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味周朝
28100000000003

第3章 周武雄风之辅臣姜尚

乱世出能臣,这是古今不变的通理。周人经过三代君主的苦心经营,“剪商”大计万事具备,所需要的就是能够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智者。同夏亡商立时期一样,成汤有伊尹,西周文武两代君主得到了能臣姜尚的辅佐。

姜尚,名望,字子牙,姓吕,属东方夷族。武王灭商后被分封到齐国,成为齐国的始祖,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姜尚不姓姜却姓吕,而且人们还经常称他为吕尚呢?这一点今天的人可能会不大明白,但春秋以前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因为中国人的姓和氏原本是分开的。姓是母系氏族时期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在原始氏族公社早期,人们知母而不知父,前边说到的商人的祖先契和周人的祖先弃,都是在神话传说的遮掩下莫名其妙地降生,究其原因就在这里。到父系社会,氏族观念开始产生。姓是同祖的血缘集团,是由远古图腾制度演变而成;氏则是政治性的单位,也是姓的分族。如契被舜封到商,赐姓子氏,所以商族人就是子姓。姜尚的祖先也曾经辅助大禹治理过洪水,后来舜将姜氏族人有的封到了吕,有的封到了申(两地都在今河南南阳附近),姜尚的祖先也就以吕为姓了。春秋以后宗法制度被逐渐打破,姓氏慢慢合二为一,到最后就演变成只有家姓,没有族氏了。

夏亡以后,申吕两姓子孙繁衍分化,有的变成了庶人(普通百姓)。在商朝末年,姜尚家道中落,生活十分贫穷。为维持生计,年轻时姜尚曾在商都朝歌靠宰牛卖肉糊口,后来有了一些资本,他又展转到达孟津做起了卖酒生意。但姜尚并不是一个只图安逸生活的人,他胸怀大志,勤习苦读,始终都在研究治国兴邦的方法,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效力,大展宏图。可上天似乎在有意考验着这位有志之人。传说姜尚在商王朝做过小官,一直都不被重用,由于直言善柬还差点丢掉了性命。后来他从朝歌逃了出来,在海滨过起了隐居生活,据说他在这段时间里曾四处游说诸侯,希望得以重用,但都无功而返。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姜尚仍旧一事无成。

就在这个时候,周文王姬昌为了完成他的“剪商”大计,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广招天下人才,正是思贤若渴。姜尚听说周国国势日强,文王正在寻找英才,有澄清寰宇的志向,便离开商朝,来到陕西岐山脚下,渭水河边的磻溪,一边继续过着他的隐居生活,一边等待时机观察文王的为人。

姜尚在磻溪,每天都到河边垂钓。他钓鱼很有特点,不用鱼钩鱼饵,鱼竿握在手中,鱼线上系着个直针,直直地垂在河面上。行人经过这里,看到这位奇怪的老人,有的觉得好笑就问姜尚:“老先生,没有鱼钩怎么能钓到鱼啊?”

姜尚听了,捋着苍白的胡须笑着说:“只要鱼儿愿意,即使没有鱼钩,它也会被钓上来啊”。人们听了,都觉得这是个老糊涂,便嬉笑着离开了。又有谁能想到,就在姜尚邻近八十岁的时候,一条“大鱼”真的被钓到了。

一天,姜尚仍然如往日一样,垂钓在磻溪河畔。这时一位穿戴铠甲的猎手为追逐猎物驾车来到了姜尚身旁。他看到眼前这位老人钓鱼的方法没有笑。他从马车上下来,走到老人身旁坐下,恭敬地打过招呼,像话家常似的,两人闲聊起来。渐渐地猎手被老人的谈吐吸引了,他钦佩老人的知识与眼光,被老人的气度与远见所折服。两人谈着谈着,猎手将话锋一转,向老人请教起治国兴邦的良策起来。老人也没有回避,他笑着说:“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一要能举贤,二要能任贤,三要能敬贤。”

猎手听后喜出望外,高兴地说道:“我的先祖太公(古公亶父)就曾预言‘当有圣人来到周国的时候,周国才会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的太公盼望先生已经很久啦!”这个猎手当然便是西伯姬昌,而姜尚由于周文王的这番话,也有了一个被后皆知的的尊称——“太公望”(即太公所盼望的人),也称姜太公。二人的这次不期而遇使历史的进程发生了改变。文王姬昌以尊贤的礼仪,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周宫,拜姜尚为太师。从此这位困顿于天地间的旷世奇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姜尚的辅佐下,文王对周国的国策进行了一系列地改革。他向文王提出了“修德以倾商政”的策略。上文所说的禁酒止猎、“裕民”政策和“搜索逃亡奴隶,归还本家”等措施,都是在姜尚的制定下实施的。这一系列德政的出台,使得周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不久虞、芮两国的君主为争夺田地发生了纠纷,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竟然想到周国。两国国君认为周文王是“仁人”,一定能够做到公平决断,于是就跑到周国来请求姬昌出面解决。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天下诸侯听说后,更加确信周文王是“受命之君”,于是有四十多个诸侯国先后归顺了周国。

为了发展势力,姜尚帮助文王对周边进行扩张,伐犬戎、密须,击败耆国、邗国和崇侯虎,并且还出兵远征,对蜀和巢实行作战。姜尚促使文王实施的这些对外战争并不是只图土地的扩张。对犬戎、密须的战争解除了周人灭商的后顾之忧;对耆国、邗国和崇侯虎的战争则剪除了商王朝的羽翼;远征蜀和巢,既增强了周国的势力,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对商王朝迂回包抄的作用。通过重用姜尚,到周文王晚年时,“天下三分,其二归周”,造成了包围商王朝的形势。

文王逝世后,武王继位。周武王尊姜尚为“师尚父”,即“师之,尚之,父之”的意思。武王刚继位时急需树立威信,稳定周国内部的政治。一天武王问姜尚:“我想要减轻刑罚提高威严,少进行奖赏却要使更多的人得到好处,将政令简化但要让百姓接受得更容易,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呢?”

姜尚回答说:“如果杀一个人能让千人惧怕,杀两个人能让万人惧怕,杀三人能震慑三军,那么就杀;如果赏一人能让千人欢喜,赏两个人能让万人欢喜,赏三人能让三军欢腾,那么就要奖赏。如果命令一人就能带动千人,那么就要对这个人下命令;如果禁止两个人的行动就能让上万人停止前进,那么就要禁止这两个人的行为;如果教导三个人就能正三军将士,那么就教导这些人吧。杀一惩万,赏一劝众,这就明智君主的威望与幸福。”武王听从了姜尚的建议,时时慎于行赏,力求令行禁止,周国的政治果然变的更加清明。就这样,姜尚又肩负起了辅佐武王完成“剪商”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