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28074900000053

第53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42)

◆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的原因有遗传,下丘脑病变,内分泌,代谢因素,营养和心理等因素引起,肥胖病者脂肪积蓄于皮下、大网膜、肠系膜、肾周围,形成脂肪库。腹部隆突,横膈上升,心肺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及换气,心脏周围有大量脂肪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控制饮食,限制每日总热量,使总热量低于消耗量,多做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宜采用普通食物以平衡低热量饮食,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按占总热量之百分数各为50:35:15。制定一日运动计划与限制热量饮食结合是降低体重并保持体重下降的重要措施。运动可自步行开始,以后可引入各种活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脾虚湿阻

肥胖有浮肿,肢体困重,疲乏无力,腹胀纳呆,尿少,便溏,苔白腻,舌质淡,脉细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黄芪25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防己16克,茯苓16克,泽泻16克,桂枝12克,生甘草7克。湿浊甚者加薏苡仁25克,车前草16克;腹胀加厚朴12克,枳壳12克。

2.痰浊中阻

素体肥胖,喜食甜腻食品,头晕眼花,恶心欲呕,视物旋转,脘腹胀满,肢体困重,手足麻木,咳吐黏痰,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和胃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天麻12克,炙甘草7克,枳实12克,竹茹12克,泽泻12克。恶心加荷叶12克,生姜12克。

3.胃热湿阻

肥胖人头晕头胀,消谷善饥口渴善饮,腹胀中满,便秘,苔薄黄腻,舌质红、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12克,黄芩12克,山栀子12克,滑石16克,连翘16克,草决明16克。大便干结加芒硝8克(冲服),枳实12克;头晕头胀加菊花12克;口渴加天花粉16克。

4.气滞血瘀

肥胖患者胸胁作痛,痛有定处,心悸气短,月经不调,色黑有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2克,红花7克,当归12克,熟地25克,白芍25克,川芎12克。痛重者加玄胡16克;腹胀加厚朴12克,枳实12克;瘀血重加乳香、没药各12克。

5.脾肾阳虚

体胖肢冷,喜暖畏寒,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肢体浮肿,腹胀纳呆,尿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或弱。

【治法】温肾健脾。

【选方】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制附片12克,白术12克,茯苓16克,白芍16克,黄芪25克,防己12克,补骨脂16克。浮肿加车前草16克,泽泻16克;腰腿酸软加牛膝16克,川杜仲16克;腹胀加佛手16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在肥胖症的治疗中起作用有限,可在限制饮食热量与增加活动量的基础上短期应用药物。一般应用抑制食欲药物有苯丙胺、氟苯丙胺、氟苯丙胺酯、二甲基双胍、苯甲吗啉、烟酸苯丙胺、膨胀填充剂等。

2.手术疗法

是各种减肥疗法的辅助性措施,适用于肥胖致畸如巨腹、巨乳、巨背,或以美容为目的的整容手术。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减肥饮茶:荷叶12克,山楂25克,泽泻12克,生大黄12克,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湿作用,适合于肥胖有湿浊,湿热者。

(2)轻身减肥茶:茉莉花7克,代代花7克,玫瑰花7克,川芎7克,菊花7克,荷叶1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一包。

(五)针刺穴位疗法

取梁丘、公孙、每日1次,用泻法;腹部肥胖者选气海,天枢,大椎,关元,每日1次,泻法。

耳穴减肥取耳穴胃、脾、心、肺、内分泌、神门,止饿点,埋针。

(六)按摩疗法

患者仰卧,揉按前胸,腹部,双腿,臀部(配合应用减肥霜或减肥乳,效果更好)也可按压曲池,太溪,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七)饮食疗法

(1)绿茶、荷叶各10克,用热开水冲泡饮用,每日3次。

(2)鲜山楂30克,加水共煮,连汤共食之,每日2次。

(3)炒薏苡仁、炒山药、赤小豆各60克,加水共煮至豆烂熟,吃豆喝汤,每日1次,连用15天为1疗程。

(4)黄瓜皮30克,茶叶6克,大蒜(去皮)3头,加水煎煮,喝汤吃大蒜。每日2次。

(5)海带、绿豆各30克,分别冲洗干净,海带切丝,加水共煎煮,连汤共食用。每日1次。

(6)萝卜20克、黄芪15克、赤小豆30克,加水共煮粥,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

以上食疗方,适用于各型肥胖症。

预防与护理

(1)加强锻炼。对肥胖患者来说,运动尤为重要。久坐少动,气血滞涩,代谢缓慢,体内脂肪堆积,使肥胖加剧,甚则导致高血脂、高血糖及冠心病。人体运动时,可以消耗脂肪,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通性和血管弹性。可防止肥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少食肥腻。肥腻食物(如鸡、鱼、肉、蛋及油炸、煎炙食物等)为商热量食品,这类食物如果吃得过多,摄入大于消耗,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或加重肥胖症。

(3)精神乐观。合理安排生活,保持精神乐观,加强与外界的交往。健康的精神状态,对于抑制食欲、预防肥胖大有好处。

痛风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常致肾受损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为特征。属中医“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病因有外因、内因两方面。外因为风寒湿热侵袭,饮食不当。内因为正气不足,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因劳累、暴饮暴食、饮食厚味肥甘之物,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导致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趾、指关节红肿疼痛,逐渐痛剧难忍。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组织内沉积,引起痛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一部分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遗传缺陷比较明确。一部分呈亦与遗传有关,但机制尚未说明。继发性痛风系由其他疾病包括遗传性如糖原积累病Ⅰ型,Lesch-Nyhan综合征以及获得性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溶血性贫血、癌,以及肿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后。慢性肾病,铅中毒性肾病或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速尿、乙胺丁醇等引起,病因多较明确。尿酸沉积于关节组织内,尿酸钠盐被白细胞所吞噬,引起细胞死亡而释放溶酶体酶类,导致急性关节炎症。尿酸盐沿软骨面、滑囊周围、筋膜表面及皮下结缔组织等处沉积形成痛风石,导致慢性炎症,滑囊增厚,血管翳形成,软骨退行性变,骨质侵蚀而缺损,尤以骺骨部为多见。骨边缘增生,关节周围纤维化,以致骨关节畸形,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引起Henle萎缩变化,管腔扩张,附近间质组织中有巨细胞炎症反应,相应肾小球纤维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以髓质及锥体部最明显。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1)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关节负重。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可恢复活动。

(2)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给病人造成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大量饮水,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湿热蕴结

下肢小关节猝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二妙散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苍术12克,黄柏12克,生石膏35克,知母12克,桂枝12克,甘草12克,忍冬藤25克,枫荷梨25克。

1.瘀热阻滞

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治法】活血祛瘀,清热宣痹。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宣痹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7克,丹参16克,赤芍16克,延胡索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生地25克,连翘16克,山栀仁12克,薏苡仁25克,赤小豆35克,滑石16克,甘草7克。

3.痰浊阻滞

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温胆汤合桃红饮加减:枳实12克,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粉甘草6克,桃仁12克,红花7克,川芎7克,当归尾12克,威灵仙16克,白芥子12克,胆星12克,地龙12克。

4.肝肾阴虚

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35克,茯苓13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桑寄生16克,杜仲12克,川断12克,怀牛膝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抑制尿酸合成

别嘌呤醇,竞争性消耗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可有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亦可使转氨酶升高。

2.促进尿酸排出

(1)丙磺舒每日0.25克,每日2次,2周内递增至每日0.5克,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3克。

(2)苯磺唑酮每日50毫克,每日2次,10天内递增至每日100毫克,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600毫克。

3.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治疗

(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2)秋水仙碱在急性期疗效明显,开始每小时0.5毫克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时停服,一般约需4~8毫克,以后改为0.5毫克,每日2~3次,1周即可停药。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有肾功能减退者用量宜小,该药损害肝肾功能,抑制骨髓,亦有引起秃发者。

(3)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口服,配合秋水仙碱使用,见效迅速。

(4)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如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豨莶草、臭梧桐各25克,每日1剂,水煎服。

(2)雷公藤根去皮16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五)针刺穴位疗法

一般寒湿为主者,宜针灸并用;湿热者宜针不宜灸。正虚久痹以灸为宜。常用取穴,肩痛取肩髑、肩贞及压痛点;腕痛取阳池、外关、合谷;肘痛取合谷、手三里、曲池;膝痛取膝眼,阳陵泉;踝以下痛取中封,昆仑,解溪、丘墟等。

(六)外敷疗法

(1)膏药:选用麝香壮骨膏、追风膏、伤湿止痛膏贴于患处。

(2)热熨:寒痛乐置于患处。

预防与护理

(1)防止过劳:本病在急性期,一般经过1~2天或几周后,可自行缓解。但多数病人容易复发。劳累是导致复发的常见诱因。因此,应注意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尤其是急性期。

(2)调整饮食:忌食合嘌呤较多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和各种肉类、鱼类等。这些食品会使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从而加重病情。同时,应少食高船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因为这些食物会使人肥胖,体重增加也会使病情加重。

(3)限制饮酒:饮酒亦是痛风发病的常见诱因。因此,应限制饮酒。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合成或分泌功能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根据起病年龄可分为三种类型。临床以机体代谢功能低下及黏液性水肿为主要特征。属中医“虚损”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损伤脾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水谷精气不充,脾肾双亏。久病或新疾,用药不当,苦寒太过,吐泻失度损伤脾胃,耗伤阳气。过度劳累,房室不节,纵情色欲,损伤肾气,本病主要病机为脾肾阳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减,导致虚劳、水肿。

◆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由甲状腺、垂体、下丘脑的功能异常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为饮食中碘不足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的增生肥大。因为碘缺乏,甲状腺细胞过度激活增生以便从血液中吸取更多的碘,最后导致甲状腺增大。母体在妊娠期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致甲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也都可导致新生儿甲减的发生。成人甲减最常见原发于甲状腺本身的损害,主要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病)的后期发展结果所致,是40岁以上女性较多患成人甲减的原因。其次因甲亢进行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核素治疗引起的甲减,偶尔见于甲状腺癌颈部放射性治疗后,急性甲状腺炎等,除甲状腺本身疾病外,少数可因垂体或下丘脑病变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障碍而发生甲减。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创伤及感染,避免引起黏液性水肿的诱因。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脾肾阳虚

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纳减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2.心肾阳虚

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3.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呼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四逆汤:制附片12克,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替代治疗是甲减的基本疗法,甲状腺片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多的制剂,其甲状腺激素含量不恒定,但来源容易,价格低廉,包括左旋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片。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桂枝12克,川椒2克,冬葵子13克,共研细末分8次开水送服,每日2次。

(2)鹿茸35克,浸泡黄酒500毫升内,3个月后服用,每服10毫升,每日2次。

(3)金匮肾气丸,每次45克,2次/日。

(五)针刺穴位疗法

(1)体针可针脾俞、肾俞、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用补法针刺或艾灸,留针30分钟。

(2)灸关元、气海、神阙。

(3)耳针可取脾、肾、皮质下,留针30分针。

预防与护理

(1)高蛋白、高汤、高维生素、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

(2)用甲状腺制剂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观察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

(3)慎用或忌用镇静、安眠药。

甲状腺功能亢进