏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

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0岁开始培养。

现在很多不良睡眠习惯都是父母造成的。比如,不少年轻父母担心孩子半夜饥饿,硬是半夜把他弄醒进行喂食。入睡前抱着孩子又哄又拍,哄其入睡,甚至半夜里只要孩子一哭就抱起来。

专家认为,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宝宝半夜里惊醒4~6次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应该培养他惊醒后自动重新入睡的习惯。

专家建议父母,临睡前不要让孩子有兴奋的活动,从宝宝出生开始就可以训练其分床睡,半夜里不要过多给孩子喂东西吃。

同时,临睡前,可以对婴儿进行睡眠前按摩,缩短入睡时间和夜间清醒时间。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还可以用拨快闹钟的方法,“骗”他早点睡觉。

2.帮宝宝建立睡眠模式

宝宝的作息,与他的健康息息相关。在作息中,睡眠尤其重要,而围绕睡眠的问题却又层出不穷,让年轻的爸妈们伤透脑筋。如何让宝宝养成规律作息?如何纠正不良作息?答案就在这里!

宝宝的睡眠模式,是在一天天的成长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良好的作息习惯要尽早养成,每个时期,你该如何做呢?

婴儿愈小,大脑发育愈快,需要睡眠的时间愈多。睡眠有浅睡和深睡之分,婴儿睡眠发展变化和大脑发育有密切关系。0~3岁,是养育最为辛苦的阶段,睡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宝宝的健康。知道宝宝在每个阶段的重点,你可以有的放矢地帮助宝宝。

(1)新生儿:毫无规律可言

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没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总的说来,新生儿每天平均睡眠时间需要16小时(范围14~20小时),每个睡眠周期约45分钟。在一个睡眠周期中浅睡和深睡时间约各占一半。

新生儿大多数时间是在睡觉。由一个睡眠周期进入另一个,每2~4小时醒来要吃奶,并睁开眼觉醒数分钟到1小时,昼夜节律尚未建立。此阶段多数宝宝在吃奶时吃着吃着就又睡着了,你不得不拽拽他的小耳朵,让他继续吃到饱。给宝宝洗澡有时都要抓紧时间。

你需要做的

你可以开始教你的宝宝白天和夜晚是不同的,你应该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不同的表现来让你的小宝宝懂得区分这两个时间段。在白天,当你给孩子喂奶的时候,要多同他说话,要让整个气氛轻松愉快。而到了晚上,尽量将声音放低或保持安静,将灯光调低,最终他会开始明白并在晚上的时候睡得更多的。

爱心提示

你以往一睡睡到大天亮的时候一去不复返了,2~4小时宝宝就要醒一次,吃奶、换尿布,你要按照宝宝的作息来,你会发觉很疲惫,因此白天你要注意多休息,当宝宝睡着的时候,你也应该小睡片刻,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

(2)1~2个月处在摸索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睡眠依然是主旋律,但比起刚刚出生时的睡眠时间已经减少了,每天平均15个小时左右,且大部分睡眠时间会在晚上;2个月时有44%的婴儿夜间能持续睡5~6个小时。白天,宝宝醒着的时候会长一些了,不过他还是需要睡上三四觉才行。

你需要做的

宝宝的生活不再杂乱无章,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律,但其间也会经常有变化。要顺应他的变化,做适应的调整,不要强加给宝宝生活规律。在白天宝宝醒着的时候,多和他说说话。

爱心提示

这个阶段并不像新生儿睡了吃,吃了睡,他开始爱哭闹,尤其是傍晚时,经常醒了也会哭闹,哭闹时间也长,让父母摸不着头绪,可能的原因是饿了、尿湿了或是仅仅想让你抱一抱,过一个月这种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3)3~4个月尝试固定睡眠模式

这时的宝宝平均睡眠时间大约是每天14~15个小时,白天的时候会睡三觉,每次2~3小时。这是一个过渡阶段,你的宝宝马上就要在白天有规律地睡2次了。

你需要做的

多数专家认为:3个月是建立规律就寝模式的最佳时机。你的宝宝现在已经会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平静下来并入睡了。现在是时候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帮助他在白天和晚上都能够安然入睡。所以要尽量保证每天的日间小睡和夜晚就寝的时间和方式都相同。这个年龄大部分宝宝会将一天中大部分的睡眠时间放在晚上,白天他们醒着的时间会更长,你可以和宝宝做些小游戏,比如说儿歌,做被动操,丰富他白天的生活。

爱心提示

你的宝宝现在已经可以稍稍翻一下自己的身体了,可不要把睡着的小宝宝放在没有围栏的小床里。

(4)5~7个月形成固定睡眠模式

这个阶段的宝宝明显有些规律了,宝宝平均睡眠时间为14~15个小时,通常,白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小睡,每次大约12小时。几乎所有身体健康的6个月宝宝都可以一觉睡到天亮了;不过夜里还是要醒三四次喝奶或是换尿布。

你需要做的

发现没有,你的小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了。他喜欢在父母的大床上睡,假如你想让他在自己的小床中睡觉,一定要坚定地执行,否则他就会长期成为父母床上的第三者。

爱心提示

每晚洗澡过后,就要把宝宝放到床上去,让他学会独自睡觉。如果这个时期抱着摇着睡,宝宝会养成习惯,在夜里醒来时也需要抱啊摇啊,父母会很辛苦。

3.婴幼儿睡眠的十二个不宜

宝宝的睡眠质量对他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有好的睡眠质量的宝宝不仅在身高、体质方面表现出色,智力的发展也同样优异。怎样让宝宝有个好的睡眠?睡眠中的不宜之处都有哪些?

一不宜——不宜含着乳头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

其次,孩子入睡后小嘴依然被乳头“堵”着,也容易呼吸不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窒息。

此外,这种不良习惯还可能影响孩子牙床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二不宜——环境不宜过分安静

孩子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约有30%的婴儿并没有学会“抗干扰”——他们往往一有“风吹草动”便难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惊醒。

其实,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敢发出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

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这样的不良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三不宜——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长在寒冬为了让孩子睡得暖和,特意为孩子盖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过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畅。而且被子中过高的温度反而会使孩子烦躁不安乃至哭闹不停,同样影响其睡眠质量。

让孩子从小就在过分温暖的环境下入睡还可能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长大后“弱不禁风”。

四不宜——不宜在哼唱声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妈妈摇篮曲的哼唱声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让孩子习惯于只有听到哼唱声才能安然入梦就不宜提倡。

孩子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五不宜——白天不宜睡得过久

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弄得家长夜不成眠。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

此外,缺乏夜间睡眠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

六不宜——不宜经常更换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换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奶奶,有时又换成保姆……殊不知,对不足半岁的孩子来说,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视作“最亲的亲人”,故在心理上很难对频繁的转换迅速作出调整。

七不宜——不宜睡得太晚

占相当比例的婴幼儿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晚睡导致的。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个小时,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亲钟情于“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应缩短了晚间的睡眠时间,种种“行为性失眠”便由此发生,具体表现为: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仍不愿意上床,入睡时间往后拖延,或者长时间难以入睡等等。

研究还表明,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容易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八不宜——不宜在睡前对孩子过分“在旁关照”

在让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如轻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时离开。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九不宜——不宜依赖“摇睡”

每当孩子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孩子十分有害,因为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孩子尤为危险。

十不宜——不宜搂着孩子睡

有些年轻妈妈爱子心切,喜欢紧紧搂着孩子睡觉。但这么一来,被搂着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吸入更多的是妈妈呼出的废气,对孩子的生长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时还可能传染到妈妈的疾患。

此外,搂着孩子睡还会使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都受到负面影响。

十一不宜——不宜亮灯睡

有的家长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欢让卧室整夜灯火通明。但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间睡眠环境如同白昼,孩子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不但睡眠时间缩短,生长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扰,最后导致孩子个子长不高,或低于正常体重。

十二不宜——不宜让孩子俯睡

一些年轻妈妈喜欢让孩子俯睡,还误认为这种睡姿可以让孩子睡得安稳,少了哭闹,但实际上这种睡姿最不安全,因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导致猝死。

同时这种睡姿还可能使得肠胃等消化器官受体重的压迫而引发消化不良。

4.保证宝宝充足睡眠的指导手册

(1)手册一:宝宝睡觉好处多多

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新生儿平均每天要睡18~20小时,除了吃奶之外,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睡觉:2~3个月时睡16~18小时;5~9个月时睡15~16小时;1岁14~15小时;2~3岁为12~13小时;4~5岁为11~12小时;7~13岁为9~10小时。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呢?因为睡眠是一种生理性保护,由于新生儿视觉、听觉神经均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各种声光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所以睡眠时间长。

随年龄的增长,各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和兴趣也越强,睡眠时间也逐渐缩短。

现代试验表明,当人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这种生长激素正是使小儿得以发育、功能得到完善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婴幼儿时代,多睡对生长发育有限大的好处。

但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在个体差异,不能强求一致,相同年龄的孩子,每日睡眠时间可能会相差2~3个小时。有些孩子虽然睡觉少,但精力旺盛,食欲良好,没有一丝困倦的表现,那就不必担心。

如果孩子不但睡得少,而且白天精神萎靡,不爱活动,那么做家长的就应好好找一找原因,是因为环境吵闹呢,还是床铺被褥不合适,需要立即加以调整。

另外,一些孩子在病后,特别是发热性疾病热退以后,机体需要恢复疲劳,睡眠时间可能会比平时延长,这是机体的正常调节,经过充足的睡眠,孩子的身体就会很快复原了。

(2)手册二:宝宝夜间哭闹应对法

有些小儿子夜间熟睡时突然哭闹不休,是年轻的父母惊慌不安,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