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味周朝
28100000000020

第20章 第一霸主齐桓公

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在他死后,郑国发生内乱,从此衰落。郑庄公以后真正称雄华夏,称霸一方的是“春秋五霸”。历史上,对于“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说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是齐桓公吕小白。齐国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兼有鱼盐之利,十分富饶,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是东方大国,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可说是东方强邦。齐桓公小白是齐僖公的庶子,齐襄公的弟弟。说到齐桓公的即位,还要从齐僖公说起。

齐僖公有两个生得貌美如花的女儿。大女儿嫁到卫国,后人称为卫宣姜,二女儿则被称为文姜。事情是从文姜这里开始。原来齐僖公的长子诸儿比文姜只大两岁,是个酒色之徒。他与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从小就一起在宫里玩耍嬉戏。慢慢的,文姜长成了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诸儿也是玉树临风,两人都已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这兄妹两整天耳鬓厮磨,又都是放荡的性格,加上齐僖公觉得兄妹两人的过分亲密,不过是相互关心而已,终铸成了大错,让二人干出了违背人伦的事情。后来文姜嫁给了鲁桓公,这兄妹两人的苟且之事也就暂时掩盖了过去。齐僖公死后,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四年,鲁桓公带着夫人,也就是文姜来到齐国访问。可没想到这兄妹两人竟不顾大局,相互私通,结果被鲁桓公撞了个正着。鲁桓公大怒,为了照顾到两国的面子,虽然没有立即发怒,但已决定要处置文姜。文姜得知消息后就跑到哥哥齐襄公这里求救。齐襄公一看事情已经败露,干脆来了个杀人灭口。他假装设宴款待鲁桓公,先将鲁桓公灌醉,后又让力士彭生将鲁桓公抱上了马车上,在车内将鲁桓公拦腰拉拽致死。一国之君竟然莫名其妙地死在了齐国,这还了得,鲁国人马上就提出了抗议,要求齐国给一个公道的说法,战争一触即发。齐襄公为平息众怒,向鲁国人谢罪,将罪责都推到了彭生身上,将彭生杀死,再一次逃脱了惩罚。

齐襄公的昏聩,使得齐国的政治昏乱,纲纪松弛。这让齐国的两位贤臣看到了霍乱的踪影。他们就是鲍叔牙与管仲。鲍叔牙与管仲认为齐襄公的无道行为一定会引发动荡。为了保全齐国的社稷,两位贤臣商定,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分别逃到了莒国和鲁国。事情果然正像鲍叔牙与管仲预料到的那样,公元前686年,公予无知发动叛乱,杀死了襄公,自立为君。不久公子无知又被大臣除掉。鲍叔牙与管仲在国外听说消息后,都想要辅佐自己的主上赶回齐国准备继承君位。与莒国比,鲁国距离齐国远一些,为了能让公子纠成功即位,管仲从鲁国借来士兵,先行出发,在路上管仲堵到了公子小白,拉弓就是一箭。随着嗖地一声,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站在一边的鲍叔牙脸都吓白了。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就又回到鲁国,带上公子纠放心地返回齐国。可他却不知道,那一箭并没有射中公子小白,而是恰巧射中了他的带钩。等管仲来到齐国时,才发现在谋臣鲍叔牙的帮助下,小白早已夺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之后,在乾时击败了鲁国军队,迫使鲁人处死公子纠,交出了管仲。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和他的心胸有很大关系。他并没有报管仲的一箭之仇,而是接受了鲍叔牙的举荐,任命管仲为相,辅佐自己治理国家,使齐国迅速崛起,踏上了争霸的道路。

管仲曾经过商,了解社会状况,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担任齐相后对齐国内政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为了改善齐国的经济秩序,有效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管仲整顿了地税征收,将国土根据田地土质的好坏与产量的多寡分成若干等级,然后按照等级的高低,征收不同数量的田税。二是为增强齐国的经济及稳定社会秩序,管仲调整了行政管理办法,将都城及其附近为二十一乡,商工六乡,士农十五乡,使士、农、工、商“四民”各自定居,不杂处,不随便地迁徙和转变职业。三是管仲规定士农十五乡每乡二千户,每户必须出卒一人,共二千人,五乡需出士卒一万人,组成一军,十五乡组成齐国的主要战斗力量——三军。三军将士,平时可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进则需进行军事训练。这样齐国就拥有了一支稳固的强大军队。管仲的这些举措加强了齐国的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齐国的国力日益强大,齐桓公的霸业由此展开。

齐桓公称霸战争中的第一仗并不顺利。齐鲁两国相邻,同是山东地区的大国,所以齐国欲称霸,就必然要与鲁国发生争执。再加上因鲁国帮助公子纠即位,反在乾时被齐国击败,由此齐鲁两国结仇,一场战争也就不可避免。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齐桓公在位的第二年春天,齐桓公不听管仲劝阻,拜鲍叔牙为大将,轻易率兵伐鲁,由此爆发了齐鲁长勺之战。在长勺之战中,齐强鲁弱。但鲁庄公面对强齐,起用了名不见经传,却足智多谋的鲁国人曹刿,结果使战争形式发生了逆转。齐、鲁两国的军队在长勺摆开了阵势。鲁国在军事上随处于劣势,但鲁庄公提取了曹刿的意见,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取得了人心。在军事指挥上,鲁军避免了与齐军的锋芒交锋,待齐军三鼓,气势消弱后,鲁军“后发制人”、一鼓作气,终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齐桓公虽在长勺吃了败仗,但并没有伤及元气。齐桓公回国后,向管仲认了错,听取管仲的建议,齐桓公在柯地与鲁庄公会盟,同鲁国讲和休战了。柯地会盟时,因鲁国人曹沬勇劫齐桓公,把乾时一战中夺得的鲁国土地也都归还给了鲁国。取得了外部和平后,齐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只用了三年时间,势力变得更加强大。为了雄霸诸侯,齐桓公采用了管仲,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争取主动,使得齐国南征北讨的行为变得师出有名。齐国的国力量雄厚,是齐国外交的基础。在外交上齐桓公采取“轻其币而重其礼”政策,对服从自己的诸侯都以隆重的礼节相待,而不对他们征收大量的贡物,将众多的诸侯拉到了齐国的阵营中。公元前681年,和公元前679年,齐桓公根据管仲的分析,以“尊王攘夷”为名,先后两度与宋、陈、卫、郑、蔡、邾等国分别会盟,订立了盟约。盟约规定:尊重天子,扶助王室,共同抵御外族,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通过盟约,齐桓公在东部地区的霸主地位得到确立,开始在诸侯政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元前664年,北方少数民族山戎侵燕,燕国向齐国告急。公元前663年,齐国的大军到达燕国,而这时山戎在抢掠了一批壮丁女子和财物后,早撤回到了北疆地区。管仲说:“山戎诡诈,见我们来了,他就先跑了,等我军撤回,他们必定会回来,今天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燕国彻底解决问题。”齐桓公也表示同意,于是大军继续前进。

燕庄公听候十分感激,要求带领燕国的人马作为前队。齐桓公说:“贵国刚跟山戎苦战,还是放在后队吧。”

燕庄公听了更加尊重齐桓公,他激动地说:“离燕国八十里,有个无终国,跟我国一向很好。可以请无终国出兵帮助我们,这样我们就有了向导了。”齐桓公派使者带着礼物去请求无终国的国君。无终国果然答应了,派了一队人马赶来支援。有了无终国的帮助,齐桓公很快就击败了山戎。山戎王密卢率残余部民逃到孤竹国,想要借兵报仇。齐桓公和管仲经过分析后,果断地决定,乘胜追击,再征孤竹国。三国联军继续北上,在孤竹国附近碰到了山戎王密卢和孤竹国的大将黄花的联军。这是一场遭遇站,经过激战后齐桓公取得胜利。当天齐桓公就地安营,打算休息一夜,第二天再攻孤竹国。谁知这天夜里孤竹国大将黄花杀死了山戎王密卢,向齐桓公投降了。从黄花口中,齐桓公得知,孤竹国国主答里呵已带领部民逃亡沙漠。第二天,齐桓公进了孤竹国,留燕庄公守城,自己率齐军继续追击答里呵,黄花则作为向导在前头带路。齐军走了一天的路程,行到一个叫“迷谷”的地方。在“迷谷”中,齐军走了很久,可怎么也走不出去。齐人去找降将黄花问路,黄花竟然也不见了!齐桓公和管仲这才知道是中了敌人的“苦肉计”。

管仲看了一下四周的形式,冷静地说“我听说北方有个‘旱海’,能让人迷失方向,恐怕就是这里,看来只能先撤回去了。”于是齐军开始撤退,但依旧是走不出去。大军久困“迷谷”,如果后路再被敌人偷袭,那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了。就在着危机时刻,管冲猛然想到动物有认路识家的本领。便提议找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马通人性,这几匹老马知道主人的意图,它们还真就识途,领着大队人马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

齐军走出迷谷后,果然听说了燕国已被孤竹人击败的消息。于是齐桓公趁敌人还不清楚己方已走出迷谷的时候,对孤竹人发动了奇袭,经过一夜苦战,灭亡了孤竹国。齐桓公平定山戎与孤竹国后,将这一带五百多里的土地都分给了燕国,燕国从此也强大了起来,到春秋后期变成了一个一个北方大国。

齐桓公救助燕国,打败山戎后在诸侯国中的地位明显提高。齐桓公十五年,他的霸主地位在诸侯中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就像一个失去目标的人那样,在志得意满的时刻,他开始了荒淫酒色的生活,人也开始发福了。公元前660年,北狄侵犯卫国。卫懿公喜欢养仙鹤,不理国政,还把仙鹤分了等级,让仙鹤享有大夫一样的待遇。卫懿公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国人共愤。北狄杀来时,卫懿公惊慌失措,要集合军队,将士们不但不拿兵器,还和百姓们一起高呼:“你那么喜欢仙鹤,我们算是什么,您还是吩咐鹤去上阵吧。”将士与百姓的怒吼声,惊醒了卫懿公,他此时才明白自己过去是多么的愚蠢,可惜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尽管他向百姓公开道歉了,尽管百姓也原谅了他,尽管他率领全军身先士卒,与北狄进行了殊死搏杀,但卫国还是被攻破了,卫懿公在乱军中被砍成了血肉模糊的一团。齐桓公得知卫国国破人亡的消息后,派大将公子无亏带领一队齐军到达卫国,帮助卫国重新筑城,立了个新君卫文公,保存了卫国的社稷。齐桓公救患扶危的行为,使其威信大增,得到了更多诸侯的拥护。

就在齐国在中原地区确立霸主地位的同时,长江以南的楚国也在日益强大。楚国不断北侵,将西周王朝时期分封在汉水一带的诸侯国逐一兼并。为争雄中原,楚国进一步向北扩张,将矛头直指郑国,直接威胁到了中原诸侯各国的安全。公元前650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的军队伐楚,楚国毫不示弱,出兵迎击,齐楚两军对峙于陉。齐国派使者责问楚国为什么不向王朝进贡苞茅,以及西周昭王南征不归的原因。楚国使者承认了己方应为没有贡献苞茅而负责,但对昭王南征的缘由则要齐国去向汉水询问,同时表示,如果齐国想用武力压服楚国,楚国一定会固守汉水天险,与之周旋到底。最后,齐楚双方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撤军。“召陵之盟”使齐桓公向楚国展示了中原诸侯群体的强大,遏制了楚国北进的势头,并巩固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周王室发生内讧,齐桓公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是为周襄王。周襄王为报答齐桓公,特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齐桓公借机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连周天子也派了代表参加,盟约申明:凡同盟的诸侯,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共修水利,互防水患,不准把邻国作为倾泄排洪的地方;邻国有灾荒时来买粮食,不应该禁止。齐桓公作为盟主,其霸主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葵丘之会”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遗憾的是作为一代枭雄的齐桓公,在晚年却宠信易牙等奸臣,以至引祸上身。易牙是一个为了攀附权贵,无所不用的人。齐桓公称霸后,开始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时间久了,什么也吃不进去,总想寻找些刺激的口味。易牙摸透了齐桓公的心思,为了赢得齐桓公的信任,竟然杀死了自己的幼子,进献给桓公食用。这时候,管仲已经有病在身,他在病榻中对齐桓公说:“没有人不喜爱自己儿子,易牙能忍心杀死自己的亲骨肉来向你谄媚,这种人又怎么会真心的爱戴你呢?”

齐桓公这时已经拜管仲为仲父,对管仲的话多少还是听一些的,于是驱逐了易牙等人。但管仲死后,齐桓公在离开易牙的三年中吃什么都觉得不是滋味,还是觉得易牙为自己做的饭菜好吃,就又把易牙重新找了回来。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生病,易牙等人趁机作乱,堵住宫门,在宫廷周围筑起高墙,断绝了宫内与外界的联系,将齐桓公活活地饿死了。齐桓公临死前,痛苦地说:“圣人真是有远见啊!如果死去的人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我死以后还有什么脸去见仲父啊!”说完用衣裳盖住脸死去了。齐桓公死后,两个多月里,宫外没有人知道消息,任尸体腐烂生蛆,另人惨不忍睹。春秋第一霸主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实在让人叹息。齐国的霸主地位,也随着齐桓公的死,宣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