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2811200000043

第43章 如何创造机遇(5)

在科学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19世纪末期有人提出发明一种机器,不依靠动力就能不停转动。然而经过许多次的实验,终于证明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没有动力就转动的永动机根本不会存在,首先,它就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因为能量的转移与变化始终守恒的,它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因此,永动机只能是一个脱离实践的想像,当然,也就不会发明出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如此推崇想像,是因为他知道想像力是一个人干好工作的起码要求,想像力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没有了想像,人类将永远停滞在野蛮落后的状态之中。

想像力可以使你创造机遇,并且利用这个机遇,使你取得别人所没有的成就。

有这样一个例子,非洲岛国毛里求斯大颅榄树绝处逢生,就是得益于科学家丰富的联想。在这个国家有两种特有的生物——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在16、17世纪的时候,由于欧洲人的入侵和射杀,使得渡渡鸟被杀绝了,而大颅榄树也开始逐渐减少,到了20世纪50年代,只剩下13棵。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研究这种树木,他测定大颅榄树的年轮时候发现,它的树龄是300年,而这一年,正是渡渡乌灭绝300周年。这也就是说,渡渡鸟灭绝之时,也就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日。这个发现引起了坦普尔的兴趣,他找到了一只渡渡鸟的骨骸,伴有几颗大颅揽树的果实,这说明了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果实。

一个新的想法浮上了坦普尔的脑海,他认为渡渡鸟与种子发芽有莫大的关系,可惜渡渡鸟已经在世界上灭绝了,但坦普尔转而想到,像渡渡鸟那样不会飞的大鸟还有一种仍然没有灭绝,吐缓鸡就是其中一种。于是,他让吐缓鸡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几天后,被消化了外边一层硬壳的种子排出体外,坦普尔将这些种子小心翼翼地种在苗圃里,不久之后,种子长出了绿油油的嫩芽,这种濒临灭绝的宝贵的树木终于绝处逢生了。

上述例子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就是想像虽然是人类的特有的才能之一,它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但是,想像还必须与正确的判断相结合,只有想像而没有判断,就会迷失方向,就如同航海时没有指南针一样,肯定会迷失在茫茫大海上。坦普尔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出渡渡鸟与大颅榄树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他也不可能想像出让鸟吃种子然后使大颅榄树绝处逢生的妙计。

联想创造机遇,而这机遇的出现一般情况下都会有一个前奏,那就是联想可能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客观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就是穷其一生的精力,也不可能探索出自然界的许多深藏的奥秘,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寻求一种解释答案而去追寻探索,往往都会限制人们对事物获得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抑制了自己的创造精神。反之,发挥联想,充分调动自身的认识积极性,这既可以汲取无尽的知识营养,又可以进一步发展联想能力,在联想中产生飞跃式的认识,进而创造出机遇。

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在军事韬略研究上,由动物角斗技能联想到韬略权谋处处可见:由鳄鱼以装睡的假象迷惑猎物,启发假痴不癫而创造奇效;由虎熊之战中老虎避其锋芒,待熊精疲力竭之后再制服熊的启发,先让人一步,再后发制人。

在创作上,由蹦蹦跳跳追咬自己的尾巴的小爱犬的顽皮动作,启发了作曲家创作了一首不朽的名曲——《降D大调圆舞曲》;由一朵别人毫不经意地朝花启发,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部小说《哈吉·穆拉特》。

在科学发明创造史上,曲飞木梳启发插秧机的发明;由河蚌育珠启发人工培育牛黄。

这些事例告诉人们,只有借助于活跃的联想使未知为已知,进而有所发现和发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联想中所创造的机遇,不是天才的启示,不是上帝的指点,而是刻苦努力,熟练掌握知识的结果。要想在联想中获得成功的机遇,就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当然,光有联想还不够,还必须由联想得到启示产生新的想法之后,把它付之行动,使联想变为现实,否则的话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通过联想创造机遇的人,他往往不局限于此,他还善于实施于行动当中,达到由此及彼的目的。

莱特兄弟从风筝诱发制造飞机的念头之后,一点也没有犹豫,立即就投入到实践当中。1899年,他俩首先做了一只双身的风筝,用来观察它在空中的翻滚动作和如何借助空气的浮力,由下降转向高升,从而发明了机翼,并且于1903年发明创造了第一架飞机。

模仿是培养想像力的第一步,它本身就是一种“再造想像”,学会模仿,才能使我们的想像更加丰富多彩。它告诉人们在不断的模仿中,先是陌生的,通过模仿后不断地熟悉它、了解它,再进行深入地创造性的模仿,最后才能渐渐地自由起来。模仿可以说是想像成功的基石,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使想像的花朵绽放出成功的机遇。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卖帽子的商人,走累了以后就坐在树阴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以后,发觉自己的帽子都被树上顽皮的猴子给取走了,聪明的商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泥土扔向猴子,这群猴子见状,也纷纷把“手”中的帽子扔向商人,这样一来,商人的帽子就失而复得了。这个例子虽然说的是猴子模仿人的动作,但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在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学会模仿,然后丰富我们的想像力,从而创造出机遇。

还有一点,要善于观察和拥有充沛的工作热情。知识是想像的基础,但知识来源于观察和学习,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直接影响到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而影响到能否创造出机遇。

我们对一部优秀的作品的评价往往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来概括,这也就是说它应该是观察和想像的结合体。正如培根所说:“我们这些具有人的精神的科学家们应当实验、实验、永远实验下去。”英国地质学家赖尔,一生都是在仔细观察中度过的,他游历了几乎大半个地球,在实地观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终于写成了《地质学原理》等伟大著作。在实践中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新知识,这是丰富想像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想像力是否丰富,应该是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个人后天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的结果。既然我们明白了想像对于创造机遇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如何去培养想像力,那为什么还不快快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去创造机遇?

十三、勤奋创造机遇

有一句谚语说:“有恒为成功之本”。这句话一语点破了勤奋创造机遇的道理。机遇的出现是同个人的打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机遇并不是一朵开在花园里的鲜花,你伸手就能将它采摘,它是一朵开在冰天雪地、悬崖峭壁上的雪莲,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闻得它的芳香,才能将它拥有。

拿著名漫画家方成来说,每个人都知道他以漫画为业,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位从事化学研究的工作人员。方成在漫画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奋斗精神。多年以来,方成一直在报社当编辑,专门为文章配漫画,常常是夜里定下题目,然后仔细构思,反复揣摩,第二天就要交稿见报。然而并不是每次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有时画稿交上去以后,回家后又想出新的主意,于是又重新画一幅;有时费尽心思也想不出好的点子,他就把头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继续思索,直到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为止

几十年如一日,方成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抓住了一个几乎不存在的机遇——作为一个漫画家享誉中外。由此可见,如果方成缺乏一种奋斗精神,那么他不可能碰到这种得之不易的机遇;如果对一开始的退稿感到心灰意冷,那么,他不可能最终成为知名的漫画家。

方成的成功,向我们说明了任何机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只有平时的刻苦勤奋,只有敢于在荆棘丛生、充满危险的无路之处走出一条平坦的大道,才能创造出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天赐良机”,只是对那些平日潜心奋斗者的回报。

勤奋是实现机遇的动力,它体现出了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遇。本职工作是一个外因,它只是为机遇提供了可能的场所,而是否能够创造机遇,抓住机遇,关键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内因,即是否勤奋好学。

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之所以在音乐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除其个人的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进行十六七个小时刻苦训练的结果。梅兰芳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经久不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戏剧代表人物,但你是否知道他曾经被认为笨得无法学戏呢?正如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勤勉是好运之母,上帝把一切事物都赐予勤勉”。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机遇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要想在工作中出人头地,创造机遇,达到自己事业的高峰,就都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努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有些人对自己工作的效果不满意时,往往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主观地将一切都归咎为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机遇,或是没有识人才的伯乐。于是,整日满腹牢骚,哀叹自己空有大好身手,却无法施展开来。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机遇首先应该是热爱的化身,只有了解到本职工作的内涵意义时,才能让满腔的热情化为勤奋工作的动力。关键一点就是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认识到其实工作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努力,照样可以创造出机遇。

机遇就如同一粒粒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汲取营养和能量,慢慢地积蓄力量,一旦听到春风的呼唤,它们就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而这个“春风”就是“勤奋”。

谈到勤奋出机遇,有一点还必须要认识到,那就是勤奋应该是终生的。如果只想凭借一时勤奋就能换来机遇女神的青睐,这无异于痴心妄想。因为,要深入全面地揭示工作中发展规律并把握这个规律,使之创造出成功的机遇,往往要历尽无数次的失败与考验,没有恒心和毅力是无法坚持下来的,正所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所以说,如果你一直在勤奋地工作,但却始终没有任何机遇,请你千万不要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要因此就放弃对工作的执著,就这样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机遇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等你。

机遇,是对顽强拼搏者的奖赏,它只会降临那些勤奋的、有准备的人们。所以,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与其哀叹自己的“不走运”,还不如先来想一想自身的问题:

我是否在工作时做到了全力以赴?

我是否每一天都勤奋地工作?

我是否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如果你对以上的问题都能迅速地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请相信,机遇不久就会出来叩响你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